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5000件艺术品,做一个伟大的收藏家靠的不是钱,是热爱和耐心

阿改 象外 2023-11-22

点击⇡关注: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什么也别说,

先看段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6373u9f8&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叫

Herbert & Dorothy Vogel

赫伯特和多萝西·沃格尔夫妇




他们是当代艺术收藏史上无法绕过的传奇——


一个是邮局职员,一个是图书馆员,

年收入加起来不超过5万美金,

却在50年的时间里,

收藏了近5000件极少艺术和观念艺术作品。


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

在他们半个世纪的收藏史里,

沃格尔夫妇从未变卖过任何一件自己的藏品,

即便他们可以轻易藉此变成千万富翁;

相反,在赫伯特去世之前,

他们就已陆续向公立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捐出藏品,

以回馈更多像他们一样的——


穷人收藏家。






终其一生,赫伯特·沃格尔都不是一个有钱人。


1922年生于纽约,赫伯特是曼哈顿黑人区一个俄罗斯犹太教家庭的孩子,父亲是裁缝,母亲是家庭主妇。


赫伯特从未喜欢过学校,原因只是“讨厌别人告诉我要怎么做”;高中还没念完去制衣厂当工人,二战期间还在军队短暂待过一段时间,退伍后进入纽约一家邮局分拣邮件,直到1979年退休。


邮局里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同事日后会成为引人瞩目的收藏家。



沃格尔夫妇1978年在密歇根大学


早在1950年代,赫伯特就对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欣赏古典大师们的画作,也对当代艺术着迷不已。当时纽约的当代艺术家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就是格林威治村的“雪松”(Cedar Bar),赫伯特常常跑到那儿,听马克·罗斯科(如果不知道他是谁,我们有一篇很好的文章介绍过他:如果你说这些画只是好看,那其实是对他的侮辱 | 罗斯科的悲剧、佛朗兹·克兰(Franz Kline)以及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等人高谈阔论。


但他从来不插嘴。


“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个邮局小职员。”赫伯特在接受《泰晤士报》的采访时说,“但我尊重这些艺术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尊重我。他们会聊到凌晨三四点,包括我在内的人就只是听——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从来没有问过一个问题。”


这个平凡的小职员有志于成为一个艺术家,甚至在跟多萝西(一个文具商的女儿、丹佛大学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职员,但更喜欢古典音乐和戏剧)结婚之后,还力促后者也学习绘画。


他们的订婚礼物是一件毕加索的陶瓷作品。1962年结婚后,沃格尔夫妇一同进入纽约大学学习艺术史和绘画,并在联合广场租下一个工作室,创作抽象风格的作品。


很少有人能像他们那样,对逛美术馆和画廊持有终生的热情——几乎每一个周末,他们都会出现在纽约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1965年,这对夫妇意识到自己永远成不了足够好的艺术家,于是着手转向艺术品收藏。


他们的第一件收藏品是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的一件碎金属雕塑——一个从机动车的零件上拼凑而成的破铜烂铁。



从那时起,沃格尔夫妇便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收藏之路,被他收藏过的艺术家,在维基百科的页面上排满了长长一串:


单击上面的两张图片,获取更清晰的名单


作为一个艺术史专业之外的人,我对列表上的这几百个名字几乎一无所知,但粗略Google一下,沃格尔夫妇的收藏趣味,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前卫而大胆的:



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寥寥几笔、或简单色彩组成的画作,又或者是不知所谓、毫无用处的现成品,还有一些,你根本无法判断那算不算艺术品:



看到墙上那两个空白画框了吗?那是艺术品。


把绿色画布挂歪,也是艺术品的一部分。


以及这个——“什么鬼?!”


