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锑都解“毒”复绿:告别“污染之痛”,冷水江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曾经,在这里种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听着当地居民的介绍,记者踏上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沿途郁郁葱葱的植被草甸与远方的蓝天交相辉映,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映入眼帘。
7月5日,在绿色卫士下三湘走进冷水江锡矿山系列宣传活动中,记者走过一道道蜿蜒的公路,见到知名地质景点——“万马奔腾”。在眼前一片“生态绿”之间,“万马奔腾”石林上千个石柱子、石芽向着同一个方向排列,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三亿年历史的地质遗迹和化石群,通过“设计师”们的巧思和清理,在石群旁遍植绿草,一匹匹“白马”跃然于草上,昔日的裸露石林变成万马奔腾石林。
难以想象,如今绿意盎然、游客络绎不绝的锡矿山,十多年前却是寸草不生、烟囱林立、粉尘飞扬。记者探访冷水江,了解锡矿山的绿色蝶变是如何惠及民生,使人民生活更幸福,使生态红利更出色。
昔日疮痍:锡矿山的环保之痛
时光回溯至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寸草不生、烟囱林立、粉尘飞扬。粗放式的开采、技术的落后以及法治的缺失,让这片土地承受了严重的生态创伤。
尽管锑产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被严重破坏。植被荒芜,地表石漠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
“当时盛传,如果还不控制污染,我们冷水江人的人均寿命将减少20岁。”冷水江老城区居民告诉记者。
老城区的许多房屋上都贴着“寿”字。经了解,原来老人60岁都算是高寿。当时这座城市几乎每天都被浓厚的雾霾笼罩,矿山上满目疮痍,毫无生机,矿区、工业园区、城区污水横流,大量垃圾被直接倾倒在资江中。
△废渣堆场修复成灵秀湿地
然而,短短十余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解决锡矿山区域存在的污染问题,2010年以来,锡矿山先后关停相关污染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
绿色转型:从“世界锑都”到“生态游园”
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冷水江市政府果断出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技术攻关,高砷渣的深度综合利用得以实现,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砷碱渣问题,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既改善了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人均寿命增长了,收入变得多样化了,人民的幸福感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记者在走访如今锡矿山“生态乐园”的路上发现多处民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旅游旺季,美景吸引游客前来,这里的居民经营的民宿经常爆满。
尤其在冷水江市政府将高砷渣的深度综合利用投入运行后,使污水变绿水的同时,空气也恢复优良。据了解,湖南黄金集团联合多家单位,成功攻克砷碱渣资源化利用难题,提炼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陶瓷生产、脱硫工艺及半导体领域,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除此之外,冷水江市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受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昔日的百年矿山逐渐披上了绿装,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生态游园”。
△荒芜山体修复成翠绿林地
“曾经,在锡矿山上种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但是我们做到了。”漫步在锡矿山上的冷水江本地居民看着漫山遍野的绿色,有感而发。
这些努力,让曾经的百年矿山实现了华丽变装,成就了大众所能看得见的绿水青山,也成就了人民如今的“金山银山”。
绿色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冷水江锡矿山不仅恢复了绿水青山,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年五一、国庆等假期,这里可接待10万以上的游客,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冷水江市积极培育含砷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拓宽砷的应用场景,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沿着继续向上,记者走进了今年五一期间大火的“拍照打卡点”——玫瑰爱琴海,尽管花期已过,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盛况,花海中穿插着为方便游客近距离欣赏花海的小栈道。
“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也在花海中修剪花枝,只为向游客们展现最美的风景。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冷水江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均寿命增长,收入来源多样化,幸福感也随之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最后,走到终点,驻足于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亲身感受一场生态奇迹——冷水江锡矿山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并且越走越宽。这片承载着历史辉煌的锑矿圣地已华丽转身,从“世界锑都”化身为“生态游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真正实现了“经济账”和“生态账”两手抓。
满眼“生态绿”,蓝天白云下,居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不仅是岁月流转的见证,更是冷水江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是湖南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和有力证明。
来源丨潇湘晨报
编辑丨谭 倩
校对丨周吉发
审核丨文 萍
往期推荐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