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殊”国庆黄金周落幕,几多欢喜几多愁?
最特殊的国庆黄金周“落幕”,数据如何?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显示,10月1日-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恢复79.0%、69.9%。另外,加上10月8日,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就数据来看,这一黄金周确实意味着文旅业恢复往前迈了一大步,也给了业内更多的信心。
但这些数据到底怎样?所谓的报复性旅游/消费出现了吗?黄金周之后,目的地、文旅业又可能发生哪些变化?有多少欢喜和忧愁?
综合参考上述数据、OTA等平台数据,我们大致对这个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做更多分析,数据背后,“最特殊”可能体现在哪?
01
是报复性旅游吗?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黄金周前7日(10月1日-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
先看人次。7天里同比少了1.7亿人次(去年国庆7天为7.82亿人次),可看出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有大幅度提升和需求释放,但整体的信心还未完全恢复。不过考虑到景区承载量峰值尚未恢复,以及高校放假时间较短(部分高校为4天),以及国庆假期高校学生回家或旅游的限制措施,于此如果景区承载量进一步放宽、高校学生正常出游,今年国庆的旅游人次还应有提升。
再看收入。去年国庆7天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人均消费约831元。而今年人均消费约735元,相差近100元。
这大致有几个因素:1、长线游客群整体还未完全恢复,周边游/本地游仍是主流,降低了出游成本;2、目的地的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等降低了景区景点的门票等成本;3、航司优惠的机票、OTA比如携程等的酒店预售、酒店自身的预售等降低了酒店价格,另外旅游平台补贴比如飞猪的“百亿补贴”等,整体降低了部分出游成本;4、游客的整体消费未出现“报复性消费”,出游的预算整体未有大的变化等。
综合来看,今年的国庆黄金周(纵然有8天)并没有报复性旅游/消费,整体是疫情影响带来的出游需求压制或压抑后的偏正常释放,一方面再次佐证旅游市场需求一直在,在疫情防控局势走好的境况下,会不断释放,包括环比走高释放;
另一方面纵然入境游受制而带来一定的旅游消费回流转化,以及需求的持续压制后的“迸发”,但报复性旅游仍很难出现,甚至不会出现,这至少有两个制约因素:1、国内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体系还未有实质的迭代更新变化,不少需求比如入境游内化需求,以及主流的周边游、本地游需求,都难以全部转化;2、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也影响了大批人的工作与收入,旅游消费的频次、层级整体仍是受制的。
02
潜在而明显的需求变化
接着上文提及的国内市场旅游产品服务体系更新,参考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这里继续进一步分析。
途牛的国庆信息显示,自跨省游恢复以来,途牛平台关于私家团、小包团、定制游的出游咨询及预订量持续攀升,品质化、私人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去哪儿的信息也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往年选择境外长线游的游客今年将目光锁定国内,平均停留时间的增长,让自驾游、深度游、小众游等出游新形式在国内火爆,更多以往被人们“忽略”的美景刷屏。
同时,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平台上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消费同比去年增长近5成,举家出游让国庆过出了“年味儿”。
携程的相关报告提到,今年国庆期间,租车同比增长超50%,私家团同比增长100%。甘肃、新疆等西部长线目的地备受欢迎,豪车自驾、无人机航拍、美食私家团、户外徒步、滑翔伞、热气球、潜水等新玩法热度猛增。
参考上述信息,有几个关键词:私家团、小包团、定制游、家庭出游、自驾游、深度游和小众游。归总下来就是两个核心:安心安全诉求下的小团化,以及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深度体验。在疫情常态化、出境游回流内化还有一定时间的背景下,这两个核心趋势还将进一步强化,暂不说带来的挑战,单说机遇则可能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目的地的小众个性化景区景点可能会被更多挖掘出来,比如大众目的地的小众项目突出化、小众目的地的个性项目深度体验化;其二,倒逼国内旅游产品的个性化、深度体验往前再迈一步。
03
目的地面对的旅游市场也变了,怎么应对?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服务更新变革、旅游消费转化的直接载体,疫情下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不同的目的地境遇也有不同。
途牛的信息显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国内长线游发展势头强劲,53%的出游订单为国内长线游,西藏、山西、四川、西北连线、贵州等方向预订出游人次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其中,通过途牛预订西藏方向国庆团期的出游人次同比增长94%。
