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比特币离真实货币还有多远?

2018-01-19 经济深观察


者:王剑

来源:王剑的角度(wangjianzj0579),本文发表于《环球财经》2017年5月刊


1. 货币的本质与演进


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货币来源于“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产生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是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可以用来进行交换。伴随物物交换的发展规模的壮大,物品类型和交换时间的不匹配极大阻碍了交易的进行。于是,人类找到了一种交换的媒介,即一般等价物。最早的一般等价物可能是牲畜,后因为携带不易进而转变为体积更小的物品,比如贝类或丝帛,这从我国汉字中与金钱有关的字多带有“贝”或“巾”的部首可以看出。冶金技术诞生与发展之后,以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开创了商品交易新的繁荣时代。但是,这些一般等价物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保存期限仍然不够长久,并且贸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化,携带大量贵金属出行也不够便利和安全。于是,便产生了一般等价物的代币——银票。与银票同时出现的还有印发银票的票号。人们把金银存在票号里,换取等值的银票,用银票来进行交易。后来,银票与金银脱钩,成为了纯信用货币。如此发展至今,形成了现在的货币。



但是如果我们来讨论货币的本质时,货币是否仍然等同于一般等价物?票号收存金银,开出银票,就相当于开出了一张凭证,持这张凭证可以从票号兑换相应的金银,这其实是一种债券。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就是债权。持有一张100元纸币代表央行欠我100块,而我要向别人支付100块时,只要把纸币交付对方,就变成了央行欠对方100块,那么也就完成了价值(或购买力)的转移。银行汇款也是同理,也是债(存款)的转移。因此,债权本身就可以充当货币(就是信用货币),只要债权是经过标准化的、可流通的,并且发行主体受到民众信任。


但是,与通常的货币演进史不同的是,有些地方的货币案例表明,货币可以从一开始就是债权,不需要经过一般等价物这一演化阶段。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例子就是西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一个叫雅浦(Yap)的小岛,岛上还处原始经济阶段的土著居民,用一种巨大石盘当货币,叫费(Fei)。因为费太过于巨大,难以用于流通,在每一笔交易之后,费的新的持有人不用搬走费,也不在费上面做记号,只让它留在原地,账目都是日后相互抵消(类似清算的作用)。甚至有人的一块费掉到海中去了,但大家仍然认同他依然持有这块费,于是他依然可以买东西。因此,与其说雅浦的“费”是“一般等价物”,更不如说是一个记账系统,也就是一种信用货币。另外,从商品本身角度来看,这类石头并无使用价值,从而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商品。但石头在居民眼中是财富象征,谁拥有石头,就有更多人愿意和他交易,接受他给出的欠条,这就是信用货币的体现。



再纵观我国的货币发展史,能够发现,真正拿一般等价物(比如黄金、白银)充当货币的时间也只占少数。更多的时间里,我们使用的是铜钱和纸币。铜钱是远不足值的,所以它本质上也是一种信用货币,而不是以铜作为一般等价物。此外,我国较早开始使用的信用货币,除大家熟悉的宋代的交子外,早在西周就开始出现信用货币“里布”(当时还没有纸,是印在布上的)。实际上,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模式在脱离了金属等价物之后仍然可以继续。所以,我们认为货币就是债权,或者更通俗点,钱就是欠条。但是并非所有的债权都能成为货币,债权必须有记载数字的载体,并且这载体不能被轻易伪造(或复制),且能长久保存,方便交付流通。因此,人们才选择用一些稀缺物作为载体,比如贝壳、黄金。所谓的一般等价物,可以解释为它本身的珍贵,使其具有一定价值,充当交易中介(一般等价物的传统观点),也可解释为它的稀缺性使其很难被伪造,因此是最好的记账载体。如果我们接受后一种解释,那么货币从产生之初自始自终就是债权。


人们之间发生的经济活动,会产生各种债权债务关系,并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经济自然存在波动,其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总量也会随之波动。如果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商品),那么一种数量几乎不变(或按它自己的规律在变)的一般等价物,是不能应付这样的波动的(会导致一般等价物自身的价值波动)。因此,货币投放总量要适度调节,一是应对经济波动,二是政府主动调节经济。所谓调节经济,很大程度上通过调节货币的币值,来实现财富在国民中的重新划分,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稳定。因此,政府要掌握货币这种记账权,来达成此目的。只可惜,几千年人类铸币史表明,这样负责任的政府几乎不存在。政府总有很大动机去多发铸币,榨取铸币税。


古今中外均发生了因货币滥发而导致的恶性通胀,并引发危机。那时,人民则不再信任该货币,不再持有、使用,宁愿回到物物交换,或者找寻替代品,这就是接受金属货币存款的银号,并签发金属货币的存入凭证,凭证的信誉甚至比政府货币还好,人民愿意接受其作为支付手段。最后,以发行债权凭证为主业的商业机构问世,它就是西方近代商业银行的前身,并且勇敢地站到了滥发货币的政府的对立面。但是,政府发现任由这些银行家自由发行凭作为货币也会引发新一轮的问题(比如银行破产后导致存款货币成为废纸),但又不能彻底收回货币发行权(因为这必然走回滥发货币的老路),折中之后决定新设立一家中央银行(或者把既有的一定银行指定为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但又与政府关系紧密,由其充当银行的银行,统一管理众多商业银行的凭证发行行为(比如设定准备金比率等),使货币发行量适当。首家具有此种意义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后来,央行还新增了在银行挤兑时给予必要的救助的职责。


