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辞职回乡种地:生死一线间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10-17
收录于合集 #乡村振兴
11个
今天原本想谈谈大部制改革和不同部委之间的恩怨纠葛,下午爱人发来一篇文章引起了小镇的兴趣,索性调整下。
确实存在“中年魔咒”,到了一定年龄总想干点田园活计
,有的朋友选择野营钓鱼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后备箱塞满露营装备随时准备露宿荒山野岭,还有的琢磨起电动自行车总想换换配件,还有的练就了上好的木匠手艺,现在不过是轮到小镇了,于是
搞到一块地,养花种菜的
还拓展出了养龟养鱼养鸡。
当然这些爱好绝非“玩物丧志”,工作都做得很好。
爱人发的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名程序员厌倦了打工的城市生活,恰好被裁员就拿着积蓄和赔偿金去乡村过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在他设想中看过这么多田园生活的视频和文章,产生了“我也行”的幻觉,结果被现实教育的很惨,短短半年赔进去20万,最终选择回归城市、回归打工仔。
小镇对“三农”有浓厚的兴趣,去年2月《
一个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大蓝海
》,讲的就是乡村、农业的宝贵机遇,但小镇也特别提醒,
到乡村创业尤其是从事农业相关生产,是一件非常有门槛的事情
,要有资源、有技术、有渠道、更要充满热爱才行,否则说死路一条太过,血本无归几乎是必然的。
发展乡村,必须要思考如何促进城里人返乡,打通乡村和城市的完整循环,重点是吸引普通人。
从欧洲经验看,下乡的多数是普通中产市民,而不是富豪,城市中产已经基本满足物质需求,开始追求精神和不同的生活体验,农村对这些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就拿小镇来说吧,最近刚去看了北京郊区的一些农家院,一年租金大概2万,能住七八个人,院子门口有3分地,距离市区车程1小时左右。之前也住过一些朋友租下来改造的农家院,感觉还挺不错。
但最终放弃了,有多种考虑。
一是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从宏观制度层面,农村土地这个生产要素一直被重重束缚,核心是担心土地流失、耕地侵占等问题,更担心会影响农村这个巨大的社会稳定器,产权问题一直说不清。
市民下乡,很喜欢乡村环境,但只能租,花费重金装修风险很大,就像一些资本下乡一样,农民吃亏的有,资本吃了大亏的也不少,表象是契约精神欠缺,根本还是制度问题。
对此小镇的看法是,考虑到社会和技术进步,过去担心的一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需要在制度上做结构性突破,比如农村的宅基地,只有更好的维护城市中产到乡村置业,才能更好的带动乡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容易,一些地方有试点但距离推广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是技术难度很大。
现在信息过于发达,各种分享太多,打开抖音、小红书甚至B站等等,想看到什么职业、什么生活方式都能看到,很容易让人产生“我会了、我也行”的错觉,尤其城里人总是对农村总有莫名的优越感,蒜苗和麦苗都分不清,偏偏就觉得不就是种地嘛。
但隔行如隔山,城里人从事的工作和农业更是“一二三产业”的巨大区别,生产模式截然不同,普通人在自己熟知的领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已经很难了,何况零经验跨界,这里面任何一条鸿沟都可以“埋葬”无数人。
任何行业,从大面看感觉都不难,但魔鬼全在细节里。
小镇就踩了很多坑,比如最开始种菜,看人家说要用椰糠土,结果全用的椰糠,种的绿叶菜几周了还是只有一点点苗,就因为缺土植物根系无法伸展;去年疫情被关在家里,种了几棵圣女果,这次土对了、肥对了,但最终只长了几个,原因是没剪枝。
原理在中学生物课早就学过,剪枝的原理是顶端优势,但理论和实践之间隔着两个太平洋,要从理论变成实践知识,再从实践知识变成实践,要“淹死”多少人?
