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地亚这个展,我们强烈建议你留出一整天去看

刀娘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听说五一的时候,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已经人满为患到不得不限流参观了,所以可能我已经不需要再花大力气向大家安利它同期开幕的两个新展有多值得一看:





前者是法国著名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个展。


别看是品牌赞助并冠名的基金会,其实是个老牌、独立、专业、前瞻,以及真正有艺术追求的机构,一场展览下来把我就地圈粉了。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 ©Jean Nouvel Adagp, Paris  Photo©Luc Boegly


1984年成立,是法国首个旨在推广当代艺术的企业基金会,基金会严格遵守三条原则:第一,为艺术家提供创作自由,鼓励新老艺术家间的交流;第二,鼓励跨界;第三,基金会与母公司之间保持明确界限。


由左至右 :蔡国强,Yoko Hasegawa,埃尔维·尚戴斯及费大为,日本,1992 ©Courtesy Studio Cai


已经名满天下,去年更是凭借《天梯》为大众所熟知的蔡国强作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老朋友这次也参加了展览并出席了发布会,他在发布会上表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不光是赞助艺术家做展览,它还是一个促进艺术家合作对话的平台,自己的天文学、宇宙哲学的老师,很多朋友都是通过基金会认识的,“基金会和艺术家的关系不是一夜情,是共同梦想的形状。”


在策展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部主任格拉齐娅·夸罗尼(Grazia Quaroni)做媒体导览时偷偷拍的她的照片,是想留下这个记忆:


这是我迄今为止见过在做导览时最严肃、认真的策展人,你能在她介绍每件作品时看见她对每件作品的熟悉、了解,以及一种发自内心的珍惜、郑重,她会一边介绍,一边强调作品需要大家回头仔细观看。


还有一个细节:她中途说着说着突然眼神一定,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几米之外人群边缘的一位差点挨到展品的记者——尽管当时墙上挂的是油画,相比而言不算是那么脆弱的展品。


这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展览,展出了和卡地亚艺术基金会合作的来自欧亚非、南美、北美、大洋洲各个国家的艺术家的近100 件艺术作品。


来自刚果的艺术家谢里·桑巴的油画:


谢里·桑巴,《我爱色彩》,2010年,布面丙烯和闪光片


不仅如此,展品横跨摄影、绘画、雕塑、时尚、音乐、社会科学、科学、数学各个领域,是一次真正跨学科的展览。


你会在这次展览上看到一架飞机,真正能飞的那种:


马克·纽森,《开尔文40》,2003年展览“开尔文40”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04年



马克·纽森是澳大利亚知名工业设计师,当他说出自己的委任作品想要设计一架飞机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你学过飞行动力学么”,埃尔维·尚戴斯最开始也露出了一幅看到外星人的表情,但随之就说可能会很有意思,最终这款集超前技艺、工业工程和未来主义设计于一体的概念化喷气式飞机变成了现实。


 大卫·林奇的版画:



上:《桥》;

下 :《被云遮蔽的女人》, 2007-2010


 北野武的雕塑作品:


北野武,《动物与花卉造型花瓶》系列,《狮子》,2010年


蔡国强的画:



蔡国强,《白声》,展览“动物大乐团”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 


一件记录了数学家演示某个数学猜想的录像作品。

(演示猜想的行为是数学领域的事,记录并传递自己从看数学家演示猜想时的感受就是艺术家的事了)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赛德里克·维拉尼之手 (切尔奇纳尼的猜想)》,2011年


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星座》,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展览现场


逼真入微的巨型人型雕塑:


罗恩·穆克,《在床上》, 2005年 In bed, Ron Mueck, 2005


照片拍得有些微畸变,实际上去到展馆,看着她的脸,你就知道艺术家想说的是什么,这个躺在床上出神的瞬间,定格了很多女性的人生故事。


而且你会不由自主感叹艺术家的功力。所谓“逼真”是很难的,极其难,有研究量子的科学家和人脸表情精微变化的团队聊完天后觉得大家面临的困难是一样的。而且人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艺术作品逼真往往是因为艺术家用神来之笔捕捉到了人某一瞬间的真实,这是蜡像馆无论如何努力测量人体每个地方的数据都捕捉不到的真实。


音乐家出身的伯尼·克劳斯跨界成为了生物声学家,他花大量时间去听大自然里的音乐,录制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声音,并做成了音画装置作品:


伯尼·克劳斯和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展览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


甚至标题陌生风景也是出自一位数学家的表达,法文原意指“突然的陌生感”,他用这个词形容自己有了重大发现和解开新方程式时的喜悦心情,基金会馆长埃尔维·尚戴斯(Hervé Chandès)在他的文章中看到后,觉得很贴切展览想表达的:


