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佛教的觉悟之道 & 康德的启蒙之路

2017-05-05 天哥 历史之瞳

前言

佛教很神奇,既不唯神,更不唯物。

佛教主张因缘与因果,否定神的权威。

佛教之所以经常被认为是迷信,是因为许多信佛教的人,只是信佛信僧,却没有懂得佛家修行的方法。

如果不学习佛教的方法,只是信佛信菩萨,虽可得平安,却不得开悟而离苦得乐。唯有学习了佛教的方法,经历认真地修行之后,才能够从信他走向自信,获得真正强大的内心力量。 

 


佛教的觉悟之道

佛的意思是觉悟,在佛陀看来,人人都有觉悟的可能性。人原有的佛性是被遮盖的,如果不能觉悟,人就只能成为平庸之人。具体地说,佛性是被“收益、损失、荣誉、毁谤、称赞、讥讽、快乐、痛苦"这八风所遮盖,通过求师问道,人们学会慢慢地放下这些,就开始了觉悟的第一步。

觉悟之后,人们就会发现,佛家修行的方法,本来就是现成的,不必再向佛经里去寻求,但却必定与佛经的观点一致。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一共向当时的信众说了四十九年的修行方法,最后宣布,他并未说出一字。也就是说,他没有创造出任何方法,一切的方法,原来就存在着,他只是在发现这些方法之后,告诉大家而已。

觉悟之后,就可以和这个世界融洽相处。信佛之人,看待世上其它人,都是救助自己离苦得乐的菩萨。世人(菩萨)可能用正面的方法来协助你,也可能用反面的方法来激励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对信徒人格的培养和事业的促进。

佛教是和平的、自省的宗教。佛教徒,并不憎恶外部的打击者与毁谤者,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促成佛教精神的历练和升华,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不需要善。这就是佛家的所谓“尽其在我,努力弘化”。

人皆有佛性,人人可觉悟,人人可成佛。

这是佛教的大智慧。


康德的启蒙之路

康德将启蒙定义为“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或者是“勇敢使用自己理性的能力”。

不成熟状态: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压抑而造成的一种不思状态。

脱离不成熟状态需要两个条件:外部条件,即需要别人引导;内部条件,即需要自己的勇气与决心。在康德看来,人们并不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与决心不敢运用,所以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 

康德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处于这样未启蒙状态,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有两个因素:懒惰和怯懦,这两点使绝大部分人处于未启蒙状况——他们自己愿意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受保护人保护。人之所以懒惰,是因为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的安逸,自会有人替我操办一切,我无需去思想。人之所以怯懦,是因为人懒惰的天性使得一部分人能借之以保护人自居,为了维持他们保护人的身份,他们会使自己的宠物愚笨,告诉他们企图独立行走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宠物便不敢去尝试行走了;其次,怯懦还由于人自己对新(未知)事物的恐惧而产生。

外因就是外界人们的压力,阻止你思考和质疑。

人通过独立思考,勇敢地运用理性,就可以实现人格的自律、自主和自由。

这是康德的智慧。




小结

异曲同工,佛陀的觉悟之道和康德的启蒙之路,隔着二千三百多年的时空发生了共振。

世界一直在变,也一直没有变,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寻找先贤的智慧,直面自己的人性弱点,勇敢地去质疑、去思考、去行动。把每一天都过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就会比较快乐。

努力,努力,再努力!



前文推荐伊斯兰主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