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磋商不欢而散?下轮磋商 9月美国见!

玉渊谭天 八月老喻 2019-08-01


请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八月老喻



7月30日-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上海举行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要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


本节来源:央视新闻


下一轮磋商,9月美国见!


上海西郊宾馆,7月31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



中美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要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他们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
 
除了刘鹤副总理,参加磋商的中方人员还有: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

美方参加磋商的人员有: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副贸易代表格里什、中国事务代理助理贸易代表马卡廷等。
 
磋商在下午正式结束。

9月,下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将在美国举行。

本节来源:玉渊谭天


中美磋商不欢而散?外交部回应


在7月31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本次上海中美磋商举行了很短时间就结束,是否中美磋商不欢而散?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警告中国,不要等过了2020年美国选举年再跟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否则那时美方开出的条件将会更为严苛,或者中国根本得不到协议。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说,中美经贸磋商一年多来,是谁在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也看到了相关报道和推特,我只想呵呵两声。”华春莹说。


华春莹说,中方对经贸磋商的立场是始终如一的。双方经贸团队在上海磋商,这个时候,美方放话进行极限施压,我认为是自己生病让别人去吃药,是没有任何用的。在中美磋商的问题上,美方应该更多地展现诚意和诚信。

本节来源:环球时报



中美都说上海磋商有“建设性”

美国需怎样回报中国采购农产品?


中美第12轮经贸高级别磋商星期三在上海结束,中方发布的消息说,双方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消息同时说,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从美国增加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


双方下一轮磋商将于9月在华盛顿举行,但据了解,此前的8月双方将在工作层面密集磋商。



这是中美时隔近三个月举行的首次面对面高级别经贸磋商,从中方的上述通报看,这个新的开始做得还不错。白宫的声明也认为,双方在上海的磋商是建设性的。显然,双方对接下来加紧工作、力争实现突破抱有极大兴趣。


美方高度关切中方采购农产品的问题,这次磋商回应了美方的这一关切,但中方也强调了这一采购要根据中方的需求进行。中方从美国的采购要符合实际,这也是北京的核心关切之一。


那么美方要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指的是什么呢?


美国的农产品中国市场本来就需要,中国之所以前一段时间停止了采购,是对美方对中国搞极限施压的回应。中方一个多星期前就宣布要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被广泛视为在谈判恢复前对美释放善意。


释放善意可以是主动的,但是这样的释放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并且从展示善意变成一种常态,最重要的条件是美方也要不断与中国相向而行,也对中方持续释放善意,形成双方稳定的善意互动,直到最终将这样的良性互动用协议固定下来。


美方自贸易战以来把对华开展极限施压作为主要策略,美方需要取消或放松相关的压力,不断对中方采购美国农产品提供回报。那样将会形成中国持续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的良好条件,让农产品采购从两国斗争的焦点之一变成增加两国合作关系的强有力纽带。


双方将在一个多月后移师华盛顿举行第13轮磋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双方团队进行技术层面的沟通来说很短,但对于维护中美关系的相对稳定来说,它又挺长的。老胡认为,双方需要在这期间增加互示善意,为下一轮磋商多积累一些互信,减少导致更多猜忌的摩擦,这对双方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本节来源: 胡锡进观察




  此前报道   


现场:磋商重启 美方代表抵沪


7月30日下午


12点39分

美方代表团牵头人——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抵达上海。


15点25分

美方代表团牵头人——财政部长姆努钦,抵达上海。


此时,在美方下榻的酒店,很多记者已经在这里守候。



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13点41分

莱特希泽抵达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16点34分

姆努钦抵达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上海和平饭店


外滩,上海和平饭店,已有90年历史。这个饭店曾经见证过许多中美两国交往的重要场景,不仅老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等多位美国前政要曾来过这里,1971年美国乒乓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也曾住在这里。


中美双方的工作晚餐在这儿进行。


上海和平饭店


西郊宾馆


最后必须要说一下,西郊宾馆。


西郊宾馆


据了解,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将在这儿开谈。


本轮磋商一个引人瞩目的变化,是谈判地点改到了上海。1972年,上海见证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谈判历史上发挥过独特作用,在这里举行磋商富有象征意义。


中美从最早“破冰之旅”到正式建交,再到向更积极、全面的方向发展,始终靠的是两国相向而行的诚意和努力。而未来,合作还是唯一正确选择,期待即将开始的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能够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一个新起点。


磋商再启,期待行动!

本节来源:玉渊谭天



磋商在上海重启 公报精神何以传承?


