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潼关何处寻?

2016-07-26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古城潼关何处寻?

                 原创∣李奉先


“潼关”,我始终无法拒绝这两个字对我的诱惑。

这座城池,在中国古史上继函谷关之后又一处兵家必争之地,想当年,是何等气吞万里如虎!潼关怎么就能屡屡让西进之敌闻风丧胆、尸骸遍地,而三秦守将即便是兵临城下,仍可高枕无忧?它怎么就能让东出的铁蹄如奔涌的浪潮,一泻千里,尽吞中原大地,而东边却只能俯首称臣,毫无还击之力?


我想去看看,元代张养浩所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一“聚”一“怒”之间,是何等的气派;我想去体验“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何等的惆怅,以及这个庇佑三秦大地的古战场,是否仍旧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于是,我要动动笔,写写潼关!

我重新打开书柜,在灯光下看潼关老县城的老照片,我只有从这些老照片中,才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这个自东汉初期至解放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雄关漫道,怎么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就被冷落在这个三省要冲地。

在东汉之前,据潼关60公里处的函谷关,是西进东出的大门,大秦帝国就是凭着函谷关这道天险,东出可攻,西退可守,经过数百年的励精图治,终于东出函谷,一统六国。除去秦国顺天时,得人和外,函谷关的地理优势功不可没。

原来这城池竟是曹孟德的大手笔。东汉末,已经掌握历史规律——东出者屡得天下的曹操,为防止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在函谷关西边设立此关。


潼关南依秦岭,西依华山,东接山峦,北拥黄河,形成一个三面环山,唯北面洞开,还有一道天然护城河的“瓮城”。要过潼关,首先得横渡黄河。就算过了黄河,进入潼关腹地,等于钻进了一个口袋,三面皆可围而歼之。后面的退路,还被黄河给断了。如此关卡战场,那就是天生万人坑,有来无回矣。

曹操建立潼关后,函谷关退出历史舞台。潼关第一次给曹操派上大用场,是在5年之后的211年。

这一年,曹操出兵讨伐汉中张鲁,这是他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用兵。闻讯之后,关西马超、韩遂等起兵攻向潼关,爆发潼关之战。曹操采用离间计击败马超、韩遂等联军,尽得关中之地。

曹操发明的潼关这个“绝世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考验,成为他抵抗西蜀刘备、诸葛亮屡此北伐的坚强后盾,直到西蜀行将淡出历史舞台。

从此,潼关跟骊山一样,将屡屡主导天下大势。所不同的是,骊山上折腰的诸君,都是自讨苦吃,而潼关上胜败的诸君,都是要真刀实枪地互砍的。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一位中国军人,行走在的通过铁道上

这潼关,居然屡屡改写中国历史的命运

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反军攻到潼关,止兵不前。面对天险潼关,安禄山只能望城兴叹。但全能型娱乐皇帝唐玄宗却听信谗言,让守城将士出城迎战,以显皇威浩荡,神圣不可侵犯。

结果,安禄山轻而易举打败了唐王朝20万守军,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直到被宋取而代之。

宋“靖康之变”,潼关为金所得。金迁都汴京,将主要兵力向潼关附近集结,以抵挡铁木真铁蹄的南下。但潼关还是被铁木真大军给夺了,金也就钻进史册陪宋去了。后来朱元璋也通过先破潼关,而迅速荡平关中元军,把他们赶回了漠北草原。

由于潼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历朝都非常重视修建,到民国时期,潼关古城除开门六处外,留有南北二水门,穿城而过的潼河为城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成片肥沃的军田生产小麦谷子。城内即使被围困,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在潼关以东有一禁沟,为了关口的安全,沿禁沟两岸历朝历代都修城楼,作为防御性的军事堡垒,形成了“十二连城”,如此,潼关城与东部外围,就形成了遥相呼应的防御体系。

1937年至1938年,正是在潼关,中国军队与潼关百姓协同作战,抵挡住日军的七次进攻,日军只能隔岸放炮,空袭轰炸,却不能踏过黄河半步。同时,潼关守军与中条山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打败了日军共十一次疯狂地进攻,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向西南和陕北两个大后方挺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喘气之机,积蓄了力量。

就是这样一座值得中国历史大书特书的“功城”,却在1960年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而被迫拆除。这座老县城中曾经与中国抗日军队一起浴血奋战,阻止日军西进的“功臣”,还有那些先烈的后人,被迁移至宁夏,及渭南白水一代,他们背井离乡,为了大局,只好重建家园。

这座千年古城,一夜之间竟化为废墟……

文人墨客借潼关抒怀的诗篇有很多,但是,清朝淡文远的一首诗,似乎有预见性地概括了潼关的前世与今生:

《秦岭云屏》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想一想,那穿透暮色深沉而咆哮东流的黄河,是否还残留着烈士喷流的鲜血,抚慰着那些终究不舍乡情陆续回归故里,在那一片低矮、逼仄的旧平房中,蜗居的老潼关人?


远去的潼关,难道真的也会“暮色苍茫看劲松”吗?

长歌当哭,旧史阑珊,谁羌管悠悠霜满了地?

撷一片史间残絮,说一段昨日风流。翻看千年的红楼,谁淡淡了谁的哀愁?

楚国农夫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一生有你》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