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申请破产清算,腾邦国际危矣
中信银行等不及了。
4月21日晚,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腾邦国际”)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于4月17日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书》称,申请人中信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申请对公司破产清算。
根据公告,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曾为腾邦国际提供综合授信人民币3亿元,期限自2018年7月17日起至2019年7月4日止。而截至4月21日,贷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等均未归还。
腾邦国际表示,目前公司已向法院提交异议书,正积极与债权人进行沟通。但不排除债权人因债权到期无法受偿,对公司资产、银行账户等进行查封冻结,乃至对公司资产进行拍卖处置。
腾邦国际,上市10年的商旅巨头、出境游龙头企业,曾经的民营企业500强,危机早已高企,行至命运的“冰点”,2019年净利润暴跌超1041%,而疫情下冰封的出境游,更让它的危机远未触底,何以至此?
01
上市10年,高光扩张到危机高企
直接从腾邦国际的高光时刻说起。2011年2月,腾邦国际在深交所上市,彼时其主营业务为国内机票、国际机票、旅行社等,后两者为并购而来。2012年开始,因互联网订票平台兴起,以及航司扩大自身机票直销比例等影响,票代企业的日子并不够好过,腾邦国际的票代空间受限,着手进行业务的多元扩张,并购是直接手段。
不完全统计,2014年,腾邦国际收购欣欣旅游,进军线上;2015年,收购喜游国旅,布局出境游。2017年,腾邦国际收购了北京捷达国旅、深圳喜游国旅、TMA主体及其子公司、兰州腾邦国旅、成都爱飞国旅、重庆小鸟集合国旅、上海腾邦国旅、北京华欣竹旅等8家公司,并对深圳市腾邦差旅、腾邦旅游集团进行增资;另以1000万美元参与收购马尔代夫水上飞机公司,开拓境外旅游资源。2018年2月,其收购深圳宝中旅游,布局目的地资源和线下网点;7月,宣布收购九州风行;10月,宣布拟收购巧趣文化旅游60%的股权。
同时,腾邦国际早在2014年即已涉足P2P网贷业务,并在2017年为小额贷公司融易行增资2亿元。
由此,旅游+互联网+金融,腾邦国际业务三大“马车”形成。
腾邦国际曾有高管对执惠表示,“得大交通者得天下”,其认为机票是旅游业务的核心要素,必须牢牢把握。因此,机票业务是腾邦国际发展旅游业务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腾邦国际通过包机、航线运营等,以机票高频消费作为流量入口,通过并购聚合了旅游目的地资源、线上线下旅游B2B和线下门店,从而形成相对闭环的出境游业务全链条,包括打造了“获客+航线运营+目的地资源整合”于一体的纵向一体化产品布局。
并购是一家企业尤其是较新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乃至建立自身护城河的必由之举。腾邦国际的规模和利润,也逐渐走高。
根据腾邦国际财报,其直到2014年,净利润才突破亿元,为1.24亿元,同比增长42.7%。而2015年至2017年,其净利润持续走高,分别为1.46亿元、1.78亿元、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2.5%和59.1%。
但到2018年,腾邦国际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下降40.9%;2019年更惨淡,净利润亏损15.79亿元,同比暴跌1041.36%。
腾邦国际2019年业绩(来源:公司公告)
这可视为腾邦国际快速扩张带来弊病的爆发。其一,大量持续并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导致资金承压,大量发债进而高负债、高质押。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腾邦国际的营收和利润每年增长,但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基本每年减少、每年为负,同时短期借款基本每年增加、流动负债也每年增加;加上外部的融资环境比如金融去杠杆环境变化,导致融资境况变差,更添变数。
债务兑付违约成为家常事。4月12日,腾邦国际公告称,披露有58起诉讼案件在身,2020年新增15起诉讼,多数为合同纠纷,累计诉讼金额达17.36亿元,其中金融机构涉诉案件13起,涉及诉讼金额14.87亿元,占合计诉讼金额的85.68%。
一个现象是,在高负债、现金流情况走差的情况下,腾邦国际仍选择继续并购,原因可能在于继续做厚维持业绩提升,以让市场保持对其的信心,但债务和现金流情况由此可能进一步恶化,形成不良循环。
其二,腾邦国际的业务运营模式存在弊端。其虽通过大量并购建立起“大旅游圈”,但大而全,却不紧实,协同效应受制约。腾邦国际对并购企业的整合方式是赋能,而不强行整合,比如保持众多子品牌独立,多进行资源协同。这里有客观因素,即不同品牌的业务、特性、聚焦客群、品牌认知等都不一致,若强行整合,难免“强扭的瓜不甜”,可能难有1+1大于2的效应。
但这种各自为战的协同模式,在成本控制、各品牌的边际效应协同最大化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方面,腾邦国际的赚钱能力。
