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历史丨超实用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不看后悔!


01

异同型(比较型)试题



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二.异同型(比较型)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步骤:(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2)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2.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主要方法(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3)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时要善于运用相关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4)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5)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3.异同型(比较型)非选择题的主要分类、设问模式及答题思路(1)求异类:比较历史事件的不同特点或差异。【设问模式】“根据材料 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 不同?(X分)”。【答题思路】首先明确比较角度,然后就两者分别做答。“前者……,后者……”。
(2)求同类:比较事件的共性或相似性。【设问模式】“根据材料 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 相同点?(X分)”。【答题思路】提示比较角度,用“都……”,条目清晰。
 (3)“变化”类:在比较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设问模式】“根据材料 X,指出…… 变化?(X分)”【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4.未指明比较点时一般要思考的比较点在没有指明比较点的情况下,一般从背景(原因)、性质、方式、特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并选择最为突出的三至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比大的方面,不比小的方面,也不要面面俱到。同时答题时要根据比较点,对应性的回答。




02

目的型试题



一.什么是目的型试题?

目的型历史题主要是考查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等的主观动机和要达到的客观效果。


二.目的、目标、宗旨的区别

目的、目标、宗旨,都为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都属目的这一大类,它们之间各有所不同,目的侧重指行为的意图,追求的最后结果,主观性较强。目标侧重指目的的尺度、标准,客观性较强。宗旨侧重指做事的方针、主要目的或主要意图,常具有庄重的色彩,并多用于重大事件,如重要会议、组织、活动等。


三.目的型历史试题的主要分类

1.根本目的:

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为了某某王朝的统治、为了某某阶级的统治等)。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2.主要目的:

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

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



03

内容型试题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04

特征型试题



一.什么是特征型历史试题?

特征(特点、特性、特色)有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但一般是指内在实质。特征型历史试题,是指人们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


二.特征型历史试题的主要类别

1.历史事件特征型:历史事件的特征常从时代背景、参与主体、引动方式、引动目的、引动结果、性质影响及终结性结论等方面与其它类似事件的区别之处进行归纳。


2.历史措施特征型:历史措施(政策)的特征主要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角度分析。


3.历史阶段特征型:历史阶段的特征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生产关系等方面归纳。由于历史阶段时间长,其特征常具有变化性。


4.历史人物特征型:历史人物的特征常从时代、阶级属性、个性化活动与思想主张、历史地位等角度分析。


三.特征型历史试题的设问常用语

历史特征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四.特征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模板(答题思路)

1.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2.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

(1)政治角度: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角度: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角度: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民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3.答题模板三:从历史特点的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某一时期的特征。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应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05

原因型试题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四.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

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五.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六.原因、背景类试题的解题模板: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06

评价型试题


一.什么是评价型历史试题?

评价就是衡量、评定价值。评价类试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涉及较多的问法是回答“评价”、“影响”、“作用”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评价类主观题非常吻合新课程“以人为本、体验探究”的理念、符合新高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方向,很有生命力。


二.回答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方法

1.主要方法:

(1)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

(2)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

(3)主客观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


2.最主要的评价方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原理(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双重标准)

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既要看到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要看到它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客观上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如评价“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的影响,既要看到它们对英国农民和北美印第安人的掠夺与剥削,更要明确它们对英、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型历史试题的主要分类及解法

1.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

应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等方面进行。如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一次自救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防,改革教育,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增强了中国实力,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设备,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2.对历史概念的评价:

应从背景或属性、含义、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评价。如“平均地权”,它规定国家核定全国地价,现行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它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得到农民支持。


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从其属性、功绩、局限等方面评价:

如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先后组织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等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实现国共合作,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护法军政府非常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等职,一身献给民主革命,与时俱进。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对各种制度和思想主张的评价:

其一,是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从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

其二,掌握好评价的标准。即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

其三,注意表达的格式。即从不同阶段,归纳成不同的方面(肯定、否定)等。



07

影响、作用类试题


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

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

1.设问方式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

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三.意义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

1.设问方式

(1)限定性的设问: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2)宽泛性的设问:有何意义,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2.答题模板

(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其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包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即主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3)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


四.举例说明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影响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

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

积极影响: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

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

积极影响:

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 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

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


如工业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

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

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08

变化类历史试题


一.什么是变化类历史试题?

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二.变化类历史试题的三种形式

1.前后变化型:(1)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由闭关锁国变化为被迫开放。

2.阶段变化型:即分阶段归纳。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然经济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3.内容变化型: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其答题模式为列出新出现的情况。如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材料解析题中“变化”类试题:

1.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指出…… 变化?(X分)”

2. 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09

性质型试题


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

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


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

例1:俄国1861年改革。

(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例2:王安石变法。

(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例3:鸦片战争。

(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例4:美国内战。

(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

1.战争型

(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革命型

(1)革命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革命阶级和革命目标方面归纳。

(2)举例: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运动型

(1)运动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阶级、活动方式或活动目标特点等归纳。

(2)举例: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10

常识型试题


一.什么是常识型历史试题?

主要是以和历史有一定联系的、课本外的基本文化常识为考查内容的历史试题,这些文化常识以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为主,偶有涉及自然科学知识。


二.常识型历史试题的内容特点及题型特点

1.内容特点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是尊重历史,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依据这一新课标教学理念,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强了对文史常识和地方史的考查。文史常识包括名称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艺、科举官制、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地方史是分省命题的特色,适度渗透地方文化,发掘身边的历史素材,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和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了解文化常识也就保护了人类的文化宝库,它包含礼俗、宗法、饮食、衣饰、天文、官制等方面。


2.题型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类高考题是一种常考题型,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其特点是“变化较小,难度较大”。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的文化常识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常识、称号常识、官制常识、天文常识等。


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文史常识类试题已连续出现多次,试题的数量逐渐增多,考查范围日渐扩大。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正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命题者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连续不断地命制文史常识类试题,可谓是用心良苦。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类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的试题,不仅符合当今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


三.常识型历史试题的应对策略

扩大阅读面;主动分类整理;经常练习常识型试题。




11

史观型历史试题


一.什么是史观型历史试题?

史观型历史试题是指必须使用一定的史学方法和新课标要求的史学观点(史学范式)来解答的历史试题。


二.主要可运用哪些历史学方法、原则和步骤来解答高考历史试题?

1.历史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依据的材料)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口口相传的资料)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2)按学术价值分类:


2.历史史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运用

(1)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

(2)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

(3)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3.主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1)史由论来、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方式包括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史论结合、左图右史、从历史材料中得出历史结论等。

(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正面史料与反面史料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的有限固然成问题,而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则危害更大,史料的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要做到“无信不征”。

(5)哲学思辨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辩证评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偶然性和必然性、必要与可能、实事求是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4.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求真”体现了史学的根本原则,“致用”体现了史学的社会功能。故强调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2)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的文明成果。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待人类文明,不能凭自己个人的幻觉,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明。

(3)历史研究要与时代同行。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4)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很多材料对同一事件的记录存在巨大差别,而导致双方记录差异的原因,不是因为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而是因为记录者站在不同的阶级和时代立场上。

(5)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主义的方法)。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评价也应按照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当时当地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对同一历史现象与事件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5.史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史学研究步骤一般包括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和评价等几个环节,一是围绕问题收集史料,二是针对问题解读史料,三是根据史料论证问题,四是依托史料重现和评价历史现象等。要求学生要学会辨析史料和具备对历史问题的实证与想象能力,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高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长按关注

因 材 高 中 课堂

 

 

每日推送干货资料,为你的高考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