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开了,就是艺术。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图片来自网络,单击看高清图片
虽然从未与其谋面,但我总倾向于认为,
丹·弗莱文
Dan Flavin
是一个温柔的小胖子——不是因为他下面这张年轻时候的照片,而是因为他所创作的那些形状各异的灯管艺术,总有一种吸引人向前、沉浸于五彩霓虹乃至于消融于光场之中的魅力。
年轻时的丹·弗莱文,右下角是他早期的代表作
作为20世纪美国极简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丹·弗莱文是将商品变成艺术品的一把好手。通过将“光”引入艺术,他成功地挑战了时人对绘画、雕塑和图像的传统观念,将“艺术”的边界往外推开了若干米。
可以说,他做的就是“光之雕塑”。
我们此前写过另一个用“光”做艺术的大好艺术家:James Turrell,感兴趣的,看下面这篇难得的10万+文章:
James Turrell的作品,用光来切割空间的这一取向倒是与丹·弗莱文殊途同归
丹·弗莱文1933年生于纽约,1947年至1952年间就读于一间天主教学校,毕业后与双胞胎兄弟David John Flavin参加了美国空军,并受训成为一个气象技术人员。
服役期间,他在马里兰大学位于韩国的成人学院首次接触到艺术,1956年回到美国后,被汉斯·霍夫曼美术学院(Hans Hofmann School of Fine Arts)录取,成为一个正式的艺术生。
他早期的作品深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关于这一艺术风潮的代表之一马克·罗斯科,我们曾经有专文介绍:如果你说这些画只是好看,那其实是对他的侮辱 | 罗斯科的悲剧),但很快就将创作方向转移到了混合媒介拼贴上,利用唾手可得的现成品进行创作。
丹·弗莱文早期作品
就像任何一个“大师”都有“传奇”一样,丹·弗莱文的人生中也有戏剧性的一段:1959年,他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当过短暂的邮件收发员,然后又在MoMA做过一段时期保安和电梯员。也就是在那里,他遇见了几位极简主义的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和罗伯特·赖曼(Robert Ryman),并开始创作融合了灯光的雕塑素描作品。
从1961年举办第一个个展,到他1996年病逝,期间30多年,丹·弗莱文多半在跟灯光打交道。他的作品在诸多博物馆和画廊有过展览,譬如古根海姆博物馆、MoMA、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灯管和光,也因此成为他主要的艺术标签,并影响后来诸多的装置艺术家。
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庭的展览作品
时隔数十年后,从未看过其展览现场的我不禁想象:一个艺术家,从始至终几乎只用一种材料,是否会厌倦,又是否会灵感枯竭?而观看者,在不同的展馆间转换,目睹差不多的荧光管、日光管,又是否会觉得雷同、单调甚或无聊?
但从图片上看,我又不禁推翻自己的质疑,毕竟,这些重新界定美术馆空间的作品的确太漂亮,它们也许有些刺眼,但毫无疑问会刺激人对于光、时间和空间的想象。
只是,丹·弗莱文自己却劝解观者不要带过多的期望去解读他的作品。如其所说:“It is what it is and it ain't nothing else。”
极简主义本来就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提倡让物回归物,让意义消弭近乎无。从这个角度看,丹·弗莱文的“所见即所是”这一宣言,倒是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宗味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期仍然陈列图片,而不遑多言的原因。下面,就请安静地看图吧。
○ ○ ○
等你看到这篇文章
这一周又只剩下四天了
想想就觉得好兴奋呢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也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 @Artha象外
以及主编微博 @象外的阿改
去象外的店看看~
点击阅读原文,买几本艺术书籍回去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