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宋代的拆迁

吴钩 历史之瞳 2018-11-10

北宋时代的汴梁是世界级大都会


前言

  如果问中国读书人一个问题,“如果可能,愿意生活在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绝大多数人会回答“宋朝”。“积贫积弱”的宋朝,却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时代。

  宋赵时代,华夏的农耕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宋仁宗赵祯当政时期,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涌现出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等一代名臣,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吴钩著《重新发现宋朝》,对一千年前的宋朝如何拆迁进行了介绍。




  拆迁是一个中性词,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拆迁的需求。

  关键在于怎么拆?


  先拆官员的违建

  官员掌握权力资源,是北宋初期最早搞违章建筑、侵犯公街的一批人,比如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七月,八作使(相当建设局长)段仁诲在家门前修筑了一道垣墙,侵占景阳门街,宋太宗大怒,“令毁之,仁诲决杖”,拆了违章打了板子。咸平五年(1002年)二月因“京城衢巷狭隘”,宋真宗诏令谢德权拆迁扩路。谢德权“先毁贵要邸舍”,以至“群议纷然”,连皇帝都顶不住了,下诏叫停,谢德权却坚决不从,他说“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租金)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碰上这种牛脾气,宋真宗也拿他没办法,只能“从之”。于是谢德权将权贵的侵街邸舍一概拆除。


  照顾平民的生计

  对于侵街违建的平民,宋时一般能够考虑到他们维生不易,而顾全他们的生计。如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陌者,上以劳扰不许”。又如元五年(公元1090年),给事中范祖禹上书宋哲宗,说虽然“百姓多侵街盖屋,毁之不敢有怨”,但“有司毁拆屋舍太过,居民不无失所”,所以,他要求皇帝下旨,“除大段窄隘处量加撤去外,无令过当拆屋”。


  皇城扩建的问题

  对皇城扩建、皇帝出巡可能导致的拆迁,依然表现得比较克制。

  据《宋会要辑稿》,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十七日,楚王宫失火,让宋太宗下了决心“欲广宫城”,便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即测绘图纸。不久图纸画了出来,太宗一看,要拆迁太多民居,便说,“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下诏停止扩修宫城的计划。

  因为宫城实在太小,宋太宗想把宫城搞大一点。,己住得更舒坦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欲广宫城,诏殿前指挥使刘延翰等经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罢”。因为居民不愿意,宋太宗没有今人的胆魄,不敢搞强拆,只好作罢。 有一些杂文,将发生在太宗朝的这桩事情安到宋仁宗身上,并作了夸张其词的演绎,这是以讹传讹。以宋仁宗的俭朴、宽仁性情,不大可能提出扩建宫城的计划,因为他会觉得居住的地方已经够大了。《宋史·仁宗本纪》记述:“有司请以玉清旧地(玉清宫失火烧掉了)为御苑,帝(仁宗)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宋仁宗“车驾行幸”,尽管当时街道狭窄,仁宗却没有下令拆迁、封路什么的,而是简化了仪式,“侍从及百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其道中”,“而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在等级森严的皇权时代,这简直有点不可想象。

  宋代君主不是没有想过要扩建皇城,让另据《宋史·地理志》,太宗还曾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欲徙”,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宋太宗没有今人的胆魄,不敢搞强拆,只好作罢。
  两宋诸帝当中,宋徽宗算是最爱大兴土木的一个了,比如劳民伤财的“艮岳”便是这个人搞出来的,这也埋伏下北宋灭亡的祸根。但,即便是这么一个爱折腾的君主,也不敢大搞拆迁。崇宁五年(1106年),宋徽宗想为赵宋皇室的王孙公主“建第筑馆”,但京师之中,“居民繁伙,居者栉比,无地可容”,修建王府,必须拆迁。宋徽宗“深虑移徙居民,毁撤私舍,久安之众,遽弃旧业,或至失所。言念赤子,为之恻然”,所以放弃在京城内建设王府的设想,只令于汴梁南郊“展筑京城,置官司军营”,并下了一道诏书:“将来缮修诸王外第与帝姬下嫁,并不得起移居民”。
  靖康年汴梁被金人攻陷,宋室南渡,以临安(杭州)为“行在”。临安皇城也是比较狭小,宫殿规制简朴,甚至陛阶只有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宋金和议之后,皇城陆陆续续有扩修,不过宋高宗也是比较注意拆迁的问题。绍兴元年(1131年)十二月十四日,宰相进呈了一个报告,说临安府欲将近城僧舍拆掉,建成行宫。高宗制止了这个计划,说道,“僧家缘化,营葺不易,遽尔毁拆,虑致怨嗟。朕正欲召和气,岂宜如此?”至于行宫,“但给官钱随宜修盖,能蔽风雨足矣”。当然皇上的行宫不可能只是“能蔽风雨”而已,但那几间“近城僧舍”确实躲过了被拆毁之劫。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宋代宫城之所以格局不够宏伟壮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的君主,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对拆迁民居的事情颇为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大拆大建。
  那么,为什么贵为天子都不大敢搞拆迁呢?并非赵宋皇帝个个都长着菩萨心肠,都会“言念赤子,为之恻然”;但宋朝以儒立国,受儒家仁政理想的影响甚深,朝野上下有一种共识:夺民私产、逼民搬迁,是很不体面、很不道德的事情。这种共识经过培育、累积,形成为一种无形却时时可感知的风气,让皇帝在展开拆迁图纸的时候感受到强大的道德压力,不得不有所节制。
  当然,光靠皇帝的觉悟肯定不行。如果皇帝心理强悍,执意要扩建宫城,拆迁民居,也未必能过士大夫这一关。宋代已发展出一定的君臣分权制衡制度,君主不加节制的大兴土木之举,通常会为执政的士大夫集团抗议、阻挠。
  看一个例子,宋仁宗继位时,因为年幼,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天圣八年(1030年),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几乎烧成灰烬,章献太后向大臣哭诉说:“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大臣都听出太后的意思,是想重修玉清宫。宰相吕夷简反对,说上天的惩戒如此,万不可重修。给事中范雍说得更为激烈:“这玉清宫还不如烧光了。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另一位宰相王曾也反对重建玉清宫。太后只能息了念头,只是将烧剩的两殿略为修葺。直到二十五年后,才增建另两殿。
  市井民间的繁荣,恰恰正是以国家权力的节制为前提条件的。这个道理,一千年前的赵宋君主已经明白了。
  据《北窗炙輠录》记载,一日深夜,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指皇帝)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古人能明白,今人呢?

  对于城市的主政者来说,那种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审美图景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这种与市民日常生活为敌的审美秩序,终究不及源于市民生活的自发秩序。《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繁荣景象,就是自发秩序。




  把目光转向欧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皇宫修得越雄伟宏大,该国的皇权专制越严重。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是欧洲最宏大、最华丽的宫殿。现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凡尔赛宫建成后,引起欧洲各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大帝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威廉二世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路易十四的伟大功业,几十年后把孙子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沙皇的克里姆林宫

  大英帝国的白金汉宫,作为曾经威震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皇宫竟然这么小。而且,白金汉宫其实是二手房。亨利八世时代以来,白金汉府所在的地块,其产权经历了多次流转,直到1703年白金汉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营建寓所。1761年,国王乔治三世购得这座府邸。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

  美国总统的白宫,White House其实应该叫白房子。美国没有皇帝,自然就没有宫殿。


  华屋万间,夜卧不过五尺。

  纵有卧榻三千,只得一席安寝。

  生活,不过如此。


相关阅读

匠人精神

新加坡威权制度观察

如何看待杉山正明的蒙元文明说


谢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