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5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青山周平:从北京胡同开始

2016-12-14 叶丽丽 AI财经社

他想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城市,“现在设计师做的事情,很多好像是为个体服务,只需要把空间做漂亮就好了,但很多建筑师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社会和城市的生活。”


财经天下周刊(ID:Economic-Weekly)文|叶丽丽

编辑|唐晓园

摄影|尹夕远


十月底的北京,天气已经转凉,青山周平裹着黑大衣匆匆前来,一边说着“不好意思”一边用钥匙转开了工作室的门。他的头发梳向脑后,露出一张酷似日本明星“小栗旬”的脸庞,眼睛因为熬夜泛红。来中国11年,他的中文已经说得足够好,偶尔遇到不懂的词,会停下来问一下,然后继续回答,他说中文的语速,比起他接电话时说日语的语速慢一些,因为他觉得“回答的时候还是要想想什么词最合适”。


青山周平最早出名是因为去年8月播出的一期《梦想改造家》,他在这档装修真人秀节目中,将南锣鼓巷一个35平米的拥挤空间,改造成一间明亮通透的跃层小别墅,效果堪称惊艳。


节目播出后,青山周平很快上了微博热搜,帅气,礼貌和细心成为网友描述他的标签。

 

他想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城市,“现在设计师做的事情,很多好像是为个体服务,只需要把空间做漂亮就好了,但很多建筑师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空间来改变社会和城市的生活。”青山周平说。


这种想法,从青山周平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开始,就一直是他的追求。

 


从北京胡同开始,让建筑影响城市

青山周平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今年9月13日播出的《梦想改造家》第三季第三期,这是他第二次上该节目。这期的主题是“日本设计师梦幻改造过道之家”,他让一间依两面外墙建起来的不到30平米的过道房重生——这是青山周平比较擅长的事情,他知道怎么将面积狭小、看上去阴暗拥挤的房子,改造成一间明亮大气的居所。

 

他在《梦想改造家》的两次设计,看上去简洁而质朴,并没有特意追求艺术感,主色调是原木色和白色,使用天窗来采光。青山周平觉得,建筑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只是把建筑设计漂亮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希望我设计的建筑能够为人着想。”青山周平对财经天下(ID:cjtxzk)说。

 

很多人评价青山周平的设计很“人性化”,他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与别的设计师设计的角度不同,“我设计的时候会去设想,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会有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最合适,为一个家庭设计房子,本质上是为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找到最舒适的空间。”青山周平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去年8月参加《梦想改造家》的节目,是青山周平第一次为私人住宅进行设计,为此,他提出了与被改造建筑的居住者胖大婶一家同住24小时的要求。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青山周平经历了诸多不便,无论是上厕所还是吃饭睡觉,空间都很拥挤阴暗。这种体验,让青山周平在改造这间小屋时,几乎考虑到了这个家庭的所有需求。除了设计出满足一家人的居住空间外,他还将胖大婶舍不得丢弃的老丝瓜络,做成了丝瓜防摔杯和别致的帘子;家里的一块青石板,被他镶嵌在了梳妆台的桌面上。


改建的效果令胖大婶一家很惊喜,但改建的过程却不容易。青山周平在这两次胡同改造中,亲身经历了旧城改造的难处。北京胡同大杂院的生活方式,邻里之间复杂的关系成为他改建的最大阻碍。在胖大婶的邻居坚持阻拦施工的时候,一向脾气温和的青山周平发现,与他们几乎无法沟通。“胡同是很小的空间,他们在生活上有微妙的平衡,当因为改造将这种平衡破坏了,就会有人觉得有意见。”他说。


尽管过程有不愉快的地方,但青山周平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正是他在《梦想改造家》节目中做的两次胡同改造。这并不是因为改造后的房子很美观,而是他觉得,这两次改造能够给北京老城区房屋改造一个参考,北京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家庭,人们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得到启发,胡同狭小的房屋也可以改造得舒适宜居。