凑近了看,才发现是一小段裁掉的绳子。


虽然沃格尔夫妇收藏名单上的人物不如达明恩·赫斯特或杰夫·昆斯那么有名,但他们中的一些,的确代表了美国极少艺术和观念艺术的潮流和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波普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候,沃格尔夫妇就开始收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样也导致沃格尔夫妇成为收藏此类艺术的先驱——而且藏品数量在个体收藏家中无人能及——超过2500件。


他们中的重要者包括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索尔•勒•维特(Sol Le Witt)、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理查德•图特(Richard Tuttle)、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詹姆斯•锡耶纳(James Siena)、帕特•斯特尔(Pat Steir)、克里斯托•克劳德(Christo Claude)等人。


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类艺术家有更直观的印象,我抽取了维基百科页面的名单上头几名,再感受一下他们的作品风格:


Alan Saret


Betty Parsons


Carl Andre


Cheryl Laemmle


Edda Renouf


Joe Andoe


John Latham


以及,Vogel夫妇最早收藏的艺术家之一:Sol LeWitt,这其实是画在墙上的画


沃格尔夫妇乐于去结识这些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年轻艺术家——他会先去画廊看展览,然后再判断是否要进一步造访艺术家工作室,和他们交朋友,并最终购买他们的作品。


对于很多艺术家而言,沃格尔夫妇就是他们房租的来源,也是他们的知音——赫伯特从来不是一个健谈的人,除了夸几句“beautiful”,他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倾听者——对于艺术家而言,再也没有比真诚的倾听更让他们欣慰的了。


随着藏品的日益增加,“Vogel's Collection”也就越来越出名。艺术家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1992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说,“你知道当你把作品卖给他们的时候,它就成为他们重要收藏的一部分。”



在展览现场的沃格尔夫妇,这是他们难得穿上光鲜的衣服的时候





沃格尔夫妇的收藏之路,再生动不过地说明,要做一个大收藏家,你根本不需要先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甚至不需要一所大房子。


赫伯特的税前年薪不过23000美元,夫妇两人的年收入加起来也不超过50000美元。其中,赫伯特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艺术品,而多萝西的薪水则用于日常开支。


他们一辈子都住在一间450平方英尺的公寓房间里,换算成我们熟悉的面积——才41平方米。


长年累月的收藏,让沃格尔夫妇的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仓库:除了床、餐桌、椅子以及少数必要的家具,家里的所有空间——墙上、天花板、床底以及厕所,都被艺术品占据。甚至还有一个传言:多萝西曾经将艺术品存在烤箱里,虽然她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沃格尔夫妇的收藏标准也颇为传奇:够便宜,以便经济上能负担得起;尺寸不大,至少能塞进出租车或带着上地铁;以及,能放入自己的小公寓房间。


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多的偏好——一切都取决于观看,以及长期观看熏陶而成的判断力。


很难想象一个普通人在艺术上会有如此开放的心态,也许我们只能归结为本能的冲动——爱。


沃格尔夫妇的家,那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恐怕就是他们最体面的家具了


不像当代的收藏大亨(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会把贵重的藏品锁进保险柜),沃格尔夫妇并不是精致的、小心翼翼的收藏家——在他们逼仄的居所里,居然养了以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8只猫、19条鱼、20只乌龟!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自己在艺术收藏上的“痴迷”,沃格尔夫妇不买房,不买车,从不旅行;不购买家具和昂贵的衣服;如果外出吃饭,只吃路边小店或中餐馆。


“艺术是赫伯特除了动物之外,唯一的兴趣。”多萝西曾说。


而赫伯特则说:“我只是喜欢艺术。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艺术,为什么热爱自然,为什么喜爱动物,甚至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爱我自己。”



赫伯特使用支票来支付画款,或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更为夸张的一次,是通过帮人看养猫来换取画作——某天他们去拜访日后成为著名的大地艺术的艺术家克里斯托·克劳德(Christo Claude),得知价钱后,他们自嘲般地叹息道:“我们来晚了。”


后来克劳德夫妇主动上门,请他们在假期照看自己的宠物猫,来换取画作。



这就是克劳德的那只猫,以及作为看猫酬劳的作品《山谷窗帘、科罗拉多项目》。这是克劳德最著名的艺术项目之一,就是在科罗拉多的峡谷之间拉上一条重达3.6吨的橘黄色布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狭小的公寓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艺术品,甚至已有的艺术品也有崩塌损坏的危险,沃格尔夫妇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置这些藏品。


