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5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滴滴突围:倒计时拿下北京牌照,独角兽的下半场启动

2017-05-18 谢金萍 AI财经社
在最后期限前到来前72小时,滴滴终于拿到北京网约车牌照。站在出行市场的十字路口,面对之前一系列质疑,滴滴这头出行领域的独角兽已开启下半场的突围。





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文 | 谢金萍

编辑 | 祝同


5月18日,北京网约车最重的一块牌照终于落地了。

 

滴滴有惊无险地拿到了北京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这距5个月过渡期的“最后通牒”只剩下三天。

 

滴滴今日获得北京网约车牌照


按细则规定,2017年5月21日,未获得北京网约车牌照,在北京地区将被视为非法运营。之前,拿到北京牌照的只有首汽、飞嘀、易到,而作为出行领域的独角兽,滴滴则成为最后的焦点。

 

在此之前,这种局面或许有些尴尬。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若最后期限内无法拿到牌照,它在北京市场运营的合法性势必会被打上一个问号。

 

滴滴的“焦虑”


网约车牌照限期来临之前,位于后厂村的滴滴总部却平静如常。滴滴给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的回应颇为官方: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滴滴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安全和体验。在北京,滴滴通过停止给外地牌照车辆派单积极配合政策执行,同时通过鼓励拼车、错峰出行等手段来提升出行效率,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的出行需求。

 

一名滴滴基层员工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按照规定提出了申请,能不能批下来,这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自去年7月后,就接踵而至。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政”),不仅要求网约车平台需要获取当地《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牌照”),对司机户籍、车辆轴距也有相关规定。

 

一个月后,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补贴大战结束。这个被滴滴内部称为“期盼已久的和平建设时期”,很快被新政冲淡了。


2016年8月1日,滴滴与优步合并。图/CFP

 

新政于2016年11月正式施行,各地以其管理细则出台时间为准,广州、上海不设缓冲期,北京则设了5个月过渡期。截至2017年3月,全国73个城市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超八成的细则要求,网约车驾驶员有本地户籍或居住证,九成要求网约车为本地号牌或本地登记注册。以北京、上海为例,均要求“京籍京牌”和“沪籍沪牌”。

 

严苛的新政则把大部分车辆和司机挡在了门外。以上海、北京为例,滴滴在上海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而在财新的报道中指出,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

 

也就是说,有近90%的北京滴滴司机将被淘汰,网约车平台运力不足逐渐显现。一个爆发点是2017年春节前夕。为了不被扣车、罚款,司机们不再贸然到客运车或机场,大部分选择回乡休息,于是包括滴滴、神州、易到等网约车纷纷出现了叫车难。

 

按滴滴的说法,平台上有一个派单系统,基于用户需求和周围车辆状态得出一个最优的搭配,建立了一套乘客与司机体验最佳的大数据算法。但实际上,系统的大数据算法基于运力充足,在这种条件下,“最优订单搭配”才能实现。

 

显然,打不到车乘客的不满,与东躲西藏司机的不安,很快传导为平台的焦虑。为鼓励司机接单,滴滴在出租车业务上推出了阶段性调度费。适得其反的是,司机为了等更高的调度费故意不接单,用户调度费翻倍,依旧打车困难。

 

本意是刺激司机接单的市场的策略,但很快滴滴被约谈。1月24日,上海市交通委紧急约谈滴滴,要求滴滴立即下线出租车加价功能,次日滴滴不得不宣布取消“建议调度费”功能,但仍保留用户主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

 

从某个角度上说,这种创新的试验性与监管的连续性的矛盾一直持续着。

 

事实上,这种焦虑甚至曾蔓延到滴滴员工的家人。一位滴滴员工告诉AI财经社,之前每次被约谈的新闻出来后,父母都会很担心,觉得这是一家很危险的公司,甚至要求她尽快换别的工作,直到家人在《新闻联播》里看到CEO程维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才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官媒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无法代替骨感的现实。一位行业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网约车新政的确对滴滴的订单量有影响,尤其北京、上海影响最大,以北京为例,过去平台能满足市场90%的用车需求,全面停止对外牌派单之后一度下降到70%。

 

对于滴滴来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致使对司机的很多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反而在类似成都这样政策相对宽松的地区,服务却比预期效果好。

 

截至目前,滴滴已拿下了北京、厦门、南京、苏州、天津等11个城市发放的网约车许可证。而竞争对手,神州专车则获得了包括上海在内的18个城市发放的牌照,拥有国企背景的首汽约车则拿下了包括北京在内的17张网约车牌照。

 

神州专车。图/CFP


滴滴政府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AI财经社,由于滴滴平台规模较大,申请各地网约车牌照需要通过大量行政审批和数据对接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大多数正式出台了网约车新政的城市,滴滴提交了牌照申请。

 

当然,有行业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当Uber可以全力去做无人驾驶实验,在招聘顶尖专家的时候,难道我们只能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审核户籍和轴距合不合理上吗?”