让建筑影响城市,是青山周平一直以来的想法。他从小喜欢安静,他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师,当父亲在家里工作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看书,书架上大量的建筑类书籍滋养了当时尚还年少的青山周平。在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建筑,那时候,日本能够盖房子的地方已经变得很少,他想要成为一名能够影响城市和社会的建筑师,这种理想在日本显得有些奢侈。

 

在成为一名建筑师的路上,大自然对青山周平的影响很大。青山周平的家在海边,在日本他常常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海滩。这种与大自然的亲近,让他在设计建筑时,会考虑到周边的环境。他觉得好的建筑,应该是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



青山周平一直考虑建筑的社会价值,想通过建筑改变城市和社会。


大三时,他曾经休学一年去远途旅行。他从日本到上海,再到新疆、西藏,之后去了尼泊尔,印度,往南走到中东,非洲和欧洲,最后来到北京。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对于建筑的影响。“一切是非常和谐的,当地的建筑,自然环境,风俗,让人觉得很舒服。”青山周平觉得,这次旅行本身很难说对自己的设计风格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只是他觉得,看过这些以后,在设计时,他会更注重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本科毕业后,青山周平到东京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去了巴黎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两所建筑学校交流。“日本建筑是理工科,而巴黎是偏艺术的学科,所以在巴黎会看到艺术和建筑结合得很紧密,而比利时则更注重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青山周平说不上哪段经历对他影响更多,他现在的设计思路,对实用性,艺术感和与城市的融合方面,都会考虑到。

 

2005年,青山周平在杂志上看到了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些报道,中国的现代建筑,比如鸟巢和国家大剧院等,和日本的建筑很不同。而最吸引青山周平的是,中国当时正处于快速的发展中。“我觉得建筑设计在快速变化的城市中更有价值。”带着对中国的好奇,他来到北京的一个事务所实习。

 

青山周平觉得自己有点优柔寡断,他在北京实习半年后,对于留在北京和回东京犹豫不决,但最后还是因为职业生涯的考虑留了下来。“我是亚洲面孔,在中国做事情会比较方便,另外,中国的城市很年轻,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而东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建筑师了。”就这样,青山周平留在了SAKO 建筑设计工社工作了七年。

 

青山周平一直考虑建筑的社会价值,想通过建筑改变城市和社会。他觉得在北京,胡同改造是最能够实现这个理想的项目。除了在《梦想改造家》参加过两次私宅的改造外,他还参与了“白塔寺再生计划”。这个计划是北京老城改造的项目之一。


白塔寺地区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这里有北京最古老的城市景点白塔寺和鲁迅博物馆。但这个片区也有老城区胡同的各种问题,人口拥挤,违建房和危房众多,交通系统混乱。2015年,“白塔寺再生计划”提出;2016国际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在入围的24个方案中,青山周平的B.L.U.E工作室是获得优胜奖的两支团队之一,做的是一个艺术家工作坊。这个名为“望塔·窥院”的项目,灵感来源于老北京胡同独特而有趣的开放式生活,将个人私密的生活融合进城市的公共空间。这也是青山周平在北京胡同生活中得到的灵感。

 


有意思第一,钱第二

2014年九月,他与妻子藤井洋子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B.L.U.E是Beijing Laboratory Urban Environment(北京城市环境研究所)的缩写。城市和环境,变成他设计中,非常关注的元素。

 

工作室接的项目,有几万平米的大厦,也有几千平米的小建筑,还有几十平米的改造项目,并没有固定的类型和规模,但核心是,与城市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建筑应该是与城市有交流的,我们工作室的名称代表了我们选择项目的偏好。”青山周平说。

 

