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安迪·沃霍尔有儿子,那一定就是他了

清越 象外 2021-09-25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进入正题前

我们先看一条广告





想必关注fashion的同学们已经知道

前两天,财大气粗、人尽皆知的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

和贵死人不偿命的天价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

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个以“大师”(Masters)为名的包包系列



这次LV与Jeff Koons合作的采访如下

我们可以大致看看这位全宇宙最贵的当代艺术家是怎么“忽悠”人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922addn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这个包包系列里,杰夫·昆斯把达·芬奇、提香、鲁本斯、弗拉戈纳尔、梵高,这些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们的杰作,直接印在了LV的包袋上,然后并不低调地把自己的姓名缩写“JK”与大师们的名字摆在了一起。


不管大家觉得LV新推出的这个系列雷不雷,艺术家本人说了:“我认为这些包袋就是艺术”


对。就是艺术。并且是被打上了“Jeff Koons”的标签,让人们一看就会觉得——“That's so Jeff Koons”——的艺术。





“任何东西,只要我想让它成为艺术品,它就可以成为艺术品。”


产量上万、身价过亿

用玩世不恭的自信称霸全球艺术市场

能承受多少赞美就能承受多少诋毁


这就是杰夫·昆斯



Jeff Koons

(b. 1955.1.21)


关于杰夫·昆斯,我们在了解这一朵奇葩之前首先必须知道一下他的三个偶像:杜尚(Marcel Duchamp)、达利Salvador Dalí )、沃霍尔(Andy Warhol)。


这三个名字一报出来,你大致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杰夫·昆斯会变成“杰夫·昆斯”了:在杜尚这里,他找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灵魂思想——“现成品”艺术(Readymade);在达利和沃霍尔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光怪陆离的画风,并且继承了这两位艺术家的自信、招摇和不羁。



最最重要的是,昆斯简直就是另一个沃霍尔——他同时操控着商业与艺术,挑衅着世人的审美,一次又一次地让你回到那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家的底线该在哪里。


自上世纪80年代成名以来,如今62岁的杰夫·昆斯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当红也最富有的在世艺术家,甚至可以不用“之一”这个后缀(唯一能与他比肩的是英国艺术家Damien Hirst)。


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昆斯的名字一直都与毕加索、梵高、沃霍尔和贾科梅蒂这样的大师一起,出现在拍卖榜单“最贵”的那批艺术家之间。


2007年,Koons的作品《Hanging Heart(Magenta/Gold)》就以2360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创造了在世艺术家单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2013年,Koons的作品《Ballon Dog(Orange)》在纽约佳士得以5840.5万美元成交,刷新纪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当代雕塑作品(这价格已经超过贾科梅蒂的雕塑了)。


昆斯背后的合作伙伴与藏家也都是在如今的艺术市场最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伦敦萨奇画廊)、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高古轩画廊)、弗朗索瓦·皮诺(François Pinault,佳士得拍卖行老板)、罗伯特·慕钦(Robert Mnuchin,曼哈顿C&M画廊主席)……


杰夫·昆斯不仅能得到那些大牌画廊主、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和收藏家的垂青,在观众眼里,他也是人尽皆知的明星艺术家。几乎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昆斯的展览,必火。


2009年,Jeff Koons的个展在凡尔赛宫举办,展览深得好评,被评为2009年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


2014年11月,Jeff Koons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回顾展。仅仅用了17天,展览就吸引了112844名观众,日均参观量 6638人,超过了西班牙艺术家Salvador Dalí 在2013年创造的前17天111028位观众的纪录。


2014年,Jeff Koons在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举办回顾展,这也是惠特尼美术馆第一次将整个美术馆都用来举办一个艺术家的展览。


杰夫·昆斯有多贵有多红,随之而来便有多少争议和诋毁。


在过去30多年里,昆斯已经创作了多达20个系列的作品,数量上万,但我们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一件真正意义上属于“原创”的作品:艺术史上的名作、摄影师的作品、广告招贴画、卡通形象、商品……全部都是从别处“挪用”来的。