我们目前使用的货币实际上是由国家发行的银行券,其本质仍然是银行的债权。就我国而言,截止2016年12月,M2存量已超过155万亿元,其中M0是6.83万亿元,是流通中的货币,M2的其余部分是存款,共148.18万亿元。但实际上央行并没有给银行发放148.18万亿元的货币,只有23.41万亿元的存款准备金以及额外一些库存现金,这就是现行的不完全准备金制度。不完全准备金制度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货币的债权本质。中央银行向市场发放了6.83万亿元的纸币,同时向商业银行发行了23.41万亿元的货币及额外一些库存现金,这23.41万亿元就相当于存在票号里的白银,商业银行以这23.41万亿元为基础,又向市场上发放了148.18万亿元的货币。这样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实际上是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债权。


2. 成为货币的核心要点


综上,货币体系经由一定的演进,从最初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多次演变,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从上述演进过程中,我们提炼出货币的五大本质核心要点:



我们逐一解释这五点要点:


(1)控制货币总量:是成为货币的必要条件,货币的发行人作为债务主体,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信誉。在货币发行量上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还要保证经济的合理增长。


(2)流通的方便性:也是货币的基本要求,并非所有的债权凭证都可以成为货币,因此要满足货币的条件必须具有方便的流通性,但是这一要求在现在网络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非常困难。


(3)流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资金安全一直是金融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目前,纸质货币的伪造、复制现象仍然存在,防伪技术和造假手段都在不断提升。


(4)发行方式:货币的发行主体有多种发行方式可以选择,这里的发行方式是指货币最初投放方式。所谓货币投放,是指货币第一次投入流通的方式。比如,在银行时代之前,政府直接铸造了金属币,然后可能政府购买、赏赐、发薪俸军饷等行为,将这些钱币投入了流通。再通过收税等方式回笼货币。所以,其货币投放对象,是向政府出售产品与服务的民众、受赏赐的人、领工资的公务员和军人等。在这一模式下,政府承担货币发行职责,也就承担了对价值的识别职责。政府认可某些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才用货币向其购买。进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模式后,银行通过放贷款来投放货币,最初拿到 51 36635 51 18983 0 0 8517 0 0:00:04 0:00:02 0:00:02 8550币的人,是通过了银行贷款审核的人。换言之,银行相信他们拿这贷款资金去用于生产,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所以,所谓的货币发行,不仅仅是印钱那么简单,还要承担对价值的甄别功能。如果甄别功能是混乱的(比如直升机撒钱也是一种投放方式,但对价值毫无甄别),某些无价值的人和事也能得到货币,那么这种货币发行机制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对于(5)可调节性,央行可以调节货币的总量以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对于一般等价物而言这一点就难以满足,因为一般等价物的数量往往不能够轻易人为调节,以贵金属为例,其总量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一定的。此外,可调节性这一点,往往又与控制货币总量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关系。


3. 比特币是否满足上述五个要点


在讨论比特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运用的是非对称加密技术,举例来说:甲要向乙支付一笔货币时,乙先公开一个公钥,甲拿这公钥把即将付给乙的一笔货币进行加密,并向全网发送。乙用自己对应的私钥解开它,并向全网证明。全网收到后,验证了这次加解密,从而大家都承认这笔钱是付给乙的(由于不对称算法,别人解不开私钥,但能够验证乙是不是解开了)。然后,这笔交易被记录下来甲的账户上减去一笔金额,乙的账户增加一笔。这种基于不对称加密技术的支付,不用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信任关系,甚至不用知道对方是谁,这就是所谓的去信任化。交易一旦达成,货币转移,所有人存档为证,不可篡改。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解决了货币本质问题当中的三个问题:(1)控制货币总量。(2)流通的方便性。(3)流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比特币似乎还未解决剩下两个问题:发行方式与可调节性。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能够调节货币总量的主体(比如央行),也掌握着发行方式(否则无从调节)。但是,正如上文所说,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之后的数量也被永久限制。比特币数量规模设定了上限,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有限的数量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存在必然的矛盾。如果比特币成为本位币,可以预见将会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数量的有限这一特性也使得比特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


对于发行方式而言,比特币体系不存在发行主体,它的发行权是分发给所有参与者,看谁的计算机算力大,谁就能获得初始新发的货币。在这一层面上可以看出,比特币在设计之处似乎采用的是一般等价物的理念,将货币理解为了商品,从而设计出一套算法,通过计算机的算力从而获得该商品。但是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货币的虽然起源于一般等价物,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债权。因此就目前而言,比特币尚未能完全满足一般货币的要求。


4. 数字货币仍然是发展方向


虽然比特币尚未成熟,人类寻找更完美的货币体系的努力却从未停止。比如,中央银行自己也可尝试推出数字货币。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货币与电子现金并不是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二者混淆,认为数字货币就是现有货币的电子化,但其实数字货币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实际上,货币的电子化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只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方式,即从纸质货币变成了电子信号,存储在电子设备中。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我国央行已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会用到区块链技术。但毫无疑问的是,央行不会自己革自己的命,不会推出一套类似比特币这样不需要央行的数字货币。况且现行货币体系虽然有些问题,但基本上还是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当前的经济结构,未到被革命之时。而且,正如前文结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货币,很好地解决了数字货币的流通问题,但没有解决发行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引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虽然可以解决电子现金的流通问题,但发行体系仍然保持现状。尽管如此,数字货币凭着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在流通领域很好的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解决了发行主体这一关键问题之后,数字货币将展现更好的生命力。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任志强:买房去北京新机场,千万别去崇礼

本轮房产调控何时结束?

楼市分类调控来了,这个城市率先松绑限购!

为啥要收房产税,真相就在这里

瞎忙和高效的区别,10张图就看出来了!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