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司马懿VS诸葛亮
这两个人是真正的棋逢对手,高手过招,招招见骨。
诸葛亮谋略为一代之冠,可是到了司马懿这里偏偏壮志难酬;司马懿呢?百战百胜,偏偏到了诸葛亮这里就变成了缩头乌龟。
司马懿在西线对抗诸葛亮时候的窝囊样儿手下的大将都看不顺眼,埋怨司马懿不打仗,自己立不了功,耽误前程,为了这个事儿还差点哗变。最后司马懿被逼迫的实在没法子,只好给皇帝写信,请求皇帝帮他唱双簧,才总算弹压下去。
更加叫绝的是,两个人虽然是敌人,却保持着一种不错的私交,还经常通信呢。《三国志》里这样写黄权投奔了魏国,司马懿很佩服他的器宇,写信给孔明说:先生啊,你不知道,黄权这个人真是个痛快人,跟他交往,你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风采迷倒呢。
两个战场上斗红了眼睛的公鸡,居然有闲心写信来评论这么个小人物,让人感动之余还真觉得有那么点儿好玩儿。
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巡视他的营寨,说出了当时人们对于诸葛亮最高的评价“天下奇才!”这话出于司马懿之口再正常不过,他有切身的体会,是最有发言权了。
NO.2刘备VS曹操
完全没的说,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三国的历史。
曹阿瞒对刘备的痛恨是非常深的,但他对另一个抢镜的对手孙权就没有那么恨,还曾经赞赏的夸奖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三国志。某人》里说,当时有传言说刘备死了,大臣们都跑到曹操那里去庆贺,只有某人没有去。一听说传言刘备死了,曹操就开宴席庆祝,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曹操是多么的嫉恨刘备。
刘备也很讨厌曹操,有一次对庞统说“我什么事儿都和曹操对着干,他急噪,我缓慢;他刑法严峻,我待人宽厚;他多疑,我信任下属。这些方面我都不和他学,我就能够成事。”
南宋辛弃疾为这个还写了首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NO.3 曹丕VS曹植
三国有不少萧墙之争,以二曹对抗的级别最高。
这两个人确实都是战不出世的天才型大v:曹植的文章震烁古今,曹丕的诗词也别具新风;曹丕在政务上熟稔老练,曹植呢?担任邺令时也是出类拔萃;真不知道,你说曹操怎么这么会生啊,两个儿子是个顶个的呱呱叫。
最后曹操自己都发愁了立谁呢?还是当哥的心眼儿多,把弟弟给干败了,曹操对曹丕也很满意,就是有一点不太放心。有一次他私下对曹丕说“你不要太信任司马懿了,这个人眼睛象狼一样,我看了心悸,以后他一定会坏了咱们的后代。”曹丕没当回事儿。
后来曹操死了,曹丕立刻把曹植找来,他恨透了曹植,想找个最毒辣的招数来羞辱他。想来想去,自己最嫉妒他的诗才,就命令他七步内写首诗,结果曹植做出来了。曹丕没办法,只好把他贬回了封国。
不过曹丕由于发自对曹植的憎恨,对宗室的兄弟都非常苛刻,四弟白马王曹彪被他给逼迫服毒自殺。曹姓的诸王也被他拼命的挤兑,依仗和府邸的规模都大幅度裁减,
同时,却非常信任外姓大臣,比如司马懿,这也给后来的变乱创造了条件,设想一下,假如宗师兄弟们有权利的话,后来司马懿就算是叛变,只要有个有威望有势力的曹姓王爷站出来一挥手来个“清君侧”,司马懿还真不好弄呢。
NO.4孙权VS张辽
曹操阵营里猛将不少,可是真正有全才的大将不多,张辽算一个,还有个人是徐晃,能让关羽看得上眼的恰恰就是这两个人。
合肥之战中,演义里有精彩的描述,其实史书上要更精彩,可惜罗贯中不愿意过分美化。当时孙权带领十万人来进攻合肥,张辽呢,兵非常少,就选择了八百骑兵作为敢死队,出城跟孙权玩命。