Jeff Koons, Inflatable Flower and Bunny (Tall White, Pink Bunny), 1979


Jeff Koons, I Could Go For Something Gordon (Diptych), 1986(Luxury and Degradation series)


 Jeff Koons, Pink Panther, 1988 (Banality series)


这种疑似“抄袭”的“挪用”行为让昆斯的创作看起来就像一桩桩骗局: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早期创作里,昆斯把充气玩具,还有吸尘器直接放进了展厅;紧随其后的“平衡”系列(Equilibrium series),昆斯让几个篮球悬浮在注有盐水的玻璃缸内。


Jeff Koons, Tulips, 1995–98 (Celebration series)


90年代开始的“庆祝”系列(Celebration series),礼物盒、气球、彩蛋这些礼品店常见的东西被大比例地放大;还有近年来创作的“凝视球”系列(Gazing Ball),无非就是在世界名画和雕塑的仿制品上加了一个蓝色的球。


Jeff Koons, Gazing Ball


Gazing Ball是Jeff Koons长期的艺术项目,2013年Koons把这个篮球放在了Lady Gaga的身上,并且成为了《ARTPOP》专辑的封面。


这种“坐享其成”的套路必定会惹祸上身,侵权的官司是少不了了。


1992年,Jeff Koons创作于1988年的雕塑作品《String of Puppies》(右)被判抄袭,抄袭对象是摄影师Art Rogers1985年的作品《Puppies》(左)。


在2014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回顾展期间,Jeff Koons遭到了法国摄影师Jean-François Bauret 的遗孀Claude Bauret-Allard的起诉,称Koons于1988年完成的雕塑作品《Naked》(右)高度模仿了Bauret 1975年的作品《Enfants》(左)。


2005年,时尚摄影师Andrea Blanch以Jeff Koons绘画作品《Niagara》抄袭她拍的Gucci广告片为由向美国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这些“抄”来的作品,竟能以成百上千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这让昆斯被很多评论家贴上了“无耻”、“拜金”、“腐朽”之类的标签:


像杰夫·昆斯这样堕落的艺术家,除了给他所从事的艺术领域抹黑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他缺乏基本的道德和风度,只不过是在讨好那些庸俗的富人罢了。


——马克·斯蒂文斯(Mark Stevens,The New Republic


有很多人在骂他,但昆斯对这些负面评论总是一笑了之并且欣然接受。在公众面前,昆斯从不讳言自己的拜金,他沉浸在商品和广告制造的泡沫里,将消费社会中所有的元素直接拿来当成艺术并大把捞钱:


“我完全相信广告和媒体的那一套说辞,我的全部艺术还有生活就是植根于它们。”


但我们在抨击昆斯的时候,也需要认清一个事实:昆斯的“抄袭”也好,“挪用”也好,都是有一个专业术语支撑在那里的:从杜尚开始的“现成品”艺术。



Jeff Koons, Popeye(3/3), 2009-2011


自1917年杜尚把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Fountain)送去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参展,艺术的历史又一次被改写了:艺术的“去像化”开始了,艺术变得不再那么依赖艺术家的自我创造,“选择”和“提炼”的过程变成更重要的因素。在看现成品艺术的时候,观众需要打破固有的审美习惯,重新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感知力去考虑什么是艺术,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在看昆斯的很多作品时,你也会像当初第一次看到杜尚的《泉》一样,感到困惑、震惊、不知所云,但你必须知道,这些作品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让你在第一眼的时候看不懂,甚至会忍不住骂一句“WTF!?”。


Jeff Koons, New Hoover Convertibles, New Shelton Wet/Drys 5-Gallon Doubledecker, 1981 - 1987 (The New series)


