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研究 | NBER 从雾到霾,信息披露与污染防御

邬秀柔 农经好文章 2022-12-31

本期专题

环境与资源:信息与支付意愿

导读

上期介绍的文章基于一个单一事件衡量了信息对行为的影响,本期介绍的文章则更为系统地衡量了我国近年来空气质量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影响。文章利用了多个大型数据库,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息对行为改变的作用及其价值。


编者按 | 本篇推文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博士生邬秀柔撰写


本专题的其他推文:

JEEM 环境风险警示改变食品消费行为

JDE 信息投放助力改善饮用水卫生

JDE 在“穹顶之下”以后

原文信息:

Barwick, Panle Jia, Shanjun Li, Liguo Lin, and Eric Zou. 2019. From Fog to Smog: the Value of Pollution Inform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No. 26541.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中国74个主要城市的公众可通过网络实时查询相关城市和点位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六种污染物的实时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AQI)等信息。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城市的公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手机软件实时查询空气质量数据。


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发布提高了环保信息的可获得性,使公众对空气污染的意识增强并做出应对举措。此文是第一例基于全国性污染监控信息披露价值的实证分析。作者发现,发展中国家污染信息收集和发布有利于改善公众健康,收益远超成本。


作者首先通过包含信息因素的健康需求与生产理论模型说明信息披露会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效用。其后,作者利用丰富的数据对信息获取、污染意识增强、长短期消费行为改变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污染信息披露带来的健康收益进行估计。具体的发现总结如下。


信息获取:当信息披露项目在2013年推出后,人民日报有关雾霾、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文章的出现频率由2012年的每月三天提高到每月十七天。而在苹果App商城有关空气污染的手机软件中,82%是在2013-2015年间发布的,只有18%是在2009-2013年发布。此外,在信息披露项目推出后,空气污染相关软件发布增速远高于其他类型软件。


意识增强:全国各地对雾霾的网络关注及空气净化器的购买都在2013年空气质量数据发布之后迅速上升。百度网民对“雾霾”这一关键词的关注指数从2011-2012年间的0-50, 上升到2013年1月的4000。其后关注指数一直维持在高位,而在雾霾严重的冬季关注指数最高。2012-2015年间50个城市的月度空气净化器销售量也显示,2013年后的月销量翻倍,并在冬季销量最高。


短期消费行为改变:通过2011-2015年全国银联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数据,作者发现监测信息公布后,户外采购、就餐、娱乐活动等可延迟消费行为会随着污染的上升而减少,但水电话费缴费、罚款税款缴纳、公对公采购等既定消费行为没有显著变化。


长期消费行为改变:作者利用北京2006-2014年新房交易数据分析发现,空气质量数据发布后, 空气污染增加一个标准差,房价下跌4%-6%。在信息披露之前房价对污染弹性数值小且不显著。作者同时发现信息披露之前,房屋价值与污染源距离没有相关关系。在信息披露之后主要污染源3公里之内的房屋贬值27%。


结合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2011-2015年间131座城市的死亡率数据,作者发现,在空气质量数据发布后,当污染上升,因为心肺问题导致的死亡率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在城镇化更高,医疗资源更丰富,用电量及手机普及率更高的城市,空气质量发布更多地降低死亡率。基于空气质量发布所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作者对信息披露的健康价值进行了估算。基于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的估算表明该价值为每年130万亿人民币;而基于年龄调整的生命统计价值(the age-adjusted estimate of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的估算则高达每年520万亿人民币。信息披露带来的社会收益十倍于其在防御投资、规避行为、项目运营等方面所产生的成本。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们关注环境与资源、农业与食品、发展与政经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发表在高水平国际刊物上的前沿研究与经典文献。

农经好文章

READ Economic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