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地修复师⑥︱宝山矿业“黄峥程”们的绿水青山转型路

编者按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修复,抚平“大地伤疤”,再织山河锦绣,是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红网时刻新闻、学习强国红视频制作基地联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地质院推出《大地修复师》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生态、自然、林业、科研、矿山企业等领域群体,记录他们以匠心巧手,使矿山重披绿装,森林更添翠色,河湖重现清波的故事。

人物档案

黄峥程,1977年生于宝山,是一名矿山子弟。200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东东莞从事外贸工作。2005年,他回到家乡宝山,跨界成了一名矿山地质工作者。回来,并非为了享福,而是有着艰巨而重要的使命——探矿和护矿。

彼时的宝山,不仅面临矿产资源枯竭,而且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成了大地的一块“伤疤”。黄峥程凭着一股韧劲,逐渐克服了专业知识的空白,适应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们一起为宝山的绿水青山转型路贡献力量。

在“黄峥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下,宝山逐渐抚平伤疤,走出了一条从“乱”到“治”再到“绿”的重生之路。

修复后的宝山

2005年,28岁的黄峥程回老家郴州桂阳宝山工作时,有过顾虑和挣扎。

因为此时的宝山,不再像当年那样红火,不仅面临矿产资源枯竭,而且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成了大地的一块“伤疤”。放弃在沿海的好工作,回到家乡这个危机矿山,是一个正确选择吗?黄峥程心里没底,感觉像一次开盲盒式的赌博。

但,黄峥程有不得不回的理由。

矿山子弟返乡



事实上,在黄峥程小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宝山在他们这些矿山子弟心中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因为当时矿山发展十分红火,产销两旺,矿区建有家属区、子弟学校、医院、电影院、农贸市场等十分完备的配套设施。

黄峥程说:“那时,旁边的桂阳县城还没有宝山矿区好,作为矿山人,我们非常骄傲。”

宝山之所称为宝山,是因为宝山中的“宝”确实很多,是一块流金淌银的宝地。

宝山位于桂阳县境内被称为“八宝之地”的宝岭山下。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铅、锌、银、金、钼等多种有色金属,是汉代以来历代官家炼银、冶铸的地方,开采历史达200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计委批准设计兴建宝山铜矿,宝山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矿区探明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再加上包袱沉重、市场低迷、生产工艺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综合因素影响,青山变荒山,宝岭变秃岭,矿区满目疮痍、死气沉沉,宝山陷入重重危机。

曾经满目疮痍的宝山

“谁也没想到当年一车泥土价值上千元的宝山,会沦落至此。那个曾引以为傲的矿山人身份,不再那么耀眼。”黄峥程说,由于矿山效益低迷,甚至一度发不出工资,一批有资历、有技术的职工纷纷另谋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别人都是想着怎么出去,可大学毕业后在外面已经打出一片天地的黄峥程,却逆流而动,反而从外地回到了宝山。

在广东东莞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时,他的月薪3000多元,回来后降到了不到1000元。而且还跨了行,从文科国际贸易专业变成了理工科的地质专业,要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开始学。

“父母在宝山工作了一辈子,倾注了大量心血,这里有我们矿山子弟的童年回忆和成长痕迹,现在宝山有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在经历忐忑不安的短暂彷徨后,黄峥程心里有了一往无前的笃定——回宝山。

这场战争输不起



实际上,宝山当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由于长时间的露天开采,宝山矿区地表存在大量矿渣废物,形成了一片片荒芜的矿渣山,周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宝山遍体鳞伤、千疮百孔。

在黄峥程印象中,历史上由于宝山泥巴含金含铁量相当高,一些个人或组织对矿区进行掠夺性乱采滥挖的现象屡禁不绝,矿区周边小作坊、小厂房林立,重污染、重能耗产业扎堆,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塌陷等灾害时有发生。