7月30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帷幕,在上海拉开。


综合网上网下消息,聊聊这次磋商的情况。


从30日中午开始,美方两位牵头人——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乘坐不同航班分别抵沪,住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当天晚上,中美双方举行了简短的工作晚餐。


跟前几轮一样,马不停蹄,边吃边谈。


晚餐地点,在上海和平饭店九层华懋阁。


上海和平饭店,早年叫华懋饭店,1929年建成营业,在上海滩久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上海和平饭店。

从那时起到现在,同时代的饭店多已在时间里消逝,唯有和平饭店还伫立在外滩,见证着人来车往,潮落潮起。

网上传出的消息,当天傍晚18时53分左右,美方车队抵达和平饭店。
“夜色下的浦江两岸凉风习习,8点05分,刘鹤副总理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登上了和平饭店九楼的露台共览浦江。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刘鹤副总理与莱特希泽、姆努钦在露台上还转过身来以陆家嘴夜景作为背景拍照留念。——澎湃新闻《八点零五分,共览浦江》”

其实,还有两张图。



看看宾主表情,现场气氛还挺和谐。



三位牵头人观赏了外滩的景色。

磋商重启之地的名字,也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在和平饭店重启磋商,能否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新的开始?


磋商这次移师上海,方方面面都很关注。

对磋商地点放到上海的理解。

首先,这有利于磋商气氛由紧张向缓和的调节缓冲。

从5月初的剑拔弩张到如今中美重回谈判桌。人是坐下了,但中美间的分歧并未消除,更何况还有人不时玩点极限施压的老把戏,因此磋商气氛未见得就能一下子扭转过来。

这种情况下换个地方谈,对谈判双方的情绪都能起到调节缓冲的作用。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也是美国人乃至西方最熟悉的中国城市。

在这里重启磋商,既能传递“政治的归政治,经贸的归经贸”的讯号,同时也有利于缓和紧张气氛。

“事缓则圆”,让双方都有点调整空间,有利于创造积极一些的氛围。


其次,这有利于让美方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机遇,掂掂“谈与打”的利和弊。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机遇,在这里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体现。

美方对中国市场的机遇,心知肚明。

不过,纸面上得来是一回事,身临其境的感受则是另外一回事。

让美方有更直观的感受,能加深他们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的理解。

更何况,眼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呼之欲出,已有不少专业人士从当中看到合作机遇。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为中美贸易的拓展提供更多机会:新片区有望在投资贸易自由化,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探索创新突破,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探索更具竞争力的相关税制安排。——摘自微信公众号lixunlei0722”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强求。

就像在上一篇文章里讨论过的,中国的市场机遇就在那里,对国外企业和中国国内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不会专门为谁而留。

要是谁错过了这个机遇,只能自己为短视买单。


此外,大家寄望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的精神能得以延续,这尤其要看到当年公报折射的智慧和胸怀。

1972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并于2月28日对外发表。

“《上海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中美长达22年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形势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眼下,磋商地点放在上海,国内国外很多人在解读时都提到这份公报。不过,其中有两层重要意思却少见提及。

其一,《上海公报》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折点,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在那之前,中美之间吵过架、较过劲。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美间是在除了合作之外的所有相处方式都尝试过之后,才有了尼克松访华,这才有了《上海公报》。

这个选择,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并不是一句空话。


其二,《上海公报》在表述方式上,也暗含了历史上中美的相处之道。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提过一件事:

按照基辛格在第二次波罗行动计划中商定的办法,这个公报打破了外交上的常规,坦率地说出而没有掩饰双方在主要问题上的重大分歧。因此,作为一个外交文件,公报的文字是异常生动的。——《时代的破冰者——尼克松回忆录》

有分歧但不回避分歧,公开表达。有对抗但不忽视共同利益,求同存异。


《上海公报》的字里行间,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格局。

从这两层意思看,如果《上海公报》的精神能够在接下来的磋商中得以体现,善莫大焉。


只不过,这并不是单方面能完成的任务。


中方释放的诚意,只有在得到美方的积极回应之后,才能真正有利于磋商的推进。否则还是那句话,抱着旧黄历,谈不出好结果。

接下来的历史,该怎么书写?

笔在手中,路在脚下。

本节来源:陶然笔记



如何看待僵持3个月后的贸易谈判?