张辽一出城就向孙权猛冲,孙权一时给打蒙了,吓得逃到土坡上提枪自卫。张辽左突右冲,边打边喊“孙权,你过来,我跟你过两招。”
吴军没有准备,吃了大亏,孙权也差点让人家俘虏。张辽这一仗打出了养老的本钱,立刻被任命为对付孙权的方面军大将。后来曹操巡视张辽战斗过的地方,叹息了很久;曹丕继承了皇帝位后,下诏书表扬张辽“你和李典打的那场仗太漂亮了,用八百人击败了吴军十万,让敌人至今士气都振作不起来。”
最后曹丕带兵讨伐东吴,当时张辽病了,走路都困难。曹丕下令“抬也要把他抬过去,你不用打仗,露个面让孙权知道就成了。”
结果孙权果然还心有余悸:张辽那厮即使病了,也不能小觑。
NO.5魏延VS杨仪
我一直觉得魏延死的很屈。恰恰是刘备最不的得志时,他投奔了先主,这种气节,很像常山赵子龙。
可诸葛亮偏偏看不惯他,说他脑后有反骨。看不惯人不需要理由,但口头上要有理由。
这样一个干才,诸葛亮不仅不去委托大事,反而是利用人家的剩余价值。最后在诸葛亮手下受杨仪这种低级别人物的气,真为他鸣不平。
杨仪这个人,有点儿小九九。擅长干琐碎的事儿,调集点儿粮草,管理管理钱财,是个好手,偏偏丞相就喜欢这样的,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小官。这家伙还抱着鸡毛当令箭,牛比上了。除了拍诸葛亮的马屁外谁的帐也不买,偏偏魏延也是个要强的主儿,事事都要拔尖。两个人就干上了,诸葛亮生前为了调和两个人的关系没少费劲。两个人不和的事儿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蜀汉的使者说“我看这两个人够戗,如果你家丞相不在了,这两个家伙肯定要闯祸。”
果不其然,诸葛亮死了以后,杨仪和魏延为了争兵权,打了起来,魏延这个人得罪的人比较多,谁都不给他说好话。杨仪就借机会使劲儿的诋毁他,后来派马岱杀了魏延,把脑袋拿给了杨仪。杨仪居然踩着魏延的头颅,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狗奴才,你倒是起来跟我斗啊?”
再后来杨仪又开始嫉妒蒋碗,蒋碗可不跟他客气,狠狠的奏了他一本,弄死他了。也算是给屈死的魏延出了口恶气。
NO.6 姜维VS邓艾
在邓艾之前,姜维在西线几乎没有遇到对手,打一仗胜一仗,还获得了祧西大捷那样的胜利,歼灭了好几万魏军,比诸葛亮的战果都大。
可是邓艾一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一;有一次,姜维在在白水跟邓对峙,姜维初战有点儿小小的不顺利,于是派廖化把大营向邓艾那里移动,自己玩儿了个金阐脱壳,跑到后面去抄袭洮城。邓艾一看就明白了,对手下说“别傻忽忽的在这儿跟廖化耗了,没看到打了败仗还移营靠近我军的,这分明是想粘住我,姜维一定去偷袭洮城了。”于是带兵星夜去了洮城,占领了城池,才没有失败。
后来攻克成都以后,邓宴请手下的将领,喝醉酒后得意洋洋的说“要说姜维啊,真可以算是当代的健儿了,可惜他遇到了我,所以才走投无路啊。”
不过钟会非常钦佩姜维,写信劝降他说“我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过你在巴州和汉中建立的威名,当时就很景仰你,希望你能来,让我好好的瞻仰一下您的尊容。”姜维当时确实也报着恢复故国的念想,私下告诉后主“您再忍忍,我马上就能帮助您恢复国土。”姜维于是假装投降了钟会,钟会乐坏了,写信给司马昭说“中原的名士,没有一个能和姜维相比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姜维临死之前,还是拉了邓艾当垫背的。
NO.7关羽VS吕蒙
这两个人真的是拆不开的冤家,死磕到底。
周公瑾死后,鲁子敬代替了他的职位,鲁肃一直主张跟刘备搞和好。吕蒙不这样看,有一次他跟鲁肃谈到了西边的军事,吕蒙说“关羽这个人啊,是熊虎一样的臣子,睡在国家的身边,真的不能掉以轻心。我思考了一些策略,专门对付他的。”
