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7种旋木雀,你见过几种?
旋木雀一般指旋木雀科(Certhiidae)的物种,它们的体型大小与麻雀差不多,但身材明显比麻雀细弱,细长下弯的喙和长而尖的尾羽是它们的特征,作为典型的森林鸟类,它们的取食方式很是特别,能沿树干自下而上呈螺旋形环绕树干攀爬,边爬边用尖细的喙啄食隐藏在树皮下的小虫,“旋木雀”的名字便是从这种生活方式而来的。当攀附在树干上时,长长的尾羽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本文采用世界鸟类学大会(IOC)最新分类:IOC 10.1,也是微信小程序懂鸟/鸟典所采用的分类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世界上现存旋木雀科物种2属11种,国内共有7种旋木雀,全部隶属于旋木雀属(Certhia)。它们的长相比较相似,或许大多数鸟友都对它们的辨识有些疑惑,今天就试图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个人经验,难免有不足和谬误之处,欢迎探讨。
当我们拿着旋木雀的照片去找人定种的时候,最好有相应的地点信息,而照片也最好是背部和侧面两个角度的照片都有,因为背部照片方便看清背部以及尾部纹路和颜色,侧面可以看清喉部至腹部的颜色,还有嘴的长短。
关于鸟类的分布图,有一些网站可供大家参考,比如ebird(https://ebird.org/home),国际鸟盟BirdLife(http://datazone.birdlife.org/home),xeno-canto(https://www.xeno-canto.org)等。
1. 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
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旋木雀,也是旋木雀科的典型代表,英文名“Eurasian Treecreeper”直译为“欧亚旋木雀”,但“欧亚”一般省略,只称“旋木雀”。
分布图取自xeno-canto,下同。
旋木雀在国内分布于北方大部,延伸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以及四川北部。
旋木雀在我国主要有3个亚种,分别是产自黑龙江伊春的北方亚种C. f. daurica、产自新疆巩留和石头沟的新疆亚种C. f. tianschanica以及产自青海祁连、循化和同仁的甘肃亚种C. f. bianchii(另有一产自河北昌黎、北京市中关村的东北亚种C. f. orientalis,但IOC不予承认,并入北方亚种C. f. daurica)。
在形态上,北方亚种C. f. daurica和新疆亚种C. f. tianschanica较为相似,背部均羽色较淡,白色较为浓重,而喉部和腹部亦呈现较为寡淡的白色。而相比之下,甘肃亚种C. f. bianchii背部羽色较重,偏栗色。
FBDS 拍摄于北京(个人公众号:FBDS的观鸟记),结合地点判断为北方亚种C. f. daurica
FBDS 拍摄于北京,结合地点判断为北方亚种C. f. daurica
刑小天 拍摄于新疆天山天池,结合地点判断为新疆亚种C. f. tianschanica
FBDS 拍摄于青海互助北山,结合地点判断为甘肃亚种C. f. bianchii
特征总结:背部白色浓重、喉部腹部白
2. 霍氏旋木雀(Certhia hodgsoni)
霍氏旋木雀由原隶属于旋木雀(Certhia familiaris)的三个亚种hodgsoni、mandellii、khamensis独立成种,而国内有分布的主要是亚种C. h. khamensis,也就是曾经所谓的“旋木雀西南亚种”。
霍氏旋木雀在国内的分布,从四川西部和青海南部,延伸至云南西北部至喜马拉雅地区。
霍氏旋木雀与旋木雀甘肃亚种C. f. bianchii较为相似,但背部栗色更为浓重,白色较少,白斑呈“线状”。腹部略显灰色,喉白色。
福州老兵 拍摄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福州老兵 拍摄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勿 拍摄于三江源
特征总结:背部栗色浓重、“线状”白斑
3. 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
四川农业大学李桂垣教授在1990-1992年曾在四川省天全县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带队开展鸟类研究,后来在整理标本时发现,有几只旋木雀标本与已知的旋木雀亚种存在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于是在1995年7月的《动物分类学报》上,李桂垣先生正式报道了旋木雀的一个新亚种,将其命名为“旋木雀天全亚种”。