 

不过,也有人从乐观的角度认为,新政是国家从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至少网约车从形式上不再等同于黑车,就如淘宝等电商不等于黑店一样。


滴滴之变


包括滴滴在内的出行平台,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让司机在移动互联网构筑起来的全新出行体系里自由流动,且不断膨胀。但这种膨胀,让当前的中国现行的交通体制有些吃不消了。

 

随着各地细则落地,以滴滴为代表的出行平台不得不配合。按照北京网约车细则的规定,滴滴于4月1日停止对全北京地区(包括六环外)外牌网约车进行派单。滴滴运力锐减,一定程度上对用户在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打车成功率、等待时长等造成影响。

 

“如果平台上参与的车源和司机的数量下降,但乘客需求并没有下降,势必会带来供不应求的状况,进而引起价格上涨。”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研究中心总监张旭对AI财经社说。

 

与此同时,“打车难,打车贵”的情况频频出现,甚至有媒体也指出“滴滴订单率下滑近9成”。但滴滴公关相关负责人向AI财经社予以明确否认。在该负责人看来,一方面打到车的人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另一方面公众习惯把北京的情况当作全国来看,但上海北京订单量再多,也只是百万级别,而滴滴全国的日订单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以上。“在这个量级上会有所波动,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根据滴滴官方数据披露,2016年,其平台为超过1750万专、快车司机,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4亿用户提供服务,日完成订单突破2000万。但随着新政以及各地细则的出台和落地,半年过去了,至今滴滴并未对外公布其更新后的订单交易量。

 

“政策确实带来了一些压力,加上平台自身对服务、安全等门槛的提升,订单的增速没有前两年那么快,但是整体还是往前走的。”上述人士对AI财经社说。

 

滴滴为此也在做着相应的改变。新政从某种程度上说,折损了运力,但滴滴开始鼓励用户使用拼车,也想办法激活合规的司机。推出分时计价,在固定时段里用车需求达到顶峰,也把司机集中起来,整体提高用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滴滴因限外牌的运力折损。

 

上海路边的“滴滴车站”。图/CFP


此外,滴滴也着手新旧业态融合。传统业态的出租车公司靠收分子钱赢利,滴滴与其合作后,提供系统性管理工具,让其拥有线上管理能力,从司机流水和管理上赚钱。

 

另一个转变是,滴滴在专车市场发力。今年2月,CEO程维和总裁柳青通过内部信,宣布滴滴新成立两大事业群,一个是快捷事业群,旗下有快车、优步、出租车等事业部;另一个是品质出行事业群,包含专车、企业级、豪车和代驾事业部。其中,为配合并适应网约车新政,在2017年滴滴五大战略中,提出“专车决胜”,更注重快捷和品质出行以及用户的体验。

 

品质出行事业群负责人付强告诉AI财经社,滴滴分为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两个阶段打造专车品牌,以满足有需求用户。

 

滴滴快捷出行事业群负责人陈汀向AI财经社透露,组织构架的升级能更好地聚集资源,今年滴滴的目标要覆盖中国3000个县市。“网约车目前只承载了中国每天城镇人口出行需求的1%左右,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但滴滴没有想到,很快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今年2月14日,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3月滴滴在南京紧急上线“优享”,一种介于专车与快车的车型和价格之间的第三种服务,但实际车型和价格都与美团打车相似。业内相关人士猜测,推出“优享”背后的逻辑,更多在于抵抗当前市场政策的不确定性。

 

与政府合作的背后逻辑


事实上,新政也给滴滴带来某些契机。在新政之前,公司打交道的都是执法队的队长、客运处处长等基层官员,当新政上升至地方政策高度后,公司高层与地方市长、省长等高级官员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与政府沟通,早在2015年,滴滴便挖来了原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张贝,以及前政府部门司局级干部李建华。而另一方面,为缓解与原有利益体制的冲突,滴滴采取了双重的策略。