中美贸易代表在双方僵持了近三个月后于星期二在上海第一次坐到谈判桌前。我认为双方首先需要整理他们之间的分歧,确定突破的方向,因此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谈判,很难指望它立刻就有实质性的重大突破。无论中方还是美方恐怕都要耐心一些。



我想说几点对中美力量态势的看法,我认为搞清楚这些很重要。


第一,我认为,美国将长期对华保持科技和经济上的优势,美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中国至少还需要追赶几十年时间,我认为很可能需要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与此相关,美国经济的质量也将长期高于中国。我不认为今天中国和美国的成年人有机会看到中国科技和经济全面领先于美国的那一天。


第二,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我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美国人可能会对此感觉不舒服,但是我要劝他们,不要和这个趋势较劲。中国现在汽车的销量、手机的销量,都已经远超美国,中国房子盖得更多,农产品消耗得更多,以后中国的旅游总收入也要超过美国。


总之,衣食住行玩所创造的经济活动总量都要超过美国,但这些并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相反它们会给美国、也给世界发展提供更多市场动力,比如美国农民可以向中国提供更多产品,美国的土地资源将充分利用起来,其现代农业将生机勃勃,难道这对美国不是好事吗?


第三,美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唯一可靠途径,它不能搞歪门邪道,不能靠遏制中国发展来保持自己的优势。



说实话,遏制中国十几亿人超大社会的发展,这对美国来说太累了,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样的政策不可能得到持续和强有力执行,因为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吸引力,美国的遏制政策会在各个方向上走到瓦解。


而且因为中国是核大国,美国无法以不付出不可承受代价的方式对中国搞战略摊牌,所以说,跟中国全面对抗,想一想,在脑子里过过瘾可以,真要变成实际行动,它注定三心二意,患得患失。而且西方国家绝对不会跟它抱成一团,与中国死磕。


鉴于以上这些道理,美国还是要与中国认真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当然了,这个过程会挺曲折的,但除了最终达成协议,我相信中美都没得选择。

本节来源:胡锡进观察


磋商重启在即,双方互释善意


7月28日傍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消息称:


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后,已有数百万吨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同时,美方宣布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加征关税,并表示愿意推动美国企业为相关中国企业继续供货,这显示了双方落实大阪会晤共识的意愿。


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供货商进行了询价。根据市场条件,目前已有一批农产品采购成交。有关企业已申请排除对这部分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按程序办理。


下一步,中国有关企业还将根据国内市场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继续就采购美国大豆、棉花、猪肉、高粱、小麦、玉米、乳制品等农产品展开询价。只要美国农产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预计还会有新的农产品采购成交。


中国有关部门表示,美方应该采取具体措施落实美方有关承诺,为双方经贸合作营造有利条件。


7月21日,几乎同一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曾发布一则有关采购美国农产品的消息。而28日的这则消息,和之前的相比,内容更丰富,信息量也更大。


这则官方消息,至少透露出四个重要信息:


01 | 元首会晤后,中美双方互释善意


新闻稿中提到,美方对110项中国输美工业品豁免加征关税,这一举动,被认为是美方缓和两国紧绷的经贸形势的一个姿态。而中国企业在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后,采购了数百万吨美国大豆,正在运往中国的途中。中国企业采购美国农产品取得进展,同样是在新一轮磋商启动前释放的最大诚意,也体现了营造良好谈判氛围的善意。


02 | 双方牵头人两次通话,进一步推动元首会晤共识落实。


7月18日,中美双方牵头人通话,就落实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及下一步磋商交换意见,这是大阪会晤后双方牵头人第二次通话。谭主注意到,新闻稿中提到,7月19日以来,一些中方企业向美国供货商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进行询价,根据市场条件,已有一批农产品成交。可见,双方牵头人的两次通话,进一步推动了元首会晤共识落实。


03 | 采购美农产品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新闻稿中还提到,下一步将根据国内需要,就采购美国大豆、棉花、猪肉、高粱、小麦、玉米、乳制品等农产品展开询价。面对庞大且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范围,对于中美双方的农产品生意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


要注意前提是:根据国内需要。


04 | 希望美国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有关承诺。


新闻稿最后一段提到,中国有关部门表示,美方应该采取具体措施落实美方有关承诺,为双方经贸合作营造有利条件。这说明,真正推动中美双方相向而行,互释善意之后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合作共赢——市场的期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强,市场选择早已让两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


正因为如此,一年多的贸易摩擦,让中美经济都蒙受了损失,正常的贸易行为出现混乱。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让众多美国企业、美国消费者承受损失,中国的出口企业也同样受到影响;为了反制美方的不公平做法,中方停止采购大豆、棉花等美国农产品,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也让美国的农民叫苦不迭。


