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自己活在现实里太久了,去看这个展览吧
《不杀之恩》陈陈陈
本文图片主要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提供,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在这个名叫“例外状态”的展览前言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例外状态
“它指涉一种政治境况——其中,社会的既有法律与规章制度被骤然悬置,为某种临时状况所取代,并由此促成一种全新的现实。"
这是一个政治哲学里的概念,但anyway,我想说的只是在看展的这个下午,我似乎忘记了自己身处的时代、社会,忘记了自己所持的道德、观念,陷入了艺术家们营造的一个个单独的时空里,新的东西被写入。
这大概也是一个“例外状态”。
《夜莺的挑衅》沈莘
《过去直奔而来》朱昶全
《隐力》王光旭
为了这次四年一次的大型群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把自己各个展厅打通,给23位参展艺术家每个人打造了一个纯白的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前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保安。我后来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观展结束时产生的深深的恍惚感,除了艺术作品本身带来的影响,这略显未来感的迷宫似的布展是不是也加重了我的幻觉。
-意外标本间-
麦克斯·霍珀·施奈德
第一个房间进去,耸着一座纪念碑似的……我很想用“建筑”这个词,虽然它并不是砖石材质。“纪念碑”上镶嵌着一格一格压制的“标本”——以一种不同寻常又自成一体的归类方法。
子弹、蜗牛、钥匙扣、扳手、指南针、香烟、蛆虫、磁带、薯条、发卡、化石、沙砾、电子元件、手枪、贝壳、珊瑚、下骸骨……
它们整齐、和谐,就像本该那么归类一样。
它们就像是人类消失之后关于人类遗迹的展示品,也许远古、现代,自然、人工,有生命、无生命,有机、无机,一切差别都没那么大。
-不杀之恩-
陈陈陈
而善与恶的界限也许也没那么大。
艺术家陈陈陈在无锡的一座水塔上做了一件作品。
让十个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攀在水塔边缘悬挂了两个小时,仅用一根绳子悬挂在中间,而站在中间的高台上的那个人,他手里掌握着十个人的命运。
这个作品名叫《不杀之恩》。
他说自己选择攀在崖边这个姿势的出发点是因为这是“电影里经常使用的一个套路,这也是一种人和人之间极端关系的‘视觉模型’,多有趣啊。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我想从这个点出发,强化这种临界状态。”
而他似乎是想借这件作品,让人感受到其实“道德”、“律法”,这些文明的规训,并不是天然,不是理所当然的,人在文明状态下是压制了自己对他人的“恶”的。
“当人类还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状态时,为了抢夺资源和保护自己,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对抗所有人。但是当我们有了律法和道德这些文明的规训,人压制了杀死其他人的意愿,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羁绊,暂时避免了霍布斯所说的丛林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层雾,以至于别人真的要杀你的时候没有办法躲”。
而这件作品可以让你体验到“不杀”其实是一种“恩情”。
之前在网上就看过他这件作品的纪录片,所以对于想表达的理念已经很明白,但还是在这次展览里感受到了意外的东西。
展览中设计了一个高台,用影像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四周是远景,周围一圈是十个人攀在高台上的影像,站上高台,你仿佛回到了现场,成为当时中间掌管生杀大权的那个人。
说实话,看之前纪录片里的影像,我还是觉得像一场表演。因为你知道,当你处在摄像中,处在一群人的注目下,中间那个人怎么可能真的产生要松手,要杀人的念头。而这一群高空工作人员估计也只是把这当作一个年轻人的闹剧式的工作任务来完成。
但当我一个人站上那个高台,看着底下十个人望向我的脸——他们大多表情都很不在意,手都几乎没有用力攀住——因为腰部有绳索保护,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从未体验的感觉。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恶——我当时站在高台上认真地挑选了一下,我要把谁踢下悬崖。这个?他的不把这当一回事的笑让我讨厌。这个人最紧张,我要把他留到最后。
我感觉到自己身上人性的变化——我仿佛成了这个只有我一人的屋子里的神,而神是不在乎人类的生死的。
想起来之前看过的一部非虚构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里的主人公。同样是处在隔绝的环境中,同样是把人推下,我好像更深地体验到他当时的心理了——当你不再把自己当作人类的一员,把周围的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同类,杀戮并不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好在,我伸不出我的腿,周围有一圈铁栅栏保护,栅栏是特意订制的,是一双手与一双手的连接。
-正确宣言的形象-
曾吴
整个展览最打动我的是来自美国的跨性别艺术家和行动主义者曾吴的作品。
其实我当时没看懂,只看到她在视频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用一种机械的似乎没有任何情绪的语气发表着一篇言辞坚定的讲话,直到最后因为睁眼太久,眼泪从眼眶里直直地流下。
没有更多的提示了,没有任何说明,你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是的,她看起来很不正常,好像是被困住了一样,似乎她需要从仅有的一条缝里,艰难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她说:
“学不会你的语言,被视为一种缺陷。”
“学不会我的语言,却被视为如此正常。”
到底是什么语言?她说的不是英语吗?为什么学不会?我困惑不已。
直到我回去查资料,才明白了她这件作品背后更具体更深刻的含义。
在第一个作品里,那种机械式的声音并不是她自己本身的声音。那段宣言也并不是她本身的宣言。
这段话是出自被诊断为低能自闭症的阿曼达·巴格斯(Amanda Baggs)在 Youtube 上发布的视频《用我的话说(in my language)》里的发言。
搬运了一下这段2007年的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00ceaqci&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的前半段里,巴格斯先在一扇大窗户前,挥动双手前后摇晃,然后又做出一连串奇怪的重复动作,同时发出怪异地吟唱:用手拨动项链,拿纸拍打窗户,手在键盘上搓摩,拿金属环在门把上晃动——如果你见过自闭症患者,你就会知道这些都是他们常见的所谓“强迫行为”。
接着,荧幕上出现“A Translation(翻译)”的字样。
在社会正常标准里,难以控制行为,不能正常社交,没法使用语言和人正常交流的巴格斯通过电脑和人声合成器用逻辑清晰的英语表明表达了自己对交流、思想和语言的理解:
她在视频中表示,那些自闭症病人的常见“强迫行为”,其实都是他们正通过身体和周围的世界互动并促进思考,这就是他们的语言,虽然和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不同,没有所指、能指。
她反问:
为什么一定要用你们的语言来交流才会被视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位成年人或者一个聪慧的人。而你们不去理解我的语言却如此正常?