但他们从未想过将它们卖掉——相反,1992年,沃格尔夫妇将2500件藏品捐给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那意味着这些收藏永远不会被出售,以及将免费开放给公众。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动用了5辆40英尺的卡车来运输这些藏品,而将这些藏品通过货梯进入美术馆,则花了好几个星期。


为了感谢沃格尔夫妇的慷慨捐赠,国家美术馆向后者支付了一笔小额资金,并购买了少量作品。但沃格尔从未想过将这笔钱用于养老或医疗,而是继续投入艺术品收藏——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又购买了1500多件艺术品。


正是近乎疯狂的持续性收藏,让沃格尔夫妇成为美国艺术界最著名的“无产阶级收藏家”,成为“如何靠工薪族的收入构建博物馆级的收藏”的范本。他们也被媒体称为“in Vogels”——一对其貌不扬,身材迷你,却绝对新潮的收藏家夫妇。


2008年,日本导演佐佐木惠(Megumi Sasaki)拍摄了他们的同名纪录片《赫伯特&多萝西》。在影片中,佐佐木将镜头对准赫伯特在见到喜欢的艺术品时似乎会发光的眼睛,也通过被沃格尔夫妇收藏的那些艺术家之口,回忆他们清贫而充实的生活。



2013年,佐佐木又继续拍摄了一部跟沃格尔夫妇相关的纪录片《50×50》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沃格尔”,提取佐佐木导演的纪录片


同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宣布将沃格尔的作品继续捐赠给美国50个州的50个美术机构。而在国家美术馆西侧展馆建筑的入口处,他们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墙上。


直到2009年,沃格尔夫妇才停止收藏。赫伯特的健康每况愈下,并于2012年7月去世,享年89岁。


从1975年开始,这对夫妇的收藏品就开始在美国的艺术机构和大学美术馆开始展览,一直到今天,他们收藏展,仍是我们今天认识极少艺术和观念艺术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佐佐木2008年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里,有一个沃格尔夫妇去看展览的场景,画廊外的广告板上有这么一句话,颇值得玩味,或许也可以作为沃格尔夫妇50年收藏之路的注脚:


Art is mute when money talks.

(姑且翻译为)

当金钱开始说话的时候,艺术便沉默了。




.

END

.



按照惯例,最后又要来一段  Ps:了

如果非要总结沃格尔夫妇的收藏之道,除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拥有艺术的“执念”之外,我们还可以说,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他们愿意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看展览上;

b,愿意学习艺术专业知识,聆听艺术界专业人士的意见;

c,然后进一步结识艺术家,并与他们保持长期的友谊;

d,最后,通过持续的收藏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艺术品位。


在今天的形势下,要完全像沃格尔夫妇那样“单打独斗”已经不太必要,资讯的便利、人际网络的发达,可以让一个平民收藏家以及其他对艺术和收藏感兴趣的人,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时不时也会有朋友问我们,如何去发现好展览,如何结识艺术家,甚至如何真正地进入艺术圈,那么,今天倒是可以在这里推荐一个同行做的东西:



“在艺”,前不久刚获得由清科研究中心、Appbase和TestIn云测联合评选出的“2016中国好应用”。


我们也时常会利用它寻找一些艺术展览信息、拍卖资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详细资料以及同城艺术活动。除此之外,它还邀请了不少艺术圈大V入驻,以笔记和话题的形式,点评、记录、分享各自的艺术见解和艺术生活。


在“在艺”上你能找到谁呢?以下是一部分你或许已经知道的艺术圈大V的名字:



有大藏家,画廊主,拍卖行老板和相关人士,还有策展人、评论家、艺术机构以及艺术达人……总之,不用费心再去打听哪位大佬的电话了,在这里就能找到。


顺便截个图,当是推荐周末展览了:



最后,

周末愉快!



.


再次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识别关注我们 -


你将在这个公号中看到的:


〇(quan)外人的视角讲艺术家和TA的创作故事


能看懂的方法讲如何欣赏艺术


还有,普通人怎么投资艺术


即便不投资,如何买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艺术品

哦,还有,替我们喜欢的艺术家们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象外的微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