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有我 | 创新实验项目开题动员,等你上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东医科研站 Author 科研君


科研之路值得回忆

更值得憧憬

高能视频

点它点它点它!


团团君友情提示:

观看后阅读推文效果更佳噢


点击进入

小时候

玩具东搞搞西弄弄

虽然最后总是拼不回原样

但玩具好像总是拆不完

······

学医后

还是喜欢东搞搞西弄弄

可是发现

科研没钱 没地儿 没小伙伴

是真的难弄!



但是不怕

因为

校立项来了!

今天你搞科研了吗?




创新实验项目

广东医科大学创新实验项目(简称校立项)是为了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学研究工作,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的、由学校负责举办的一年一度科研项目。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均取得优良成绩,同学们可浏览图表了解近两年的立项情况:




由于疫情的肆虐以往在会上详细叙述的内容今年只能以这种方式跟大家见面了但是团团君可以保证:

虽然换个包装,但绝对加量不加价!!!


经验分享


第二临床医学院

林树锽


个人介绍:

 

广东医科大学数据挖掘与精准药物设计重点实验室黄遵楠教授课题组成员,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会员,Journal of Pediatric Genetics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循证医学方法学与医学统计学及其在分子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 

发表SCI论文5篇,含第一作者、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4篇,累计影响因子23.4。发表会议论文1篇,海报展示3篇。参与国际、国家级、省级会议10次。主持国家级大创课题1项。获得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助梦扬帆-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项目”名额前往哈佛大学暑研。

获得第14、15届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2018年校“十佳励志学子”;2019年广东医科大学“年度科技人物”。科技创新突出成果多次被《东莞日报》、东莞时间网、广东医科大学校媒体等宣传报道。

 


经验分享: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说过:“无研究,无以造就好的医生。”医学生的成长少不了科研素质的培养。本科阶段,更是培养自身科研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我想就大学五年以来的学习经历,谈谈我理解的,什么是科研?

科研就是把冷板凳坐热。

我从大一下学期加入黄遵楠教授的课题组,开始了漫长的实验室生活。但谈及加入黄教授团队的原因,更多的却是机缘巧合:本已加入其他研究团队的我陪着好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面试,谁知这一试,竟就是四年。

实验室生活的起点,总是苦修。循证医学研究对医学统计的要求很高,而作为大一的fresh man,对医学统计可以说是毫无了解。为了克服读文献的阻力,暑假的时候我用一周的时间,把方积乾教授的《卫生统计学》快速学习了一遍,特别是其中涉及假设检验的章节,这样文献读起来就顺畅了很多,也对我后来大三正式学习这门课有很大的帮助。

挑战和迷茫也意味着提升。随着研究进入瓶颈期,接手之初的兴奋消失殆尽,对课题和前途充满怀疑,几度想要放弃,换新的方向。但每每这种时候,黄遵楠教授就会提醒我:“科研就是把冷板凳坐热,选定了方向,即使很困难也要做下去,偏来偏很难做出成果。”在黄教授的鞭策下,我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除了学习之外的时间,周末和寒暑要么泡在实验室,要么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每年暑假,回家待的时长短则三天,长则一周,寒假也等到腊月二十八再返乡。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这么来的。

科研是批判,更是继承。

做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在对已知的挑战,就算对本课题组的成果也是如此。组会是最高效的学习。第一次文献汇报学习的是课题组发表的论文,除了报告文章的内容,我也给出了我自己的理解,和对文章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想,也是因此,我才得到了黄教授的关注,并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学研究任务交给了我。

每次面对即将投稿的论文,我都要在手上继续停留许多天。写文章也好,做科研也好,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别人。我总感觉文章还可继续完善。每篇文章实际都有局限和缺点,但不能抱着疑惑递交上去。

我们课题组的刘旭师兄说:“科研是‘感恩前人,提携后人’”。在踏入大二之后,我开始接手循证医学研究小组学生负责人的工作,参与课题组的招新、培训。最令我骄傲的,并不是发了多少篇论文,而是能够看到一批又一批广东医的年轻人,登上更高的学术舞台,去发表他们自己的学术观点,并通过科研实践去检验自己的想法。

科研,终将回归生活。 

科研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科研对课堂外的学习作了很好的补充。既要学会用学习必修课程的态度来学习科研知识,也要用做研究的态度来钻研课本中的内容。例如,当在学习消化系统生理时,我了解到Caja间质细胞有保持胃紧张性的作用,于是萌发它是否跟胃下垂等疾病相关,课后进行了文献检索,虽然未曾找到它与胃下垂相关的证据,但却发现它在胃轻瘫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类似这样的收获,常常成为我课程学习的“物外之趣”。 