 

为了获得高层的持续支持,滴滴强调它在智能交通和出行大数据的贡献,同时也安抚出租车行业,承诺为出租车司机提供更多的流动工作,免费为出租车企业提供系统管理革新,帮助其掌握实时运营动态、问题预警,进行精细化管理决策。目前,滴滴已和丽江、汉中等数城市的200多家出租车企业合作。这被视作为当地交通部门排忧解难。

 

今年4月,滴滴宣布对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开放“滴滴交通信息平台”,免费提供当地的交通运行指数、实时路况、拥堵研判、出行热力图等;同时也与贵阳、深圳等多个城市在智能交通上共同合作和研究。

 

在滴滴的内部人士看来,滴滴掌握着巨大数据量,与政府合作之后,数据打通,帮助政府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甚至包括整个城市未来的规划。

 

事实上,与政府在大数据等方面的合作背后逻辑是,滴滴开始在智能出行领域发力。“出行平台在基础产品模式技术上已没有太大的突破空间,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滴滴要着眼于十年后的城市智能出行。”上述内部人士说。

 

从另一个方面上说,在新政的制约下,滴滴也必须寻找新的场景和增长点:从单纯的交通服务平台,升级为整个智能交通服务的综合提供商。

 

今年3月,滴滴还在美国硅谷成立滴滴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美国研究院将配合滴滴大研究网络,持续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更多城市打造前瞻性的整体交通方案。

 

在外界看来,滴滴拥有大量的驾驶和出行数据,为出行技术发展提供了最理想的试验环境,能真正实现全场景覆盖,让各种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达到最高安全标准。


布局海外


其实,与优步合并后的滴滴,员工达7000多人,2015年初时只有2000多人,两年时间,增长了3.5倍。这也意味着,这个过去长期处于竞争状态的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对内对外都需要进行升级,寻求可持续地盈利增长的模式。

 

在上月新融资时,滴滴就宣布了其新的动向,即人工智能和全球化战略。这一轮融资后,滴滴估值达5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第二高的创业公司,仅次于Uber。财新的报道中提到,多份针对滴滴出行的不同的融资文件显示,滴滴拟于2018年美国上市,届时估值将达870亿美元。

 

在全球化方面,两年前,滴滴1亿美元战略投资美国的Lyft。随后又投资了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等海外叫车软件。在去年11月时,携手安飞士巴吉集团,为超过3亿的中国用户在近17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租车服务;今年年初,滴滴又正式上线境外租车业务。

 

相应地,在2月时公司调整架构时,滴滴也宣布成立国际业务部,由原本负责投资的朱景士带领其部门“启动实质性全球业务拓展”,输出资本和创新技术经验,分享全球出行产业的增长红利。如今,滴滴全球化的第一站定在巴西。而就在今年1月时,滴滴投资了巴西本地的移动出行服务商 99Taxis,并进入了其董事会。

 

2017年1月,滴滴投资了巴西本地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商99Taxis。图自网络


在国际技术研究上,今年1月,滴滴宣布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展开“智慧交通”方面的战略合作。两个月后,滴滴又在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

 

基于海量的出行数据,滴滴正在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迭代升级,与城市管理者共建智慧交通体系,创造未来出行新生态。“无论是硅谷还是北京,我们都在积极地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密切关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前沿,相信平台也为这些技术的实验、开发和商业化提供最好的平台。”滴滴方面相关负责人对AI财经社说。

 

实际上,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出行市场的新竞争方式。在智能驾驶领域,除了谷歌、百度、特斯拉在内的技术巨头早已有所布局,同行竞争对手Uber、Lyft等网约车平台也在研究智能驾驶。

 

在一位接近滴滴的汽车行业人士看来,滴滴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发力,以期未来的智能汽车可以用上中国的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而不再重蹈中国智能手机,沦为硬件生产商的覆辙。

 

有分析称,网约车新政后影响了滴滴的创收能力,但进一步为融资争取了更多时间用于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如今,滴滴已拿到北京网约车牌照。这张有效期到2021年3月1日的牌照,至少让滴滴不会因在北京的身份合法性而焦虑。

 

上述人士对前景仍然乐观,在全球出行领域技术变革的整体趋势下,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都是难以持续的,牌照总会拿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就像现在不让你用微信,只能发短信,现实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