更何况,
自娱自乐和实际生产差别巨大
。
一个是量和效率的差异。
小镇自己开几平米的地,哪怕用最低效的方式也无所谓,反正本来就仅仅是满足种地的乐趣罢了,以后还可以带着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妙处,就算失败了也无非清理干净重新来过。
但如果要从事农业,规模上去了,就必须考虑效率问题,必须考虑成功率问题,容不得折腾,金钱和时间都浪费不起。
二是乐趣和赚钱的差异。
玩游戏谁都会,不用学,打的好坏并不影响获得游戏的乐趣,实在不行开作弊器也挺有意思,但想要把玩游戏作为职业那就不一样了。就拿英雄联盟这类电竞职业选手来说,想要参加训练营,最起码要在日常游戏中碾压遇到的任何一个对手,再然后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不停的训练、总结、思考,累出一身病最终能冒头的也不过几个人。
电子游戏好歹还有一定经验,种地的经验有几个人城里人有呢?怎么就敢相信自己能行呢?又凭什么认为能靠这个赚钱?
农村人到城市里闯荡很不容易,城里人到农村也不容易。
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林
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为13.6%,位列20个被统计行业末尾,远低于32.9%的平均水平
有一个现象,各国农业从业人口的平均年龄不断上升,比如日本1995年时59岁、2018年上升到68岁,中国也不例外,让人很担心未来谁来种地?
从生产要素的底层逻辑上,是因为农村被农村以外的城市定价,二三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定价远高于农村,
传统农业生产只能满足60岁以上甚至更大年龄人群对劳动力价格的需求
。
2022年农村外出打工人数下降,有更多中青年回到农村,但就算待在农村,村里的年轻人也不种地,种地辛苦又不赚钱甚至还赔钱,都在工厂里打工,甚至没活干也不种地,土地确实出现了大量荒废。
土地流转已是必然,也只有集中更大规模的土地,才能用得起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用得起农田智能管理系统,但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农村农业不掌握要素定价权的情况下,单纯集中土地也越来越难以覆盖成本。
农业还是要看天吃饭,人定胜天需要付出大量的额外成本。
导致农村污染、土地贫瘠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微薄的收益使得农民根本无力考虑土地还行不行,用坏了就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土地得不到轮耕休养,重金属残留越来越严重、土地更加贫瘠,就需要投入更多化肥农药,进一步拉高了生产成本。
所以就算有种种问题,国家也必须付出大笔财政补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土地质量,但也面临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农业生产已经是水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之一。
农村垃圾也是大难题,城市周围垃圾围城,但农村生活垃圾并不比城市少,仅2019年统计,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8亿吨,还出现了城里垃圾往农村倒,农村垃圾问题更加严重。
海量垃圾带来了严重的土壤、空气和水污染,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又如何建设“和美乡村?
