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子相机:怎样进行“隔墙观物”
整理自墨子沙龙“未来趋势:量子互联网”活动(2020年8月25日)徐飞虎教授的报告。此为第二部分,报告第一部分见:单光子相机:如何实现“雾里看花”。
不止“雾里看花”,使用单光子相机我们还能实现“隔墙观物”。首先跟大家分享一段视频,是我们研究院的博士生拍摄的【本部分内容有多个小视频、动图演示,由于微信允许插入视频数目的限制,建议读者观看上方的演讲视频】。
隔墙观物,是通过“非视域单光子相机”来实现的。到底什么是非视域单光子相机?很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非视域单光子相机能拍摄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区域中的东西。
比如在上图中,普通相机通过窗户只能看到墙上的信息,那么我们能不能寻找到一种方式,来看到房间里面的信息,包括椅子、书架等的相关信息。这些区域被墙挡住了,正常情况下你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我们是要实现“隔墙观物”,我们的相机叫做“非视域单光子相机”。
使用的方法跟之前介绍的激光雷达或单光子雷达很接近,首先我们主动发一束光出去,通过墙和隐藏物体的多次漫反射,探测返回来的光子。下面具体看下光是怎么走的:激光首先打到墙上,经过漫反射过程而弥散到整个空间(第一次漫反射),然后再打到隐藏的物体上,再从隐藏的物体返回(第二次漫反射),然后再通过墙回来(第三次漫反射)。所以这跟前一部分介绍的内容不一样,前面只经过一次打到墙上就返回来了,而现在是一个“三次漫反射”过程。
非视域成像的重点是探测光的飞行时间。我们有很好的单光子探测手段,我们也可以记录光所飞行的时间,比如说第一次漫反射回来的光用了2.7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通过飞行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距离,40厘米。同样,我们可以测得其他相关距离信息。
知道了一个点的距离信息,再进行多个点的测量,就可以得到很多的隐藏物体反射回来的距离信息。通过多个点的扫描,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就可以实现对隐藏物体的重构。
给大家举个例子,左边是我们实验上测到的一些实验数据,可以看到,纵轴是时间,随着时间走,我们可以看到隐藏的物体会有光子回来,是呈环状的。再看右边我们算法处理的结果,跟真实的图像(一个雕塑和一个花坛)对比,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大体的图像信息呈现出来。
现在大家做的很多的无人车导航,还有在生物领域,我们需要对肠道等人体内部进行探测,非视域探测都有用武之地。对于反恐侦查,也会有很多相关的应用。由于这些应用,我们努力的去发展非视域成像技术。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工作:我们怎么样做得更远,实现1.4公里的非视域成像。这个实验也是在上海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视频介绍【请观看文前演讲视频】。实验主要就是在我们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完成的,我们的目标是对1.4公里外的一个民宅的房间进行非视域成像。我们租了一个民宅,没有去偷看别人啊。我们想探测的是墙里面到底躲的是什么东西,或者说我们要实现Non-Line-of-Sight,非视域成像。
这是我们的光学系统图,主要有一个发送端系统,一个探测端系统。发送端用的是激光,探测端用的是单光子探测器。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相关的激光技术,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来展开讲了。
这边我们还是用一个人偶模特,基本的姿态是这样的,两手举起来。我们对它进行成像。先看一下光是怎么走的:我从A地发一束光出去,然后经过1.43公里的链路,到B地处隐藏的白墙上,然后经过三次漫反射过程。光会随着信道回来,一个是第一次漫反射的光,一个是第三次漫反射的光,回来之后会进入我们的望远镜系统,最后用我们的单光子探测器进行测量。
当然,我们实验上不只探一个点,我们也会进行扫描,对多个点进行探测,扫描之后我们就会得到很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用我们的算法进行处理和计算。
算法处理之后,基本上可以大体上识别出是一个人把两手举起来,和真实的图像还是相当匹配的。我们也试了一些其他的场景,包括字母。我们也试了很多不同的字母,比如说这里展示的字母H。
我们不仅能够成像,我们还能够对房间里运动的人,实时地进行位置追踪,即非视域追踪。这是我们展示的一个实时的实验结果【请观看文前演讲视频】。
前面讲的是简单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字母,很多团队也做了复杂场景的非视域成像。这是我们真实的一个图像,包括很多复杂的物体,包括龙、雕像,还有书架,右面是实验上得到的一个原始的数据,还没有进行过处理【动图,请观看文前演讲视频】。对图像进行处理便得到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相对复杂的场景或者复杂的图像,我们同样可以应用非视域单光子相机的方法,把相关的图像给重构出来。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成像是一个古老又全新的技术,墨子发明了小孔成像,这是所有成像系统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到近代,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能够让我们有机会去仰望整个星空。到现代,我们有了显微成像,可以看见细胞、分子,现在医学的核磁共振、CT可以让我们把人体看得更清楚。到近期,我们发展了单光子相机。
那么未来成像技术怎么发展?我相信未来属于在座的以及网络上观看我们活动的小朋友和同学,需要你们去努力的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努力地把自己的作业做好,这样你们才有机会、才有能力去发展更新的成像技术,从而服务于大众,造福于人类。
好,最后谢谢大家!请大家保持微笑,我们的相机可能在偷看你。
徐飞虎:多伦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归国开展工作,获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长期从事量子物理、信息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致力于发展实用化量子信息技术。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墨子沙龙的推送。为了不与小墨失散, 请将“墨子沙龙”设为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墨子沙龙是以中国先贤“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协办。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倡导、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对象为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我们希望能让具有中学及以上学力的公众了解、欣赏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科学思想。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