在工作室,青山周平负责选择项目,他只选择他觉得有意思的项目。对于“有意思”的定义,他觉得应该是有代表性的,符合新时代趋势的一些东西。“我们想做的事情,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可能很多人觉得,建筑师只要把建筑设计好看了就可以,但我们还是想把自己对城市和社会的思考融入到建筑里。”青山周平对财经天下(ID:cjtxzk)说。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接了不少商业店铺的项目。青山周平觉得商业空间的变化本身很有趣。商业化和社会紧密相关,他的项目可以表达出,商业进程中的某种变化。

 

他给记者举了曾经做过的项目“失物招领”作为案例。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很多产品放到了网上售卖,实体商店从原来的买卖场所,变成了一个展示的场所,线下的店铺变成了一个“体验店”。“我们设计的时候,会考虑,这个实体店的目的是让人花更多的时间留在这个空间里,花时间去了解和和体验,所以我们会将它设计成一个家一样的空间,有客厅有卧室,还有一个小院子,人们可以很舒服在这里面看书,喝茶聊天。”青山周平这么解释设计的缘由。

 

上了《梦想改造家》之后,找青山周平设计的人一下子变得多起来,但除了一些推脱不了的朋友介绍的项目,青山周平几乎不接个人私宅的设计。做满足个人审美的室内设计,对于青山周平来说“意思不大。”虽然很多别墅的设计费看上去很诱人,但是商业回报不是他考虑的第一要要素。“在建筑行业,有时候越有意思的项目越没有钱,越没有意思的项目设计费越多,我一般先考虑项目的意义,商业回报放在第二位。”青山周平说。



青山周平对于建筑有自己的思考逻辑,他更喜欢思考项目本身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种逻辑也用在了除建筑以外的其他作品上。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现在全职的员工有十五个,加上实习的设计师,一共20人左右。由于每个项目,青山周平都要跟,所以工作室同时进行的近20个项目,几乎占用了青山周平所有的时间。在同事裴雨霏的眼里,青山周平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工作状态。每天很早来,很晚下班。他不喜欢我们加班,但他周末经常都在工作。”裴雨霏说。

 

青山周平确实喜欢在周末加班,因为工作日他常常需要跟同事讨论项目,而周末工作室很清静,他能够不被打断更高效地工作。


工作间隙,青山周平会到走廊上休息一会,工作室的对面,是一整面墙的爬山虎,夏天的时候是碧绿的,秋冬之际青红相加。大自然的季节交替,不仅能够让青山周平觉得心情平静,在某些时候也能够给他灵感。

 

现在青山周平基本只负责项目设计,他的同事们将会负责项目具体的执行。在接下一个项目时,青山周平往往会到建筑场地去观察,寻找灵感。“我一般会在现场观察一到两个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环境和社会其实会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气氛,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气氛用具体的建筑表现出来。”青山周平对财经天xia(ID:cjtxzk)说。

 

青山周平对于建筑有自己的思考逻辑,他更喜欢思考项目本身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种逻辑也用在了除建筑以外的其他作品上。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偶尔会接一些桌椅或汽车后备箱的设计。青山周平觉得,不同类别的设计,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让建筑师尝试不同类型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设计师保持创造力,而设计的逻辑是相通的,“我接了一个车后备箱的设计,跟另外两个工业设计师一起,他们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性,美观和材料等,而我更关注,车在社会中的价值,它有什么功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青山周平说。

 

 

未来的家应该是开放和共享的

十月的北京已经很冷,青山周平从家里骑电动车到工作室,需要大约半个小时。他的鼻子总被冷风吹得通红,但他喜欢骑着电瓶车穿梭在胡同里的感觉。

 

现在他已经在胡同生活了将近8年,他喜欢胡同里开放和自由的感觉。他和妻子在南锣鼓巷租了一间4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他没有觉得不方便。离家很近就有菜市场,走几步就可以买到便宜又新鲜的菜。周围也有咖啡厅,他想要工作的时候,这里就是他的书房;几户共享的小院,就是他的客厅。对他来说,所有这些共享的东西,就是他家的延伸。

 