2000年,孙悦华与Jochen Martens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顶发现了李桂垣所描述的这种旋木雀,通过形态比较、鸣声分析和DNA鉴定,认定其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四川旋木雀。四川旋木雀的科学发现与最终的验明正身,在中国鸟类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旋木雀是中国特有种,已知的分布区域非常狭窄。
四川旋木雀在国内的分布,包含四川邛崃山、大相岭和北部岷山,以及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
与霍氏旋木雀类似,四川旋木雀的背部栗色也非常浓重,但白斑呈“块状”而非“线状”。四川旋木雀的喙非常短小,从侧面角度可明显看出此特征。此外,腹部的灰色较霍氏旋木雀更为浓重,与白色的喉部形成鲜明对比。
勿 拍摄于广元唐家河
勿 拍摄于广元唐家河
勿 拍摄于广元唐家河
特征总结:背部“块状”白斑、嘴短、腹灰、喉白
4. 高山旋木雀(Certhia himalayana)
高山旋木雀在国内的分布,从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经四川西部,延伸至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
高山旋木雀的喙与旋木雀相比,更加细长,而其最典型特征在于尾部明显的横纹(其它旋木雀尾部也可能有较浅横纹,但远不及高山旋木雀的粗重)。
勿 拍摄于广元唐家河
刑小天 拍摄于德阳市区
特征总结:嘴长、尾部粗重横纹
以上四种旋木雀都可以在四川见到,尤其是霍氏旋木雀、四川旋木雀和高山旋木雀这三种,因此去四川观鸟的朋友请注意它们的区分方法。
5. 锈红腹旋木雀(Certhia nipalensis)
锈红腹旋木雀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至云南西北部。
锈红腹旋木雀可能是国内7种旋木雀中最容易辨识的一种,因为其锈红色的腹部有别于其它所有旋木雀。
老狼 拍摄于西藏日喀则樟木镇
特征总结:腹部锈红色
6. 褐喉旋木雀/休氏旋木雀(Certhia discolor/Certhia manipurensis)
为什么要把这两种旋木雀放在一起呢?因为这两种本是一种,本来都叫“褐喉旋木雀”,后来鸟类学家让它们分了家,分成了现在的“褐喉旋木雀”和“休氏旋木雀”两种,这两种在形态上非常接近,最好的区分方法就是通过地点,因为二者的分布区域(至少在国内)并不重叠。
褐喉旋木雀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
休氏旋木雀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
这两种旋木雀与其它旋木雀最大的区别在于喉部是灰色的,并延伸至腹部。至于它们两者之间在形态上的差别,虽然有些资料上说,两者在背部、喉部的颜色有细微的差别,以及休氏旋木雀的尾部更偏红色等等,但个人认为皆很难作为判定的有效依据,还是根据地理分布判定比较靠谱。
老狼 拍摄于西藏林芝南伊沟,依据地点判定为褐喉旋木雀
老狼 拍摄于云南百花岭,依据地点判定为休氏旋木雀
好好先生 拍摄于云南百花岭,依据地点判定为休氏旋木雀
特征总结:喉部灰色,有别于其它旋木雀,两者之间靠地点区分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时候盘点一下你记录过几种旋木雀了,翻一翻硬盘,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吧。
参考文献:
[1] 李桂垣.四川旋木雀一新亚种──天全亚种(雀形目:旋木雀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5(03):373-377.
[2] Martens J , Eck S , Yue‐Hua Sun. Certhia tianquanensis Li, a treecreeper with relict distribution in Sichuan, China*[J]. Journal für Ornithologie, 2002, 143(4).
[3] 中国鸟类图鉴[M]. 海峡书局, 2014.
作者简介:
刑小天Bird-Seeker
观鸟爱好者,微博知名科学科普博主、观鸟超话主持人,果壳网物种日历作者,西安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秦皇岛观(爱)鸟协会会员。
关注、打赏、转发,都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