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崇祯那年十七岁

2016-08-23 李奉先 原创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崇祯那年十七岁

                         李奉先 原创

   

    十七岁,正当最好的年华。

    那年,崇祯十七岁。最美的年龄最帅气的少年,就如今的我们而言,应该首先想到的是阳光下的车、闪着汗珠的篮球和牛仔裤吧,也许在我们的梦里常出现的漂亮的邻家小女孩姑娘——

没有阳光,没有篮球,没有牛仔裤,只有一个临近崩溃的天下。

因为他有一个沉重的名字,叫做朱由检,还因为他的哥哥马上要驾崩了,他甚至想不到他即将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国君

                 (一)

朱跪在天启弥留的病榻前时,他的颇有木匠天赋的哥哥伸出枯槁的手抓住他,说:“吾弟当为尧舜。”

年仅十七岁的他无疑是相当紧张的,那是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惊恐,没有君临天下的兴奋,他只是不知所措地趴在地上口称“臣死罪。”

因为哥哥给他留下的“天下”这池水太深,也太浑了。这些年,朱都在他“信王”的封号下低调地生存着,外传信王“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首、不苟笑”,就像一个木头人,才勉强躲去纷乱危险的政治漩涡。而今,没有子嗣的天启驾崩,要他即位,实在是把他苦心经营的安稳日子推向了风口浪尖。

其实,他的哥哥天启皇帝跟其他大多数的明代中后期皇帝一样,都是生于深宫,长于深宫;也同时跟他的父皇常洛一样,自幼承受着极其沉重的心理负担,但跟父皇不同的是,朱由校在这种沉闷的空气中并没有消沉下来,他依然有着孩童般的天真,他喜欢四处戏耍,甚至爬到树上去掏鸟窝。

但哥哥还是蛮聪明的,他不仅能对一些事情做出独立判断,而且对于边事还十分关心。他为了获取真实的边报,便时常让东厂的人前去刺探

天启除了对军事、国事关心之外,他对身边的人也很好。他将自己的奶娘封为“奉圣夫人”,为了避免自己的老师孙承宗受党争所害,他对孙承宗也严加保护,除此之外,他对皇后张氏弟弟朱由检也是维护的。

此刻,十七岁的小朱心里恐慌了,靠山大限到来,“老虎王”要向他发威了。还好,正当魏忠贤和客氏的阴谋在密锣紧鼓中进行时,张皇后也开始了拼死的一搏。在熹宗病危期间,张皇后经常陪伴在熹宗身边。张皇后趁皇帝身边无人的机会,向熹宗推荐信王,请熹宗当机立断。

他何尝不知:魏忠贤是明朝末期的宦官,其曾深受哥哥的宠爱,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可见其地位之高。在这紧急的情况之下,张皇后趁魏忠贤党羽不注意的时候,传旨召信王进宫。好不容易,朱进入了乾清宫探视皇兄的病情。熹宗帝见到信王就直截了当地让他入继大统。但他只是叩头而不答话。

哥哥此时特疼爱自己的弟弟。叮嘱他两件事:一是“善视中宫”;二是“忠贤宜委用。”就是叫好好照顾嫂子;继续重用魏忠贤。熹宗死去的当天,张皇后当机立断,迅速传旨,命令英国公张惟贤等人迎接并确立信王朱由检进宫继承皇位!

张皇后拼死一搏是绝境中的反击,这一击,起到了一招致敌的效果。所以,《明史·后妃传》中说:“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张皇后终于成功地打出了朱由检这张王牌。

尽管小朱同志从小长在红旗下,但皇帝不好坐。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宫内已被魏忠贤牢牢控制,朝廷已被魏忠贤党羽遮蔽。魏忠贤就是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被他炸得灰飞烟灭他深知必须清除掉这颗定时炸弹,必须把宫内和朝政的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谈得上治国安邦!

这是少年天子践祚后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尽管决心已定,却依然不动声色,静观魏忠贤的行动,等待生擒“猛虎”的良机。

“树欲静而风不止”。魏开始出招了这次是致命的“温柔”的一刀魏采取了“柔性进攻”的方式,像章鱼似的伸展开了巨大而柔软的触臂,想通过“温柔”的进攻,把崇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魏忠贤采取的方法就是用女色当作征服崇祯的狠招。魏的这一招说明,魏忠贤很懂性别心理学,他深信哪一个耗子不偷油哪一个男人不沾腥呢

就在崇祯登基之后的几天中,魏送上了四个绝色的、稚嫩的美女给崇祯享用。小朱本来不想接受,但恐怕引起魏忠贤的疑心,就欣然接受了。这四个女子进宫后,叫人脱光她们的衣服,搜遍全身,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东西。只见她们每人的裙带顶端里都佩有一颗米粒大小的香丸。这种香丸号称“迷魂香”,异香扑鼻。男人一闻到这异香,顿时就激发起强烈的性欲,就像现在的男人服了“伟哥”一样。崇祯马上叫人毁掉了这几颗“迷魂香”。

一下子就明白了魏忠贤的用意,不由得深深叹息说:“啊!原来我的父皇和皇兄都是这样而堕入情天色海之中的呀!”

