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教育国际化
看到清华大学2017年对外国留学生的招生简章,很是欢欣鼓舞。国内高中生考个清华比登天还难,如果能搞个洋护照那一下子就爽歪歪了。
费用也不高,一年的学费不如沿海大城市一平米的学区房。按照中国人好客的习惯,各学校肯定对外国学生都是优待照顾,好住好吃好安排。
但不止于此,听说外国学生每月还有七千元补贴,相当于发红包请他们来上清华。
再一查,这并非单个学校的政策,江苏的政策一直很优惠。看下图,这是2014年的报道:
简单算一算,2016年江苏外国留学生总规模为3.26万,每年给外国学生发留学补贴是二十个亿。
不要说211、985这些高校,现在连三线四线城市的学校都冒出来不少洋面孔,当然大部分来是亚非拉国家。
这不会是各学校心血来潮,按照教育系统量化考核的模式,必定有文件和指标。
查询一下,在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说明为了高校国际化教育,提出“要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50万人”的目标。
在2017年3月1日教育部开新闻发布会骄傲地公布了来华留学数据: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016年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新闻里面说:“政府奖学金杠杆作用持续显现,撬动国际人才资源。”如果按每人每年补贴六万计,那么44万人就是支出260亿,实际上肯定不止此数啦。
真心为教育部的领导点赞:
1、体现了伟大的建设成就。你看,全世界的教育先进国家都是对外国留学生高门槛、高收费,比如美国澳洲的留学费用都是本国学生3-5倍,甚至更高。中国出国留学生父母大都是节衣缩食,给国外大学交学费。这都是因为外国人现在穷啊,我们GDP都世界第二了,当然要多发点钱补贴外国学生,不搞补贴人家不愿意来啊。中国人不差钱!
2、体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有人抱怨说,现在中国孩子都是全家总动员,从幼儿园开始拼小学拼初中拼高中,拼学区房拼名校拼名师,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我们自己不吃苦,难道让外国朋友吃苦吗?国家的脸面何在?想想六十年前,我们那时候很穷,还不是支援了很多亚非拉国家?
还有的同志提意见,现在外国留学生的入学门槛那么低,阿猫阿狗都可以进来,一些留学生不学习就拿着补助到处吃喝玩乐,怎么能够吸引优秀的国际人才过来?这些同志不要陷入唯分数论嘛,分数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这是长期投入培养对中国感情,难保他们将来不涌现一些省部级领导,甚至成为总统首相啥的。想想越南、阿尔巴尼亚......
3、体现了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有的同志说现在教育投入还是不足,内地民办老师待遇问题也有反应,所以一直在搞希WANG工程、搞对口帮扶、搞支教。还有的同志说,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这么多钱完全可以补贴200万低收入家庭的中国大学生了,为何不补贴中国大学生,怎么对外如此大方?这其实是没有远见,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革命前辈一直教育我们,“苦难辉煌”,“多难兴邦”。关于国内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的学费问题,领导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申请勤工俭学,比如特别的奖学金,我们国家很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大家不要着急。
最后有个小小的建议,现在投入的留学补贴和奖学金杠杆,只是让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希望每年补贴五千亿搞个五百万外国留学生过来,让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有到中国来留学的。这样才是冲出亚洲,成为地球第一,真正的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