青山周平很喜欢胡同院子里的大树。“院子里的大树给了我生活上很多乐趣,夏天,它很漂亮,能够遮挡太阳;冬天叶子落了,给我撒下很多阳光。”青山周平每天最喜欢的时刻是早起淋浴的时候。他将家里的淋浴房顶改成玻璃,他可以一边洗澡一边欣赏天空和旁边的大树。胡同的平房附近没有高楼,他觉得这时候,天空就好像只属于他一个人。

 

青山周平对胡同的喜爱,让他觉得看什么都是可爱的。邻居偶尔帮他扫的地,院子里孩子的吵闹声,甚至是邻居偶尔的争吵声,都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胡同给予青山周平亲近感,他觉得北京胡同的生活,最接近于他心里对家的理解。“未来的家应该和胡同一样,和自然有关,延伸到城市中,是一种更开放的存在。”青山周平在一席演讲中说。

 

胡同中常见的共享的生活状态,也给了青山周平灵感。“胡同里的板凳、桌椅、晾衣架、扫帚等原本属于家庭的物品出现在了胡同的巷子里,供邻里使用,于是邻居们可以一起乘凉,做饭,下棋,这种生活使得人们能够更多交流,我觉得这是未来居住空间的一种可能性。”青山周平对财经天下(ID:cjtxzk)说。

 

在青山周平看来,一人居住、工作和消费的“个体时代”已经开始,而共享社区这种既能保有一定的私密空间,又能与别人产生交流的新的居住方式,是未来的趋势。

 

青山周平已经在中国尝试设计这种建筑,他与置业集团阳光100将广东省清远市的一栋纺织厂女工宿舍进行了改造,在这个名为“400盒子的社区城市”的项目中,青山周平将房间最小化,设计成能够像家具一样移动的盒子,平时房间内多种多样的家具全部布置在盒子外面,而厨房、洗手间和洗衣室等则全部公用。


青山周平觉得,通过这种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选择家具组装在“盒子”的外壁,经过的人通过观察主人的家具陈设和书架上的书,有共同喜好的人能够聚在一起,如果他们想要住在一起,只需要移动“盒子”即可。如果是爱看书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共享书架上的图书,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这种“共享社区”的概念,听上去很前卫。现在共享社区在日本已经是比较流行的居住形态,在中国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现有的共享社区还是针对单身青年,很多人在城市里是一个人住,但他也需要交流和帮助,共享社区能够满足这个需求。”青山周平说。

 

青山周平觉得自己对于“未来的家”的构想有些理想化,现在还无法那么快实现,但这种尝试让他觉得有“意义”。有时候他觉得做建筑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们想做有代表性的新东西,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个探索和实现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阻碍,不仅是外界的,还有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在《梦想改造家》之后,青山周平收到了很多项目邀请,他比以前更忙,也比以前更愉快,因为他可以有更多的尝试。他说他想要在沙漠里做一些尝试,“环境的特殊会让设计更有创意,还是想做更多有意思的项目。”



创意10 问

1、职业生涯中做出的最大的决定是什么?

来中国。

 

2、是什么激励你在建筑师这条路上前进?

做完项目的成就感。

 

3、在做过的项目中,哪个让你觉得最有成就感?

还是胡同L型过道房改造的项目。

 

4、你最推崇的建筑师是谁?

Buckminster Fuller,是一个比较早的建筑师,他思想很开阔,我喜欢跟我风格不一样的人。

 

5、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这本书是介绍一些不是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很有意思,能给我不少启发。

 

6、在你看来,建筑师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对历史的认知。

 

7、在中国做建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中国,建筑项目一般是政府和开发商负责,这对建筑师的多样化设计会有一点影响,日本很多有创意的建筑是个人的,可以更有特色。

 

8、如何理解建筑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建筑师应该去感受城市的气氛,把这种模糊的感觉,做成一个空间的现实。

 

9、早起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洗澡

 

10、晚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摘掉隐形眼镜。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财经天下传媒大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