美国离不开中国的市场,这是无需论证的。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就拿大豆来说,谭主之前梳理了过去十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的变化,发现它们的变化趋势竟然惊人一致,这背后折射的就是中美两国的紧密联系。


从1985年到2017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1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三个中国海南省的面积。


根据估算,美国每年大豆产量超过1.1亿吨,其中有5600万吨左右出口,这其中的60%都是卖到中国,大约在3200万吨左右。


所以说,谁还能质疑这两个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当然了,合作的重要基础在于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高度的互补性。有分析就指出:美国的玉米、大豆平均单产分别是我国的1.42倍、1.49倍,而我国的小麦亩产是美国的2.59倍。从美国适当进口一些农产品,这正是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利用。进口的多元化、品种多样化,对丰富老百姓餐桌、满足菜篮子需求和降低养殖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这是市场的选择。


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选择!


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8年,中国农产品的年均进口复合增长率都是10.2%,这在全球都是很少的。


今年1至5月,我国农产品进口达到601.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进口来源也更加多样化,来自巴西、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也就是说,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智利的车厘子、日本的白草莓、阿根廷的牛肉、法国的红酒……越来越多的外国优质农产品被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我们的市场需求就摆在那儿,不买美国的,还是要买别人的!



而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62.5亿美元,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减少87%,谷物减少95.5%,棉花减少43.6%。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此前的一次公开采访中就表示,如果美国不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不可能恢复正常,一旦失去中国这个市场,美国将很难重新获得这一市场份额。


中国采购农产品取得进展,这是中方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的切实之举。所以,希望美方也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承诺,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双方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所以谭主觉得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如果想使得贸易回归正常,必须是双方的共同努力。


在农产品生意上实现互利共赢,符合两国人民实际需求,也是中美经贸往来中“最大公约数”的体现。还是那句话:只有合作,方能共赢!


只有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中美双方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

本节来源:玉渊谭天



美国想同中方谈,就不要无事生非!


同中方谈,就要诚心诚意谈,不要无事生非。想取得好的结果,就要多看看中美双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


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启之际,美国一些人的边鼓又敲了起来,干扰主旋律。说什么中方“总是在最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修改协议内容”,说什么中方在等待时机“如同过去30年一样达成相当不错的交易以继续掠夺美国”……如此这般反复造势,才是谈成协议的必要步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美国一些人不厌其烦扰乱视听之举,既无根据又无逻辑。分析其原因,无非就是要竭尽一切可能“夺利”。他们现在抛出“健忘症”,好像忘记了自己承诺过的“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只图让谈判对手畏而让步。殊不知,对待中国这样一个扛得住、耗得起的国家,施压再施压算得了什么,结果只能是没用又没用。中方不可能无原则让步,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决心不可撼动。美国一些人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得不指出,美国一些人从来毫不讳言要在谈判桌上本着“美国优先”而争到最后一刻,明明白白向世界昭告美国绝不吃亏,却总声称中国意在“掠夺”美国,甚至已经“掠夺”美国30年,即所谓美国吃了很多亏。国际关系不是儿戏,我们必须严正指出,这是罔顾事实、无事生非!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掠夺”的动机,更没有“掠夺”的举动。偌大一个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最高端的美国,又岂会眼睁睁被中国“掠夺”30年?世界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分得清真假黑白。中国诚心诚意同世界各国探讨、开拓共赢之道,这是举世承认的客观事实,也是大家拍手欢迎的。


关于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过共识,中美两国人民迫切期望能够按照两国元首共识确定的方向开展合作。“若没有美国政府愚蠢的禁令,中国企业本可每年拿出800亿美元投资美国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并创造大量就业和出口——这是巨大机会成本。”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总统首席中文翻译傅立民这个分析,就说明了问题。从根本上讲,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美两国人民在携手共进之中用友好情谊的心曲、合作行动的乐章汇聚起来的主旋律,不可能因几段边鼓杂音的闯入就改变基本音调。


美方究竟要以怎样的态度同中方一起踏上重启经贸磋商之路?究竟要以什么样的行动来回应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期待?等待这个谜底时,不妨重温一下中国的一句古训:“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奉劝美国一些人,要有起码的清醒、自重和信义。想同中方谈,就要诚心诚意谈,不要无事生非。想取得好的结果,就要多看看中美双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彼此踏踏实实做合作好伙伴,认认真真解决面对的问题,才会取得于双方都有利的成果。

本节来源:《人民日报》



如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到您的朋友圈

如愿鼓励本号 请扫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