但太难了,2016年参观“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小镇对“智能化垃圾焚烧系统”特别感兴趣,是仅有的几个跟展出方进一步交流的项目,这家公司表示这套系统也可以用于农村垃圾处理,小镇就问了一个问题“怎么回收分散的农村垃圾,谁出钱,能不能自负盈亏”,对方颇有些尴尬。
类似的还有城乡生物质废物清洁燃气化工程,小镇还是问了这个问题。
今年有南方生物焚烧发电公司开始拓展北方业务,首个生态园设在北京通州,技术都很成熟,关键问题还是如何实现生活垃圾的高效、稳定、低成本回收,尽可能提高垃圾的质量。
讲这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一些事情真正的卡点就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
不能光浇冷水,既然小镇说农村农业大有可为,是一个大蓝海,那总得给点建设性意见。
有专家比较悲观的认为农村将来发挥的最大价值仅仅是生态价值,小镇认为生态价值的确是农村多个价值之一,但农村最大的价值绝不是生态价值,各类保护区才是,
农业农村更大的价值在于产业、生活、文化和民族精神塑造,生态很重要但绝不仅仅是生态,必须要以人为本
。
真金白银的赚钱,才可持续,光靠输血不能长久。
西北荒漠绿色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光伏产业的大发展,让本来毫无价值的荒漠能够产生价值,那自然就可以支付更高成本引入水源,形成光伏板清洁-荒漠绿化-多种产业生态的良性互动。
从现实的角度,传统农业不可能吸引年轻人,更不可能吸引城市人口,必须走新型农业道路。
但走新型农业,难度很大,如果不知道种植什么或者养殖什么,不知道哪些产品在本地或者异地市场能够销售、每年销售量是多少、销售渠道在哪里,不知道关键的技术壁垒和细节是什么,不知道资金投入量和回报周期等等,很难走通。
这就需要农业协作社、行业协会、农科院的深度参与。
对个人而言,也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好的切入口,还要考虑时代优势。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有一个小型农场,仅仅只有8亩地,比开头文章那位返乡的30亩地小得多,这个农场也是走有机蔬菜路线,每年仅有机蔬菜就能卖出35万美元。
农场主40多岁从城市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绝非沿用传统模式,而是引入的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打造了更加丰富的产业生态。
比如选择了低成本的免耕模式,直接在土地表面铺无污染的高营养土,采用会员制以筐而不是斤售卖有机蔬菜,选择的农场也在纽约这样的核心城市车程2小时以内;还针对小型家庭农场生产的特点,自己设计研发专用的工具,比如可移动的大棚,直接在大棚内部育苗,等菜苗长大就移动大棚到其他地块继续育苗,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基于成功的有机蔬菜种植,还抓住小型家庭农场的风口,搞适用于小型家庭农场的工具售卖和设计,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和社群售卖小型有机农场教学课程,开展有机农场生活体验活动,甚至还在纽约开设以农田直达餐桌为主题的有机食物餐厅。
类似的小型家庭农场在美国很盛行
35万美元的有机蔬菜销售,是核心、是基础,但从收益上仅仅是零头罢了。
国内也有很多例子。比如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些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农人开始在各平台分享自己的生产生活,比如有一位坚持每天分享制作纯粮食猪食,一年增粉170多万,最近每天中午在抖音直播切西瓜喂猪,同时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
他说的也很坦诚,之所以切西瓜喂猪,就是因为大家喜欢看、有流量,直播的收益足以覆盖成本,可以轻松实现纯粮食生态养猪,养一年半成熟以后再售卖,肉好也就有了品牌。
这是直播+有机农业的例子。
还有的新农人把自己的金融从业经验引入,把父母经营的鸡蛋养殖场引入金融属性,变成了全国极少的鸡蛋期货合约交割地。
这是金融+规模养殖的例子。
以上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有的是追求非金钱的新生活方式。比如中央电视台曾报道的“从城市回到家乡农村生活的一家人”,一边务农自给自足,另一边探索不受地域限制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还收获了向往的生活体验。
目前这一家人并不准备把乡村生活变成一个迅速变现的商业项目,而是希望做成一件有情怀而又漫长的事业,经营好自己的小天地,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长,这也是乡村才更能赋予的生活方式。
这是追求向往的生活的例子。
今年更热门的例子就是“向前农场”,已经打造成了互联网观光农场,农场主同样是四年前回到家乡,把自己建房、修路、编织猪圈的视频发到网上,网友们出谋划策成了“精神股东”,还有的直接参与到农场建设,现在常驻农场的已有80多人,人太多以至于新签了1000亩土地,要盖一座新农场。
这是志同道合者的例子。
例子有很多,变化正在发生。
发自内心的热爱,借助对乡村农业、城市工业的跨界认知,利用好新的时代工具,这才是城里人去乡村的正确模式,也可以实现生活与理想的融合。
但脑子一热、冲动做事,一定行不通。
其他文章推荐
■
预见未来: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政策大方向
■
掌控自我、赢得未来的方法论
■
官僚、移民与阴谋论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
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