从国内长线游热门目的地来看,海南、云南、四川、西北连线、华东连线、广西、陕西、贵州、福建、广东等是双节期间的大热门。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全国15个省(直辖市)旅游产品预订量超去年。分别是西藏、青海、海南、四川、甘肃、北京、陕西、上海、湖南、江苏、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和广东。其中恢复最好的西藏、青海、海南,在去哪儿平台上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3成以上。同时,湖北地区各项旅游产品预订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成以上,新疆地区恢复达到近8成。山东青岛恢复至8成,云南多城市预订量超去年同期3成以上。
再看携程的数据,从热度上看,上海、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广东、陕西、贵州、湖南等十大省市景区的预约人数最多,成为今年十一景区旅游的热点省市。
信息交叉来看,可发现:1、大西北区域国庆旅游消费走热,贵州、广西等受捧,应该受益于长线游与安心安全诉求的结合,海南也有这个逻辑,但海南的免税、三亚的休闲度假属性等,又是另一重推动因素;
2、北京(京津冀),上海、浙江、江苏(长三角),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四川(西南),本就是国内突出的旅游高地,本身的旅游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及能力等,有一定对应,它们的国庆旅游表现,与本地游/周边游有较大关系;
3、湖北在国庆的表现还不错,这可能有几重因素,包括湖北的旅游消费推动举措(优惠券、景区门票优惠、对医护人员等人群的旅游优惠等)、湖北的疫情特殊境遇带来的“特殊目的地”属性(拉动了不少人群主动前去)、本地压抑需求的释放等。
延伸来看,疫后变化的旅游消费心理和需求,给大西北区域的多省目的地带来更多机会,这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做更多持续转化?在一定时间里,消费客群对大西北的需求还将保持一定体量,但产品供给天花板也较为明显,若要突破至少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在存量产品上做优化,体验优化、消费优化、服务优化;二是做增量,挖掘更多的可体验项目,与存量项目做更多串联。
另外就是长线游的恢复情况,这将对一些目的地在周边游/本地游的投入方面有影响。
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国假期乘飞机出行同比增长近1成;携程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机票订单量环比9月增长超过100%,火车票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300%,汽车票环比增长超过200%。
参考这些数据,结合航司机票等政策,大体可发现长线游在国庆期间集中爆发,但距离全面恢复还有较大距离。于此,目的地在周边游/本地游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的调整优化还是个长期过程。如果疫情真的在今年秋冬季节再来一次,长线游在既有恢复基础上大概率将收缩,除去春节这一旺季,目的地城市又将面临一个较长的淡季和二次疫情风险,周边游/本地游还应是重注领域。
04
预约进一步渗透,到底能改变什么?
这次的国庆黄金周,必然绕不开“预约”。文旅主管部门要求、大体量出游客群、景区预约设施系统的完善等,都使得这次黄金周成为“预约”更完整的“练兵期”或检验期。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当中提前预约的旅客同比去年增加36%,“预约”成为旅游的新常态。
另携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万家景区可在携程门票平台进行预定、预约,很多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已接近去年同期。仅国庆假期前4天,携程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已增长100%,创历史新高。这也和多个目的地发放补贴、携程推出门票促销有关。比如携程提到“十一”门票专场促销中,数百万用户第一时间领取,使用范围覆盖全国数千家景区。
此次国庆自然对景区门票预约的用户渗透、景区覆盖带来一定推动作用。那么,“预约”是否会更深层次影响景区甚至目的地?
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及推动措施、疫情常态化倒逼、新基建的助力与“裹挟”、景区疫情防控需要以及智慧(数字)景区建设需求等,被动与主动多个因素叠加,整体上会促推“预约”在景区的进一步渗透与覆盖(当然仍有不小体量的景区因客观条件或主观因素,对预约并不热衷),背后链接着美团、阿里、腾讯、携程以及诸多大小不一的企业,提供某环节或整个景区预约数字化或智慧景区解决方案。
巨头拼争分羹,逻辑和方式路径类同,具体到景区所需、所求,预约下的智慧化、数字化,至少需要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数据收集、沉淀、分析与转化,以及在未来实现景区产品供给更新。
景区数字化运营,加之背后大小巨头能力、消费客群及场景等的接入,景区在客群的分析、画像构建和精准营销、触达转化等方面,确实具备了更多可能,比如存量客群再转化、潜在客群唤醒、增量客群挖掘等,都存在更多路径。不过在景区产品新供给方面,还存有不少等未知性,而这确非预约或数字化能够一手解决的。
“预约”算是给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甚至于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提供了更多的撬动点,但撬动作用多大,目前还难有直接的答案。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