“这是对本次展览非常奇妙的表达。我们在不同的艺术世界中散步,在当中有科学,有数学,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世界。我们在其中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我们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其中包含了非常大的多样性。多样性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关键词,也是我们馆藏的关键词,我们会把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发现他们不同的美学。我们参观者像一位散步的人,他从一种艺术漫步到另外一种艺术,从一个世界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基金会曾经以同题在法国举办过一场数学为主题的展览

展览“数学:陌生风景”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1-2012年 Photo © Olivier Ouadah


虽然前身是发电厂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很大,一共有7层,但5层、7层的展厅还是被这次规模庞大的作品塞得满满当当,甚至延伸到了露台和走廊,由法国设计师阿德里安 · 加代尔精心设计展陈。



在1楼、2楼及烟囱展厅同期展出的则是法国国宝级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他同时也是楼上卡地亚艺术基金会的参展艺术家,两个展览遥相呼应。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布展现场,圣彼得美术馆,德国科隆,2001年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波尔坦斯基生于1944年,父亲是乌克兰的犹太人,当年为了躲避被人揭发,常年藏身于家中的地下室。可能是悲凉的早年经历影响了波尔坦斯基的创作底色,他的创作往往和死亡、消逝、命运的偶然有关。


《无人》,展览现场


照片无法展示你面对堆成小山一样高的衣服时感受到的冲击。不只是它们散发的腐朽的味道,还有你知道它们都曾经都带着期望被制造,被使用,又被遗弃,被搁置,曾经将它们带来世界上的人类可能已经逝去,而它们还在等待命运之手的挑拣。


他觉得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他,因为它是一场缓慢、疯狂的精神分析。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都是试图理解自己以及理解自身。


每件作品都是一次提问,然而我自然并没有答案。每一个问题本身都会牵连出另一个问题。对我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件美的作品,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希望的方式阅读作品。艺术家提出问题,尝试赋予情感,留给每个人去找到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


展览现场


本来考虑到本次展览的宣传做得已经够足了,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一些观展实用指南。


但我好像一不小心又说了很多。没办法,这个展览所包含的能量太强了,以至于从观展结束后到现在一个星期多过去了,我觉得我还在它的余波里没有完全平复。有时候想人的记忆,对时间的感知可能是以单位时间里输入新经验的质量来衡量的,所以我们才说“记忆犹新”。


anyway,

如果你还没去看过这个展览,

可以参照下以下观展须知:


首先,留出足够多的时间。


我一共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把两个展览都看完……


第一天是媒体导览,因为开幕讲话和酒会花了些时间,所以即使当天展览时间延长到了晚上9点半,我还是没有看完全部展品,于是第二天上午又重新回去补了一下。


所以对于本次展览的观展时间我的建议是一整天


因为只有花足够多的时间,你的脑子才会给这些作品足够多的空间进去。而且本次不少录像、装置作品都需要花较长时间观看。


墨比斯,《又见地球》,2010年


第二个建议是,尽量独自观展


哪怕有朋友同行,也建议分开观展。


独自的意思是,真的独自,就你自己,也尽量不要让你的手机出场。


明白想记录的心情,也明白很多作品的美都会让你想和它合影。


但觉得观展时只顾着自拍真的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自拍意味着他者在场,意味着你在顾及着别人观看你的眼光。而你是不能一边顾及着他人的目光,一边思考和感受的。我的体验是,哪怕是朋友在身边都会影响你自我的投入程度,影响你和作品的沟通程度。


而观展,比自拍更重要的不是激荡和共振么?这才关系到它会不会对你产生意义,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


虽然我自己也在看展时偷偷拍了观展的姑娘,因为觉得她们各自认真看展的样子好美


至于你会收获的:


很欣赏中国艺术家胡柳在开幕式谈及展览时有点动情的发言。


因为我做的文字记录不完整,大意如下:


“在中国好的展览太少了。这个展览很有魅力,艺术是关于魅力的,这个词有说不清的力量,展览很触动人心,非常打动我。里面有两个极端的探讨:一是艺术家真挚的童心,二是对世界性的危机的关注,两者之间的冲击,是两个节奏,非常推荐大家来看这个展览。这次除了自己是参展艺术家,我感到自己也再一次成为了一个非常投入的观众,非常希望可以带自己的小孩来参观,说实话,适合带小孩参观的当代艺术展真的不多。”


对她总结的这个展览的特点很有共鸣。


表面上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群展,艺术家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领域。共同点可能只有都是同一个基金会发掘的艺术家,里面有不少作品还是艺术家们认识后合作创作的,但这种真心和真心相遇的动机反而让展览呈现出了某种共同精神面貌,你能在里面看到某种关于艺术、关于科学很本真的东西:


对世界的好奇与爱——也是胡柳说的童心和责任感。


这是一个很酷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沉浸式装置作品:




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核,它统计了世界人口迁徙的数据以及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原因。你会感觉到自己身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脑子却驰骋在地球之外,牵挂、思索整个星球的命运和未来。