比如昆斯80年代早期的“新”系列(The New),使用的是全新的清洁用具现成品,对于这些作品的解释是:象征家庭实用主义、个人梦想的实现和对新生活的追求,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Jeff Koons, Three Ball Total Equilibrium Tank (Two Dr J Silver Series, Spalding NBA Tip-Off), 1985 (Equilibrium series


又比如“平衡”系列(Equilibrium),不就是几个悬浮的篮球吗?它背后的含义却是通过体育运动来隐喻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欲望攀升,以及人类对生活平衡状态的追求。


几个吸尘器就能够给你升华到“美国文化的集中体现”这样的立意,摆几个篮球就能和你谈“欲望的攀升”,是不是很扯?但这就是现成品艺术的价值,不管你能否接受,它玩的就是一个观念。


Jeff Koons, 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 1988(Banality series)


Jeff Koons, Woman In Tub, 1988 (Banality series)



Jeff Koons, Cake, 1995–1997 (Celebration series)


Jeff Koons, Pink Bow, 1995–1997 (Celebration series)


除了动不动就被控诉“抄袭”,昆斯另一个常被人们诟病的特点就是“”:他作品里那种带有塑料感和金属感的五颜六色,俗得又虚假又做作,就像礼品店里的一堆廉价商品,看多了很腻,甚至都会产生晕眩和恶心。

Jeff Koons, Elephant, 2003 (Easyfun and Easyfun-Ethereal series)


我们在看昆斯那些经过抛光,亮得像镜子一样的雕塑时,可能会有这么一瞬间觉得它们非常华丽,看上去真的很昂贵。但下一秒你就会明白,这些华丽都是假的,它们本质上空洞无比,就像真的充气玩具和气球一样,轻轻一戳,就什么都没了。


“昆斯的作品是对艺术的谄媚和拙劣的冒犯。要不是他,你根本无法想象美国文化有多么堕落和腐化。”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Time


媚俗”(Kitsch)就成为了昆斯作品的一大特点。昆斯用这种次等的、缺乏品味的艺术形式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视觉形象作毫无价值的模仿,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大众文化的元素,然后廉价地进行大量非原创的生产。



“天堂制造”系列的首次展出是在199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但后来Cicciolina离开了Koons,并且带走了他们的儿子Ludwig,这一打击让Koons销毁了这一系列中的很多作品(为避免投诉,这里就放张比较普通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更多)。


因为这种假到极致的“俗”,昆斯被人们称为“媚俗王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俗”几乎贯穿了昆斯各个时期的创作:在90年代初,昆斯与自己的妻子,意大利艳星伊洛娜·斯特拉(Ilona Staller,艺名为Cicciolina)一起完成了“天堂制造”系列(Made in Heaven)轰动一时,大尺度的性爱摄影和雕塑为昆斯带来不少负面评论,甚至让他几乎沉寂了很长时间无法创作。


Jeff Koons, Bourgeois Bust—Jeff and Ilona (Made in Heaven series)


继“天堂制造”后,昆斯在1999年开始以“乐逍遥”系列(Easyfun and Easyfun-Ethereal)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他从广告画报中选取比基尼女郎、食物还有风景,用既情色又庸俗的方式把它们拼贴在一张画里。


Jeff Koons, Easyfun and Easyfun-Ethereal series


我们在被昆斯俗气的作品恶心着,但讽刺的是,我们同时又在这俗气中感到一种兴奋和快感:有一种关于金钱、拜物和性的欲望在昆斯的作品里被放大了。


“俗”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变成昆斯的作品最可贵的地方:他和沃霍尔一样,用最为粗浅和庸俗的方式,直接暴露出在被商品统治的消费社会里,人们内心不可抑制的恋物风气。


“我一向很喜欢充满气的东西,因为它们看起来非常拟人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像昆斯做的充气玩具一样,表面看上去挺光鲜,但内心却很脆弱、很空洞,并且恋物又拜金——就是那么俗气。