她发出“强势的宣言”:
“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决定了你是否有人生权利,这里有人们被折磨,有人死去,因为他们被视作非人,因为他们的思想是如此的不同寻常,以至于完全不被看作思想。只有当各种形状的人性皆被认可,正义和人权才会成为可能。”
这个视频后来在YouTube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自闭症这个群体一开始被命名就是因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愿与人沟通的表现,而现在这个看似古怪神秘的世界里有人发出声音说,他们可能足够聪明,同样有自我意识,而且可能并非“自闭”,只是不同,他们怪异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而曾吴这段视频宣言表演并拍摄于洛杉矶的酷儿酒吧银盘(Silver Platter),曾吴直面镜头,重新演绎了这段话,包括这段“机械人声”的语调、呼吸、口音。在这段视频里,你既看到了她——一个跨性别,跨种族血统的艺术家,又看到了巴格斯,也许还有自己,或者类似境地的更多人。
你会重新思考你也许已经习以为常的语言,人们用语言或者沉默来沟通,也用语言或者沉默来防御,一旦脱离共同信念语境,脱离基于此的信任,人们对一段相同的话的意图和真实性也许会得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像曾吴的另一件作品所表达的那样:
-沟通小姐和回复先生-
曾吴
这件作品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她,一个是个中年黑人男人。
两人的肖像的录像在对面悬挂着,有时候放松,有时候凝视,有时候一起抹上大红唇。
对面是一段有声音和台词的对话的影像。两人似乎在交谈,有时平静,有时相谈甚欢,但语言总在重叠,而且漫无指向,似乎都在自说自话,我不太记得他们说了啥,因为虽然我听得懂每一句话字面的意思,却完全听不懂它们连在一起是在谈什么,也判断不出他们的情绪,他们是在沟通?还是争吵?还是只是相互漠视却又捆绑在一起不得不说话?
语言,这个空间被语言包围,却让我的理性如此怀疑语言,以至于我把它们全部忘记了。
但很奇怪地,我在放弃了用理性去捕捉语言的意思后,突然在两人似乎无效的沟通里感觉到了信任和亲密。“她想表达的不是人与人的疏离,他们是亲密的”,我几乎肯定了。对,我说不出任何理由,就只是感觉。
对话快结束的有一句是:“这是一条发给你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她是说给我听的。奇奇怪怪地,一个人在展厅里哭了出来。
-中华未来主义-
陆明龙
逛到最后一个展厅时,其实我已经没什么精力了,但还是被陆明龙的《中华未来主义(1839—2046AD)》深深吸引了。
影片内容似乎都剪辑拼贴自各类电影、游戏、电视节目、广告片,然后虚构成了一部纪录片样式的影片,在里面对现在的中国科技发展至人工智能阶段进行了大胆而有趣的猜想。
比如如果你在未来回头看现在的中国,你也许会中国现代化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可能都是相通的,比如强大的山寨能力,重现世而非末日的文化背景,劳工问题、网络游戏成瘾……它们都同时存在在一个故事的开头,而它们会导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而中国,作为一个没有世界末日文化背景的国家,用陆明龙的话来说“未来从不结束,它一直向前”,这样文化背景的中国在未来,像科幻片里一直不断在预言的人工智能真的有智时会扮演什么角色?这种以复制而非原创为己任,并对巨量数据的学习成瘾的是不是已经是一种“文化”人工智能的开端?
我其实不太记得自己当时想了什么,只记得当时脑子里完全停不下来对未来不断生长的想象,完全忘记了我已经在这个展览上呆了四个小时,而脑袋因为输入了过多的信息量开始生疼……
迈出展馆,重新回到白天的光线之下,觉得自己经历的简直像是一场大型幻觉……
其实23位艺术家里还有很多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虽然都很想推荐一遍,
但过于话痨的我似乎并没有篇幅一一介绍了……
而且相信好的艺术作品的内部是自我悖反的,
所以会激起不同的人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的感受和思考,
“你若不亲身前往,就永远无法知道它会让你看到什么”,
想起James Turrell的名言。
所以,
如果你已经困在现实生活里太久,
想获得一些关于人类,关于未来,关于时空的新的感受和思考,
找个宽松的时间,穿双舒适的鞋,
去和这个展览碰撞吧~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
时间:2017年3月19日-2017年7月9日
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
.
END
.
魔都的朋友不着急,
可以去看我们参与主办的好奇柜展览~
购票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
把艺术拉出圈外
-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识别关注我们 -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编微博 @象外的阿改
你将在这个公号中看到的:
用〇(quan)外人的视角讲艺术家和TA的创作故事
用能看懂的方法讲如何欣赏艺术
还有,普通人怎么投资艺术
即便不投资,如何买到更符合自己品味的艺术品
哦,还有,替我们喜欢的艺术家们代售作品
或者其他稀奇古怪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