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莎士比亞在巴黎 | DawanArt

2016-04-29 大碗藝術 DawanArt


William Shakespeare 

by John Taylor 1600-1610


東門楊 / 文


法國人對莎士比亞的狂熱可追溯到十九世紀初。一八二二年,二次復辟的波旁王朝還在路易十八的治下,而就在一年前,被英國人軟禁在聖赫勒拿島的“皇帝”拿破崙剛剛過世。一個叫本雷(Penley)的英國劇團來到巴黎,把莎士比亞的《奧賽羅》搬上舞台。大革命期間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激起的法蘭西民族情緒仍未平息,一群巴黎青年大鬧聖馬汀劇院(Théâtre Saint-Martin),將《奧賽羅》攪成了一齣鬧劇。在場的司湯達憤慨不已,寫就了《拉辛與莎士比亞》來聲援海峽對岸的戲劇大師。然而,這聲援要到五年之後才掀起法國人對莎劇真正的狂熱。

一八二七年九月,《哈姆雷特》、《羅密歐與茱麗葉》、《麥克白》、《李爾王》一系列莎翁的名劇在巴黎歐迪恩劇院(Théâtre Odéon)相繼上演,浪漫主義藝術家,如雨果、德拉克洛瓦、柏遼茲,蜂擁而至,來見證這一盛況。 “莎士比亞如此不期而至地擊中了我”,柏遼茲寫到,“如一道閃電為我劃開了藝術的天穹,照耀到無盡深遠。”知識界的精英們甚至已經不滿足於被翻譯成法語的莎士比亞(最早的法語譯本可以追溯到一七四五年),為了直接閱讀原著,他們不惜精力地學習英文。就像福樓拜在一封信中寫到:“我已開始在莎士比亞的著作上下功夫,我想再有兩三個月我便能順暢地閱讀原文了。”這種對莎翁原汁原味的追求一直延續到二零零二年,法國最權威的文學叢書七星文庫(La Pléiade)出版了雙語對照的莎氏劇作,在外語作家中,只有莎士比亞享受到了如此的禮遇。


德拉克洛瓦《哈姆雷特裝束的自畫像》


德拉克洛瓦 《羅密歐與茱麗葉》



德拉克洛瓦 《奧菲莉亞》


德拉克洛瓦受莎劇啟發創作了大量畫作,這些作品令波德賴爾一見傾心,用他的話說,“人类自莎士比亚以后,没有谁能像德拉克洛瓦那样娴熟的将悲剧和梦幻溶于一个神秘的统一体中。”而事實上正是德萊克洛瓦將波德賴爾帶進了莎士比亞的世界。莎士比亞與愛倫•坡被波德賴爾始終視為兩尊神明,指引著他的創作。2014年,時值莎士比亞誕辰四百五十週年之際,法國出版了一本《給莎士比亞的信》,這一構思多少是受到波德賴爾的啟發。




特裡•馬沙斯(Thierry Marchaisse)出版社花了一年的時間籌備這本書,他們邀請活躍在文壇的十六位作家、戲劇家與研究莎士比亞專家每人給莎翁寫一封信。從個人的經歷出發,將自己如何接觸到莎士比亞的著作,又受到他怎樣的影響,以及想對他迫切訴說的話全部寫進信中。書的末尾還收錄了波德賴爾一八六四年寫給費加羅報的一封長信(中譯見《浪漫派的藝術》郭宏安譯),初看上去好像是他對莎士比亞誕辰三百週年的慶祝活動所發的一大通牢騷,信中對當時法國的莎士比亞研究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能看出莎士比亞對他、以及對整個法國文藝界的重要作用。《給莎士比亞的信》的編輯靈感即由此而出,它彷彿是法國作家們向莎翁的一次集體表白的集結。這些表白中,既有崇高的讚美、熱情洋溢的示愛,也有私密的傾訴、直言不諱的評論甚至情緒激烈的批判。可以說《給莎士比亞的信》融匯了數百年來,法國人對這位英國劇作家“愛恨情仇”,莎士比亞給法國文藝界的巨大影響無論如何都是毋庸諱言的。




        同樣是一八六四年,雨果出版了他研究莎士比亞的專著《威廉.莎士比亞》,這本書的單行本也被再版推出。當年,有人問這個已經與拿破崙三世決裂的作家及家人,要在漫長的流亡中做些什麼。雨果回答:“看看海。”他的小兒子佛朗索瓦(François-Victor Hugo)說:“翻譯莎士比亞。”對於雨果,莎士比亞就像是海洋般的人物,其“精神深不可測,天堂地獄永恆無邊的感動都蘊藏其中”。原本是為了鼓勵小兒子重譯莎士比亞全集,雨果答應為新的譯本撰寫一篇序言,沒想到他一發不可收拾,便寫就了這本專著,連同兒子新譯的全集在莎翁誕辰三百週年之際出版。這也算是一段父子迷莎劇的佳話。


德拉克洛瓦美術館外展覽海報


回到德拉克洛瓦,為了莎翁誕辰四百五十週年的紀念活動,巴黎德拉克洛瓦美術館還策劃了題為“莎士比亞最合法的繼承者”(Eugène Delacroix, le plus légitime des fils de Shakespeare)的畫覽。展覽計劃展出近百幅德拉克洛瓦受莎劇啟發的畫作,這其中包括石版畫、速寫和油畫。一八二五年在倫敦短暫的旅行讓德拉克洛瓦發現并著迷上莎士比亞的劇作,並根據《哈姆雷特》、《羅密歐與茱麗葉》、《克裡奧帕特拉》和《奧賽羅》創作了一系列的畫作。終其一生,莎氏劇作中對人性的刻畫與探索都深深地影響著這位浪漫主義畫家。





以上皆為德拉克洛瓦為 《哈姆雷特》繪製的插圖


        數百年的紛紛攘攘,法國人對莎士比亞的熱情雖有漲落起伏,但卻從未中斷過,他們似乎再未對海峽對岸的第二個英語作家如此的著迷。据统计,如今莎士比亚已经超过本土的經典戲劇家莫里哀(Molière),成為在法國被上演次數最多的劇作家。


*莎翁享年52歲(1564-1616),其逢五十週年的誕辰紀念與逢百週年的逝世紀念只相隔兩年,於是每一輪回,都有似乎持續好幾年的莎翁熱。此文刊於2014年7月台灣《聯合文學》(故以繁體字發表),時值莎翁誕辰450週年,今年是其逝世400週年,再度刊發,進階分享。




以上文字图片内容,DawanArt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擅用。




孤独的宇宙 寂静的群像

Welcome to Dawan Art Isla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