Jeff Koons and Lady Gaga


尽管争议不断,但没有人会否认杰夫·昆斯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也不会有人质疑他旺盛的创作热情,以及在经营艺术方面的过人智慧。从一开始,昆斯就将艺术品当成商品去创作,对他而言,能够收获回报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资本泛滥的社会里,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商品……我们不要再兜圈子了,还是一上来就把艺术品当作商品一样生产吧。”


这种商业头脑似乎是昆斯与生俱来的才能。


小Jeff


在很小的时候,昆斯就会在放学后挨家挨户地去卖包装纸和糖果来赚取零花钱。之后接触了艺术,昆斯疯狂迷上了杜尚、达利和沃霍尔,并且在18岁的时,昆斯真的跑去纽约的圣瑞吉斯酒店(St. Regis Hotel)见他的偶像达利:


“我只是一个从宾州跑来的18岁小孩,但达利却那么慷慨地愿意见我。当晚回到家后我就在想:达利做的艺术我也能做,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


昆斯曾先后毕业于著名的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和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在70年代末移居纽约,并在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谋了一份差事。


年轻的Koons和他的雕塑们


在当时,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诞生于70年代末)正在盛行,而昆斯这种带有波普意味的风格根本不会被市场接受。从一开始,昆斯就明白要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是个非常消耗的事情,于是他就退出了艺术圈,在华尔街当起了证券经纪人,白天赚钱,晚上回家创作。


华尔街的这段经历造就了昆斯的谈判技巧,他曾经表示,“我对引导销售这件事非常感兴趣”“未来的伟大艺术家一定也是伟大的谈判家”


Jeff Koons and Larry Gagosian


在90年代创作“庆祝”系列时(上文已经提到,由于之前“天堂制造”造成的负面影响,90年代初算是昆斯的一个低谷,而“庆祝”这个系列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委托的,所以也是不得不去完成),由于资金和人手短缺,昆斯无法按时完成作品参展。但凭借出色的谈判能力,昆斯成功说服自己之前的买家来提供资金,还让拉里·高古轩持续资助自己完成整个“庆祝”系列(要知道整个系列持续了20来年!高古轩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独家销售这一系列的作品)。


Jeff Koons, Celebration series


面对这种处在事业低谷,并且可能就快“过气”的局面,相比同时代的其他备受关注的艺术家,杰夫·昆斯是唯一一个能够应对危机,成功扭转的人。


由于成长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昆斯从小就接触到了商品社会的兴起对中产阶级以及上流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把美国50至60年代那种关于消费主义的狂欢态度发展成了自己的美学。之后在80年代初,昆斯凭借受杜尚影响的现成品艺术首次在艺术圈崭露头角。


Jeff Koons, Untitled (Girl with Dolphin and Monkey), 2006


“我的作品是关于一种欲望:这是属于消费者的欲望,并且是最棒的一种欲望。”


而我们现在的时代,又是多么适合昆斯去表现这种欲望,去做像杜尚、达利还有沃霍尔那样的艺术。


杜尚不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也不是一个“入世”的艺术家,他太“仙儿”了;但沃霍尔不同,他什么都愿意尝试,对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感兴趣,他用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方式——机械复制来生产艺术。


Jeff Koons也有一间像Andy Warhol那样的“工厂”——他在曼哈顿的工作室有1500平方米,雇佣了将近130名助手。Koons采用一种涂色系统,把作品分成一个个色块然后标上数字,每个数字都会涂上固定的一种颜色,这样一来,无论是画还是雕塑,他的作品都会像是他本人“亲自”独立完成的了。


这几点昆斯都从沃霍尔身上继承到了,并且和沃霍尔一样,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一种“主义”,变成一个品牌,风风光光地玩转艺术圈,在身前就做到了“出名又有钱”。