迪勒尔·斯科菲帝欧+仁弗洛设计事务所、马克·汉森、劳拉·库尔甘、本·鲁宾、罗伯特·杰拉德·皮特鲁斯科、斯图尔特·史密斯. 摄影 卢克·伯格利《出口》, 2008–2015年 


把德巴东与努加雷合作的录像作品《听他们说》看了两次,哭了两次。


雷蒙·德巴东和克洛迪娜·努加雷,《听他们说》,2008年


二人一同走访了智利、埃塞俄比亚、玻利维亚、法国、巴西等多个国家,采访,或者说和当地游牧者、农民、岛民和原住民做了更深入的交流,背后肯定做了很多的努力,才让他们一个个在镜头前真情流露:


有的愤怒控诉,有的笑着哭泣,诉说自己的困境:他们和他们的族群怎么在全球化的边缘艰难求生。


录像中卡维斯卡尔族仅存的唯一一位女性悲伤地说:“当我死去的时候,还有谁能用我们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拍摄自“陌生风景”展览现场


德巴东与努加雷合作的另一部影片《数学的快乐》则给了我展览上最大的激情,看完后简直燃爆了。

影片中他们采访了九位数学家,让数学家们谈数学带给自己的快乐——比起关于数学,对于普通观众,这部影片可能更关于快乐。我们是能从他人的神情举止中中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到他们的纯真,他们在创造时的激情、热血,他们的生命力,他们对数学,对生命的爱。


拍摄自“陌生风景”展览现场


太喜欢这部影片了,以至于我觉得必须为看不了展览的朋友们大段摘录下里面最后一位数学家的讲话:


你探索下这个,你探索下那个,你犯错误,你返回起点,重新开始。你试图从别人那里找到最佳路线。


所以这是一种探索,所有的科学,所有的艺术,都是我们试图探索自然世界,我们试图探索内心世界,我们的大脑从外部世界的倒影中获取影像,但是是不同的景象。


就像一位作画的艺术家,他描绘的并非对象的本来面目,他描绘的是他所看到的,或者说他认为他所看到的,他的内部视角以某种方式与外部现实相吻合,不一定要像一张照片,不是一副黑白的复制品,是关于他看到的事情的阐释。


数学也是这样,我们根据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构造,自己所相信的美好而根本的事物去解读世界,并试图建立起一个想法和理论的集合体,就像建一个美好的建筑,我们从细节上、从轮廓上去发展它。我们在生活中随着时间变化。我们改变我们的兴趣,就像一名建筑师在早期会从一些小型建筑做起,然后是宏伟的教堂,或高大的建筑物。


所以数学家可能改变自己的领域,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风格。我最开始是一名几何学家,接着我成为了一名拓扑学家,然后我又成为了一名分析学家,再后来我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


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你都试图用同样的基本的直觉、想象力,当然还有逻辑思维,但逻辑思维是框架,是你的想法完全成熟后发展出的框架。逻辑不是创造的过程,它是事物栖息的结构,而很多人都对数学有误解,把它看作数学逻辑的一个分支,事实并非如此,数学更像是创作性的艺术,更像是科学,它具有开放的结局,具有探索性,它会不断发展,而且是人类生命故事的一部分,是我们创造出的这些东西。


数学诞生于生命,诞生于我们的经验,它充满了人文之美,它折射出人的本质、思想,人的期望和梦想,因此它是一个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


赫尔曼·维尔,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数学家,他说,他的一生都在追寻真理和美,在产生怀疑时,他选择美。他的解释是,真理是我们追寻却从未企及过的东西,我们只是部分地接近了真理,而美呢,则直接和个人相关,当你看到美的东西,你知道那是美的,确定无误,美是闪耀的光芒,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而我们希望通过对它一路的追寻,最终可以抵达自己的目标,但你永远不会抵达终点。生命就像数学,是一种持续到生命终点的追寻。而我们在距离这条路的终点还很遥远的时候就会消失。(顿一下,点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38jlcbfc&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有时候觉得就像我们旅行是为了获得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感官经验一样,艺术展览也是为了给我们带来新的经验。在现代都市越来越趋同的趋势下,展览能带来的新的智性经验可能比囫囵吞枣的旅行更多。


但你需要观看,需要让这些“陌生风景”真正经过你身体的感受器,传到你的脑神经元,和它们产生连接,才可能获得新的感受、知识、记忆,帮助你整合自己,理解世界,甚至转化成属于你的内在创造力,也许你会从中感受到和科学家和艺术家们从事创造时一样的快乐。


所以,放下相机,

真正去经历这场“陌生风景”吧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宣传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163pwdmq&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陌生风景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4月25日-7月29日



“忆所”宣传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36pwnwg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忆所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4月25日-7月08日



       票价 :分开购票每场60元

                     同期两展联票80元


相信我,比起很多华而不实的科技展,这绝对是良心票价


可登录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购票

或现场购票


.

END

.


本期留言区Topic: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


把艺术拉出圈外


-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识别关注我们 -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象外在卖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