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易错知识点汇总,考试用的到!
数学 | 语文 | 英语 | 化学 |
道法 | 历史 | 物理 | 生物 |
地理 | 点击表中字体观看 |
高考历史选择题注意点
1、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材料,可以跟课本知识不一样或完全对立;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事件,尤其是特俗的时间段,如1959—1961年,立马反映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
2、做历史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即排除与材料无关、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3、一般而言,遇到过于绝对的、开始或结束等,都是错的,但是仍要结合材料;倘若遇到程度副词,如严重、很大之类的,需要注意。
4、一般而言,说法比较中肯的,如一定程度上之类可以列为优先选择,当然是尊重材料。
5、要区分群体和个体,个体是不能反映群体意识的,切勿以偏概全。
6、易错易误知识点修正:
(1)先秦时代(夏商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也没有皇权,但有君权(君王的权力);
(2)宗法制侧重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调整,而分封制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从秦到清,如果涉及中央官制,一般是考察君主专制;如果君主的某些行为收到限制,则君权收到限制;如果涉及中央和地方,则考察中央集权。
(4)中国古代没有所谓的民主政治。
(5)存在即为合理,所以如果说某种制度不适应发展,其应该出现很多弊端。
(6)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存在,故而不可能消除;正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才导明清租赁关系的盛行。
(7)在考察史学方法的时候,一定切记正确的结论要经过考古文物和文献记载的双重验证。
(8)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进而导致南宋以后文化呈现南强北弱的趋向。
(9)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既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是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的时候,也出现了反封建思想。
(10)儒家思想遭到挑战的有:魏晋南北朝(佛道冲击)、新文化运动(动摇)。
(11)从人头税到土地税的转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呈现减弱趋势,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2)雅典是西方民主的起源,其最大的问题在轮番而治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主要表现在没有治理才能的人可以担任国家领袖,故而针对这一弊端,苏格拉底等人倡导精英政治。
(13)罗马的法律是西方法律的起源,其公民法时间是前449年—前3世纪中叶,万民法则在前3世纪中叶以后。
(14)军机处、内阁只是辅政机构,没有决策权,其权利的增大反映了皇权的强化。
(15)在近代探索中,中西结合可以说是一大特点。
(16)一般我们所说的经济封锁出现两个时期,即1927—1937,1949—1979年。
(17)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原因,如在1897—1911年则是清政府放宽了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1912—1919年则是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1927—1937年则是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8)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就依然存在了;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代表着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且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觉醒意识。
(19)中国近代史中,但凡有一点进步的都可以归纳为近代化;同时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的是自然经济;当然作为新的经济因素的民主资本主义则为中国革命提供物质和思想基础;同时经济解体主要表现耕织分离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是手工业品,切记。)
(20)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2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2)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23)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不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1953年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25)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切记。
(27)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8)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9)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别: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随着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滞涨,致使多数国家减少国家干预。
(30)欧洲经济一休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31.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发明飞梭或者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
32.两次工业革命的侧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侧重于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重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33.英王成为“虚君”的标志: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 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4.“邦联制”与“联邦制”:邦有主权国家的意思。邦联制国家是国家联盟,没有国家元首,国家权力高于邦联权力。联邦制国家是主权国家,有国家元首,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权力。
35.美国的国体与政体:共和制是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治权力机关。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
36.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德国的君主立宪是形式上的,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37.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不是由总统或元首掌握行政权力,而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内阁制政府不是对总统或元首负责,而是对议会全权负责。
38.英国首相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英国议会选举结果直接决定了英国首相人选,而美国国会选举结果对总统的去留没有影响。
3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辨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对抗天主教权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借助了文学艺术形式,参与者仅限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借助了宗教的形式,参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0.西欧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其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并非反对基督教。
41.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尊重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社会,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二者都是人文主义的重要体现。
42.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43.巴黎公社的爆发与失败: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演变而爆发,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44.马克思主义与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不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比英国发达,相反,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是中国经济来后的表现。
4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涵: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4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
4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义和团运动仅仅是直接原因。
48.中国的近代化不仅仅是实现工业化:近代化是指工业化以及工业化相关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它是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
49.辛亥革命是否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50.“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51.五四运动的胜利:罢免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但是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只是取得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
5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矛盾: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大革命时期的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分化了,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革命阵营;上层小资产阶级发生了动摇。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3.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54.自然经济地位的变化: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进入近代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开始解体。但在整个近代,自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依然存在并在广大农村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55.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应。
56.民族独立与中国近代化: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57.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58.维新派与革命派对清王朝的态度:维新派与革命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维新派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59.新文化运动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载体。
60.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相同,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或方向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等国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轨道,走上法西斯道路。
61.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62.区分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从理论上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论,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特点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63.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65.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1973 年经济危机后又普遍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但这种差别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本质是相同的。
往期精彩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观看各科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