当年人们骂沃霍尔的作品“就像他这个人一样肤浅”,如今我们骂昆斯“拜金、庸俗、腐朽”。


Jeff Koons, Arousing Curiosity, 2011–2013


Jeff Koons, Triple Hulk Elvis III, 2007(Hulk Elvis series)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只有沃霍尔和昆斯的艺术,才真正能够最直接地映射这个原本就很空洞的商品社会,去把那层迷幻的泡沫戳破,暴露现代人孩童般无休止的消费欲望——我们不仅渴望商品,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在某些时候,我们自身何尝又不是被这个时代当作了一种“商品”?人与人之间何尝又不是一种“物化”的关系?(这就是昆斯的作品最深刻的地方,再深刻的点也是真没有了……)


“人们需要自我接受,接受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现在,特别需要接受的,是自我的欲望。”


充斥在商品社会的种种残酷又黑暗的物化关系,昆斯就借助作品把它放大到我们面前,而我们是否能透过作品表面去看到它们,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呢?



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管你是否认同昆斯附加在作品上的那一套说辞,有一点必须承认:昆斯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巨型的雕塑,虽然看上去很“简单”,很“空洞”,很“没有技术含量”,但它们的确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体验方式。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昆斯标志性的充气玩具雕塑。


昆斯把充气玩具放大,并且抛光,每一尊雕塑都可以像一面巨型的镜子一样映射出走近它们的观众。在昆斯看来,这种处理方式可以让“你我与世界的视角全部包含在作品中”——我们与艺术的距离感也因此被消除了(而这一点也是沃霍尔的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们会让人觉得很“接地气”,熟悉又亲近)。


Jeff Koons, Gazing Ball series


还有“凝视球”系列,一个个出现在古典名作中的蓝色球体,你在看到它的瞬间就被整个带入了作品内部。昆斯通过球体的介入唤起了观众对作品全新的凝视,让观众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和审视大师的杰作和超越画作本身的意义。





Jeff Koons, Split-Rocker, 2012 


有艺术史上的理论支撑、符合当下时代特征,再加上媲美安迪·沃霍尔的社交能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这样的杰夫·昆斯要不红也难。


此外,昆斯的作品能够卖到天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首先就不便宜。


昂贵的艺术品从来都是观念的最大呈现与技术的完美表达相结合的产物。昆斯是个完美主义者,对作品的呈现效果极度苛刻(据说昆斯的那些雕塑都是惊为天人的无暇,还有仿制的名画,也是能够以假乱真)。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只能接受最好的品质。”


Jeff Koons, Balloon Dog (Yellow) and Sacred Heart (Red/Gold), 1994–2007


Jeff Koons的巨型气球“雕塑”《Rabbit》参加了2007年梅西百货在时代广场举行的感恩节游行


昆斯那些充气玩具的雕塑通常都体型庞大,高度都能达到3米,要让一件巨形雕塑必须看起来像充气玩具或透明气球,达到这种效果并不容易。由于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材料、新媒介,因而在技术上常常遇到极大的挑战而耗费巨大,昆斯常和顶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们合作以求最完美的效果(“平衡”系列就是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ichard Feynman一起合作完成的)


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苛求完美使杰夫·昆斯的作品最终得以呈现简单而震撼,华丽耀眼且毫无瑕疵的效果。


Jeff Koons和他的家人们


如今,62岁的杰夫·昆斯与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贾斯廷·惠勒(Justine Wheeler),还有他们的六个孩子一起生活在纽约上东区。在2009年,昆斯用1200万美元在东67大街添置了新居,之后又以2000万美元买下一栋10000平方英尺的豪宅。


无论他是不是你能接受的那种艺术家,杰夫·昆斯已经让自己载入了史册,并且富有而幸福。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识别关注我们 -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编微博 @象外的阿改


你将在这个公号中看到的:


〇(quan)外人的视角讲艺术家和TA的创作故事

能看懂的方法讲如何欣赏艺术

还有,普通人怎么投资艺术

即便不投资,如何买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艺术品

哦,还有,替我们喜欢的艺术家们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象外的微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