“当时的宝山经常浓烟滚滚,挖掘机、卡车没停过。一下大雨,砂石泥土就全往桂阳县城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有一两米宽,跟西北黄土高坡的景象差不多。位置最高的桂阳县电视转播塔塔周都被挖到地基松动了。”黄峥程说起当时触目惊心的景象,仍心有余悸。

矿山有一个露采30年形成的露天单体采空区,犹如一个巨大的仰天锅。开采出的3000万立方米废石全部倾卸在另一面山坡上。而山下,就是桂阳县城。每逢下雨,县城犹如遭受泥石流侵袭。

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也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废气、废渣、废液的侵袭下,湛蓝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一度成为宝山人渴求的“奢侈品”。对矿山的各类投诉、因农田水塘污染引发的索赔事件层出不穷,矿地关系紧张。

宝山痛定思痛。进入本世纪后,宝山配合政府部门开启旷日持久的秩序整治、生态修复行动,走转型发展之路。

黄峥程(右)正在和同事巡查地质风险隐患

宝山在阵痛中转型,回来后的黄峥程也在艰难中转型。

隔行如隔山。当时的黄峥程经过大学4年学习、5年工作历练,原来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现在换专业和岗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多么难,都得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场关系到矿山生死存亡的战争,我们输不起。”黄峥程说。

宝山起死回生



这场“战争”是向贪婪和非法亮剑。

当地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队进行严格执法,对山上的非法矿、非法设施,该炸的炸,该铲的铲,该拆的拆。如果死灰复燃,露头就打。

在这场拉锯战中,黄峥程所在的地勘部门除了探矿,还承担了“把脉问诊”的职责,勘查地质是否存在风险。对于风险点,要想办法进行稳固,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我们既要治宝山曾经的‘老病根’,也要警惕‘老病根’衍生新隐患。”黄峥程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想治好宝山的病,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弃文从理的黄峥程,角色转换十分顺利,如今对宝山有了医者仁心的自觉,直言不能走老路,要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采好地下金山银山的同时,保护好地上的绿水青山。

由于宝山无序采矿的历史较长,很多地方的地质条件很脆弱,尤其在汛期的雨水冲刷下,很容易发生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

“一到雨季,我们就紧张起来,每天都要上山看看。”黄峥程表示,一旦出现异常,就要立马采取应急举措。

2022年6月11日,黄峥程和同事冒雨在宝山矿山公园西侧的环三公路上巡查,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公路下方岩石层的异常变化——裂缝密布。

他们第一时间判断,这里可能有垮塌风险。于是,迅速启动紧急响应程序,一边向上级报告险情,一边组织山下周边居民紧急疏散。

随着雨势愈发猛烈,结果岩石层真的出现了垮塌。但由于预警及时、疏散有序,这次地质灾害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之后,黄峥程和同事对垮塌地带进行了恢复和加固,毁损的植被也被重新种上。

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同时,宝山矿业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节能减排,从生产端控制污染排放;开展土地复垦、植树造林,恢复地表环境;化废为宝,因地制宜将废弃工业遗址开发为工矿旅游景区,探索企业转型绿色发展新道路。

土地复垦绿化后的宝山一角

在“黄峥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下,宝山走出了一条从“乱”到“治”再到“绿”的重生之路。

宝山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雄飞表示,近年来,宝山“左右开弓”,一边治理环境,一边寻找新矿,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寻找新矿的突破,宝山起死回生、转危为安,开启了生机勃勃的新征程。

“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矿区绿化覆盖率达100%,还因地制宜建设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成功创建‘国家绿色矿山’,矿区变景区,游客纷纷来此体验千年矿都的‘矿’世奇缘。”赵雄飞说。

来源丨红网时刻

编辑丨刘文馨 谭   倩

校对丨周吉发

审核丨文   萍

往期推荐

○ 学习时刻|总书记引经据典论生态文明○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丨“万物共生 ‘湘’遇美好”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 非法捕鸟者反成“笼中鸟”,我省一地公安抓获41名嫌疑人○ 核污染水排海一年,日本业者索赔难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

点击右下角“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生态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