目的地服务的关键之一是资源获取及整合能力,这既要求腾邦国际进行重投入且保持精耕细作,同时能够因地制宜打造成匹配客群的产品,且在营销引流转化留存等方面也有要求,要出成效较慢。也就对链条的各环节(各品牌)能否协同保持成本的最小化、效应的最大化,提出一定要求。
梳理腾邦国际财报可发现,其2014年-2017年,包括2018年上半年,其营业成本的增速大于营业收入增速,营业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速小于营业收入增速,这或说明腾邦国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各种业务并购后如期保持快速增厚,但其盈利能力或盈利水平却在走弱。
以2018年为例,当年腾邦国际“增收不增利”,公司实现营收48.86亿,同比增长38.43%;而净利润1.68亿,同比下降40.88%。
总体来说,持续并购带来一定时期里亮眼业绩,但同时隐藏积累的隐患、内生造血能力的不够,终会引发暴雷。
02
危机尚未触底
债务危机压顶,腾邦国际曾尝试更多动作解围,其中有两个大动作,但一个“无疾而终”,一个留下更多隐患。
一是引入国资救场。
2018年10月中旬,腾邦国际公告称,其与深圳市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投控”)签署了《战略入股意向协议》。福田投控拟通过适当方式持有腾邦国际股份,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并探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
2018年12月,腾邦国际再发公告称,其控股股东腾邦集团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投控”)、福田投控签署协议,协议内容主要为深投控和福田投控战略入股腾邦国际,以及与腾邦集团共同开发福田保税区的物业与土地资产。
深投控、福田投控都为当地国有企业。
这波操作其实有些类同国企控股东方园林,在行业不够景气、融资纡困较难的背景下,资金优势较明显的国企开始更多涉入接盘行为,这里面也有国企与民企业务协同,乃至地方政府部分意志的成分。民企考虑让出控股权,自是无奈,有“卖股求生”之意。
但因腾邦集团等的股权质押融资或其他形式的融资,到期未能及时偿还债务,部分持股被法院冻结,导致股权无法过户,终不了了之。
二是卖掉“现金奶牛”。
去年11月初,腾邦国际公告称,公司拟向腾邦集团出售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融易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融易行”)100%股权,交易价格为9.1亿元。这相当于去掉鼎立三足(旅游+互联网+金融)之其中一足。
2018年腾邦国际的净利润为1.68亿元,其中融易行的净利润为1.21亿元,占腾邦国际全部净利润的72%,其重要性不用多说,妥妥的盈利关键先生和“现金奶牛”。
或者也可以说,作为一家旅游企业,主业不行,依赖本为副业的金融板块来支撑。
根据腾邦国际今年1月初的公告,融易行出售已定,且已收到腾邦集团支付的第一笔股权转让款8500万。
“现金奶牛”的消失,对腾邦国际的业绩包括2019年业绩(将)产生大影响。稍缓资金危机后,将面临更大的造血盈利难题。
今年,将可能是腾邦国际12年来的最难年。
腾邦国际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公司的机票代理和旅游业务受到严重冲击,预计今年1-3月净利润亏损6500万-7000万元。而去年同期约为2071万元。
腾邦国际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来源:公司公告)
颓势还将持续。
4月17日,国家民航局发文要求,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疫情防控政策实施期间,要对国际机票全部采取直销模式,全面叫停机票代理。腾邦国际的票代业务基本停摆,就目前全球疫情局势走向看,这个停摆期肯定不短。
另外腾邦国际仰赖的出境游,今年内基本报销,明年还要经历的恢复期,大概率也将较为漫长,整体局势不乐观。腾邦国际几乎全链条业务都将受到影响,乃至重创,这将是真正的“入不敷出”。
腾邦国际在4月22日关于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提到,2019 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流动性遇到严重困难,业务也受到极大影响,资金周转紧张,再加上较多银行账户也遭到冻结,导致未能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存在2-3 个月的延迟,但不存在长期拖欠的情况,截至本公告之日(4月22日),公司未及时发放工资的金额约为800 万元。
公告还提到,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业务的重大冲击,未来不排除部分员工会选择离职,进 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
另公告称,由于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支付离职补偿金,导致部分员工提起了诉讼或劳动仲裁,截止4月22日,尚未支付的员工离职补偿金约为480万元。
诸多境况下,日子危矣,如何为续?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