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家书︱ 张凯丽朗读赵一曼临行前给儿子的家书
点击表中的番号可查找战友信息
31师 | 32师 | 40师 41师 |
121师 | 122师 | 123师 |
12军 | 13军 | 27军 |
127师 | 128师 | 129师 |
50军 | 54军 | 55军 |
广西军区 | 云南军区 | 伤病员 |
炮兵部队 | 42军 | 军校 |
点击表中的期号可查询参战将士名录
1期 | 2期 | 3期 | 4期 | 5期 |
6期 | 7期 | 8期 | 9期 | 12期 |
13期 | 14期 | 15期 | 16期 | 17期 |
18期 | 19期 | 20期 | 21期 | 22期 |
23期 | 24期 | 25期 | 26期 | 27期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507ouxx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赵一曼身世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一个小地主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4年8月6日,赵一曼在《妇女周报》上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1926年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女军校学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赵一曼离开武汉与党中央取得联系。9月,她被派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在那里,她与同是来自黄埔军校的同学陈达邦相识并结婚。
一年后,由于国内急需做地下工作的优秀干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已有5个月身孕的赵一曼毅然告别丈夫回国,被党中央派到宜昌从事地下工作。
“红枪白马”女政委
1932年春,赵一曼来到东北;两年后,被分配到珠河(今尚志市)中心县委担任委员,并以县委特派员的身份到游击区展开工作。
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委。
在部队中,赵一曼给人的印象是穿着羊皮袄,敞着怀,里面穿着深灰色的棉衣,系着腰带,头戴一顶黑色狗皮帽子,齐耳短发露在外面,黑里透红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
她的坚毅果敢、平易近人,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当年的《大北新报》和《哈尔滨日报》上都登有《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的报道,文章把赵一曼写得神乎其神。
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负责掩护部队突围。在赵一曼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大部队顺利突围。
赵一曼等人却在完成掩护任务撤出时,与敌人遭遇,并在战斗中负伤,在一个农民家中养伤,后被俘。
在审讯室中,日军对赵一曼使用了各种非人手段,甚至动用了最新发明的电刑,却仍然没有从赵一曼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临终遗书催人泪下
1936年8月1日,他们将赵一曼押上了开往珠河的火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想到了她幼小的儿子。她向敌人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