科研总能让我在生活中找到同道。一方面,科研让我接触到了许多有趣的人。我很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于是我参加了学校内许多的学术组织,包括二院的学生学习中心、解剖教研室的解剖兴趣小组、李哲老师的特训班等等,我在其中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的也成为了知己好友。另一方面,我也一直坚信,科研可以让自己变得有趣,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看法,让自己对待专业的东西既抱有敬畏之心,也能有怀疑和审视。 

总而言之,科研是一个“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一方面,你要不停了解相关领域资讯,留意全世界相关领域专家目前在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你还要去做研究,用科研实践去验证你的想法,然后把它形成系统的学术观点发表出来,并接受同行的评议。最终,科研可能成为你的一个终生习惯。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临床医学院

马钰坤


个人介绍:


曾获二等奖学金,致美口腔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现任班级生活委员。在科研工作中,从2016年至今,在黄遵楠导师的循证医学科研小组担任科研助手。课题《基于Meta分析和剂量-反应分析探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皮肤癌患病风险的关联性》获得了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课题《标准分层分析在遗传关联性Meta分析中控制混杂及发现交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应该研究》“挑战杯”广东医科大学2018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课题《标准分层分析在遗传关联性Meta分析中控制混杂及发现交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应该研究》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省级)。课题《基于Meta分析和RPE方法探究HLA DQA1-DQB1单体型多态性与中国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获得了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拟国家级);2019年,在复旦大学参加中国化学会第15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2020年,以第一作者在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5.574)上发表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skin cancer: Different responses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经验分享:

从2016年加入循证医学科研小组,通过老师,师兄教我们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对循证医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再到后来参加各类比赛,到最终发表文章,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所以要说科研上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投入时间,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三年时间里,寒暑假都有一些时间留校做科研。

我不是一个很灵活和聪明的人,在学习科研知识的时候确实处处碰壁,论文内容曾被多次否定,是老师,师兄和科研小伙伴帮助我不断克服困难,所以第二个经验就是需要有良师益友,帮助我在构思和写作中不会走偏;不论是在申报校立项,攀登项目等等以及写论文的过程中,都需要我去字字斟酌,结构编排是否恰当,内容逻辑是否合理,甚至是语法是否使用得当。

因此,关于科研经验的第三点便是自己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依靠这三点,勤奋加有目标的努力就能够在科研上获得更多知识,加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药学院

徐鸿嘉


个人介绍: 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挑战杯”一等奖2018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资金(“攀登计划”)负责人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第十四届生物化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主持一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3项国家级及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首届广东医科大学团队创新挑战赛第一名2019第十五届广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2019第十六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2019第五届东莞市生物化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19年药学院科研学术专项奖学金2020年“攀登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

大学期间参与发表论文5篇,影响因子总计15.123


 

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来自药学院2017级的徐鸿嘉,很荣幸在这里进行科研经验分享。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实验,从一开始的旁观者到后来的实践者,培养了我整体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态度。对于刚进入陌生领域的我们而言,一开始都是以科研小助手进入实验室,在做实验的同时可以尝试去阅读综述,目的主要是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了解课题的发展历史、发展脉络,使用了哪些重要的方噶,目前进展如何。进行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尝试参与科研,参与科研的途径其实有很多种:其一是参与竞赛类项目,比如校生化、市生化、创新团队挑战赛等等,通过同台竞技,向优秀的人学习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其二是参与创新实验项目,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攀登计划等等,参与创新项目就需要一份课题申报书,那么接下来我将简单讲解一下课题申报书的撰写经验。课题申报书的书写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等。首先,是要进行选题,选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实际性和前瞻性选择一个确切、可行、新颖的题目。实际性主要包括实验室的条件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实验室的条件决定你课题的可操作性;导师研究方向决定了当你课题出现问题的时候,是否有老师对你进行专业的指导。那么从何而来新颖的课题设计想法呢?在之前阅读综述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根据疑问继续阅读相关文献,寻找研究的脉络,对于想解决的问题提出新方法。其次,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写清楚你想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其次,国内外研究现状是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创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接下来,实验内容和方法是一个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实验过程真可谓是松山湖的水,科研的泪啊,当我第一次做实验失败时,在实验室待了3年的师兄说了一句话:“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但是,过程训练大于结果本身,对科研心怀敬畏,也要学会面对失败,毕竟失败、再继续,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常态。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你真的会很有成就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但仍然无法详尽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这两年是一段紧张又充实、沮丧与喜悦、焦虑与放纵并行的时光,但其中具体滋味需要师弟师妹们自己品尝。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李岸霖


个人介绍:

 

1.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7班学生。

2. 参与肿瘤免疫学研究约2年半,已发表或接受4篇SCI期刊论文,其中3篇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其中3篇为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目前有4篇SCI论文处于审稿/返修阶段。

3. 已在国际肿瘤学术会议发表10篇会议论文,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年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协会年会(ESMO)、欧洲肿瘤内科协会免疫肿瘤大会(ESMO Immuno-Oncology)、欧洲肿瘤内科协会亚洲大会(ESMO Asia)、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其中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被选为现场口头报告(Mini Oral)。

4. 2019年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立项。

5. 2018年创新实验项目重点项目立项。

6. 2018年创新训练计划的国家级项目立项。

7.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AACR)会员。欧洲肿瘤学会(ESMO)会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会员。

8. 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

 


经验分享:

 

1、在学习科研知识和做科研课题的时候,需要多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发现不懂的问题就立刻询问别人,因为自己实践中学会的东西远远多于直接问别人,记忆的强度同样也是。他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是通过长期学习积累的,直接询问不一定不能深刻理解,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需要多进行主动尝试。 

2、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不懂的问题只懂得百度,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查阅英文或中文文献(PubMed、期刊官网、出版社官网等)、Google(在学术搜索上远远比百度更加实用)、微信推文搜索(公众号推文中通常有更多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释)、视频(B站和YouTube都有许多生动的科研教学视频)。 

3、多看文献,总结规律。我们今后从事的科学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某个分支领域。这个领域的背景知识、研究目的、课题设计、实验过程、文章撰写等大部分是相似和相通的。如果我们能多看和多总结,一定会有体会到其中的规律,为我们理解更深入的文献和今后设计课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理解什么样的课题才具有较高的临床决策价值。 

4、多在平时的课内学习中体会临床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启发我们研究的兴趣以及发现潜在的研究问题,比如,如何定义最佳的疗法?如何找到最适合治疗的病人?如何进行更加精确快捷的诊断?不论是基础还是临床科研,大部分目的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临床的问题。另外,多尝试构建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临床医学院

陈卓峰


个人介绍:


1.广东医科大学首届校园创新团队挑战赛二等奖

2.第二临床医学院第十届科研申报书竞赛一等奖

3.2018-2019学年度广东医科大学学术科研奖

4.2019年广东医科大学双节科技达人科研立项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ZNF84调节AKT表达促进肝癌的增殖。
论文写作方面,在《医药前沿》杂志上参与发表一篇论文《宫颈癌细胞中转录因子RUNX2对促凋亡基因Bim的调控作用初步研究》。


经验分享:


下面我来简单向大家讲一讲如何阅读一篇文献。

阅读医学文献,自然不是像我们看杂志里面的文章那样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因为那样耗费的时间成本太高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技巧总结如下:

1.首先我们阅读标题title和摘要abstract了解文章的概况。标题和摘要可谓文章的“眼睛”,遇到不懂的单词或者缩略词一定要停下来查。因为这些专业术语极有可能会在文章的后面再次出现,影响你的阅读与理解。

2.跳到结论conclusion部分,进一步读懂文章。

3.讨论(discussion):可能是阅读需要最多时间,收益也最高的部分。需要留意的是作者在讨论的末尾往往会给出该项研究的局限性,也会启发我们的思路。

4.实验方法和材料(Materials and methods)了解一些和自己的实验相关的实验方法,因为方法是通用的,可以借鉴和学习。

图表(Figures):可以学习其他人怎么处理数据,绘制好看直观的图表。

结果(result):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等等。

5. 最后可以看看文章的参考文献部分,去选择性地进一步阅读与该文章有关的其他文献。

以上方法仅供大家参考,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祝愿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多搞科研,多发文章!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NoNoNo!!!

科研君还为你们准备了

来自师兄师姐们的惊喜礼包

点击三角符号

无论是干货技巧

还是科研经验

相信都会让你收获颇丰!


点击进入






最后致上今年创新实验项目开题动员大会的宣誓词


誓词


我将坚守纪律,服从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科研工作站,按时保质完成课题,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我将秉承诚信、严谨的学术精神,科研过程中不造假,尊重实验的科学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我将坚持我的课题绝不轻言放弃,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都将一往无前,乘风破浪,开拓思维,敢于质疑,脚踏实地,求索真知,勇攀科学高峰!


宣誓人:2020年创新实验项目

全体成员

2020年4月18日





202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我们准备好了!

科研?创新?伙伴?

小孩子才做选择

我全都要!



 余生有幸遇你 

 让我好生欢喜 

 生活如此不易 

 让我好好爱你 


转载自广东医科研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