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友兰版中国哲学史目录及链接

2017-02-11 冯友兰 楞个想

自序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R.Hughes)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译文,书此志谢。

  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凡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幕义先生(A.W.Hummel)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于

宾夕凡尼亚大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 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 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哲学家指南》的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中收录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哲学史作品是《中国哲学简史》,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书。每次看都使人觉得精神很清新,把中国哲学的精髓用很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是很好的一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