后来的吕蒙就多次撺掇孙权讨伐关羽,孙权说“其实有关羽这样的人在荆州也不错,他替咱们去阻挡曹操嘛。”吕蒙一听急了“难道我们东吴的大将都是吃素的?拿下荆州以后,您派潘彰守白帝城,甘宁守江陵,派蒋钦带领一万水军在长江巡视,我带兵为国家进取镶阳。这样安排还用得着关羽?”孙权答应了,于是就派吕蒙谋划。
后来关羽北上讨伐曹仁,在江陵留了不少人,就是怕吕蒙再来。吕蒙于是假装生病,回去了,关羽也放松了警惕,结果吕蒙白衣渡江……
NO8 公孙瓒VS袁绍
这两个人可以说也是渊源颇深,袁绍为什么夺得了河北?公孙瓒还真出了一把子力气呢。袁绍打董卓失败后,没地方安身,就来到了冀州,当时冀州牧韩复并没有准备接纳他,袁绍就想了个办法,给公孙赞写信“咱们俩一块进攻冀州,到手后平分怎么样?”
公孙赞当然同意了,于是就进兵。
这个姓韩的州牧一下子谎了,手下一个被袁绍收买的谋士趁机说“袁绍的名气天下都知道,他现在就在这里,为什么不找他来帮忙呢?”韩复一听就赶快把袁绍找来,袁绍趁机夺得了冀州。可是过后又反悔,压根不跟公孙赞提平分的事儿了。
公孙被耍了,那他哪儿干啊,立刻纠集幽州兵,讨伐袁绍。
前面提过,幽州兵是相当凶猛善战的,而且公孙瓒还训练了精锐的骑兵,都骑白马,人称“白马将军”。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敌人一看到白马来了,就立刻逃跑。袁绍当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胜利,一次战役中,被公孙赞逼迫的逃到土墙里蹲坑。袁绍也实在给气的不行了,豁出去了,从坑里跳出来把帽子往地上一扔,破口大骂“我今天不抓住这小子,我就不是人!”
结果两个人拉拉扯扯在北方打了好几年,后来袁绍逐渐占据了上风,把公孙瓒给灭了。
NO9刘璋VS张鲁
汉朝末年,黄巾变乱,他也纠集了队伍。部下有个谋士说:“西川这个地方不错,您应该占据,当年汉高祖不就是得到这个地方才赢得了天下吗?”刘焉于是就开始谋划这个事儿,他利用自己宗亲的身份请求讨伐西川,领得了益州牧。后来平定了叛乱,他不想走,就扶持手下一个叫张鲁的人,让他到汉中去,干什么呢?招安当时流行于汉中的“五斗米”道,专门负责暗杀往来于长安和成都的汉朝使者。
刘焉就借口说地方上不安静,自己走不开,安心的开始当他的西川之主。
后来他死了,把位子留给了儿子刘璋,刘璋非常的暗弱,弹压不了下属,张鲁这个时候成了气候,想摆脱他。刘璋呢,一气之下,把张鲁的母亲给杀了。从此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十来年的互相撕杀!
NO10孙坚VS董卓
我一直不明白孙讨虏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那么卖力气,董卓跟袁氏一门有仇,关孙坚个屁事儿啊。查了查《后汉书》才明白,原来孙坚和董卓还一起共事过呢。
后来董卓发达了,孙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报名跟随诸侯讨伐董卓,诸侯来是来了,都不卖力气,怕自己吃亏。孙坚不怕,仗仗往前冲,董卓被他搞的都没有办法,跟李儒说:“关东诸侯都有个小算盘,就是孙坚,太憨了,拼了老本跟我打。”
再后来孙坚被刘表卖了,董卓高兴坏了,坐在地上,一个劲儿的放鞭炮。
作者简介:
李奉先,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号楚国农夫,凤凰网知名历史博主。
凤凰网文章(至今)总浏览量3亿5千余万,位列全国(两岸四地)第七名。
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一生有你》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