并不贪欲女色,从不沉溺于淫乐,这是独有的优点,也是机关算尽的魏忠贤失算的地方

                     (二)

此时的小朱势单力薄,要跟魏抗衡还不到火候,因而,这段时间,他只能示弱,示好。虽然这样的招数很难骗过魏忠贤这只老狐狸,但他只能这样,既然拼不过实力,就只能拼时间了,早晚有一天,魏忠贤会放下戒心,有所松懈,到那时才是反击的时候。而在这之前,他只能忍。

小朱魏之间的暗战开始拉开帷幕。没多久,“老虎王”为了试探崇祯,提出要告老还乡,他说先帝死了,我年事也高了,留在宫里没啥用了。可是崇祯没有批准魏忠贤的辞职,按道理说,如果批准了他的要求,很简单就可以除掉这个对自己权利威胁很大的隐患,可事实上,崇祯明白,这是魏忠贤的计谋,如果准了,保不准这个老头子会干出点什么出格的事来。阉党的势力错综复杂,就算免了一个魏忠贤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过早暴露意图反而会招来祸患。

所以坚决拒绝了魏忠贤的请求。而且,还鼓励魏忠贤给自己修建生词。小朱一边在麻痹魏忠贤,一边等待时机。看着一个太监竟能把一个帝国玩的团团转,崇祯隐忍了很久的怒气终于爆发了。于是,一个人的辞职引起了魏忠贤不小的疑惑。就在魏忠贤提出辞职不久,他的对食(太监也宫女结成夫妻)客氏也上交了辞呈,没想到,这一次,崇祯居然批了。

魏忠贤十分惊慌,不让自己走,却让自己的相好的走了,这是什么意思?崇祯也很委屈,客氏在宫里的位置是先皇的奶妈,先皇都不在了,我崇祯也那么大了,自然不需要奶妈,她要走,我干嘛要拦她?这个理由滴水不漏,魏忠贤也不好说什么,但他隐约觉得,皇帝是不是要动手了?不能着急,再看看,一定要等到确信无疑的时候再开始回击。这时,一道奏折放在了崇祯面前,国子监的负责人朱之俊弹劾学生陆万龄。

这个陆万龄,居然提出要在国子监给魏忠贤修建生词。弹劾他一点不过分,皇帝见到这份奏折,立马就批了,定罪,下狱。

魏慌了,可是还没等魏反应过来,皇帝的一系列举措让他更加晕头转向。崇祯先是给太师宁国公魏良卿、少师安平伯魏鹏翼(二者都属阉党)颁发了免死金牌。有了这个牌子,无论你多大罪都能免死,相当管用。

但是,明朝的丹书铁券有个规定,什么罪都能免,只有一条死罪不能免,那就是谋反。拿到了丹书铁券的阉党还没来得及高兴,崇祯又下令遍赏群臣。这个所谓的群臣,其实就是阉党。没过几天,御史杨维垣疏奏弹劾阉党成员兵部尚书崔呈秀,说他父母去世不回老家守孝。崔成秀也不傻,马上上书请求回家守孝,结果皇帝就是不允许。

到了这个时候,魏忠贤算是彻底放心了,看起来皇帝并不想真正对付自己,只不过是用些手段提示一下而已,只要自己不太猖狂,稍微顺着点皇帝,好日子还是可以继续下去。

皇帝确实不想让魏忠贤太猖狂,但皇帝的真实想法是只有死人才不会猖狂,魏忠贤甜头吃够了,也该死了。

终于有一天,陆澄源的奏折,吹响了号角。陆澄源,既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他的态度一向很客观公正,如果他动手了,那就说明时机成熟了。其实,陆澄源弹劾的内容,明眼人早看出来了。魏忠贤即使有功,但那也是伺候先帝的功劳,论功行赏,也有祖宗的法制在,他现在居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接下来,兵部主事钱元悫上书,把魏忠贤和阉党的罪行又统统数了一遍。他比陆澄源还厉害,把魏忠贤和历史上叛国谋逆的王莽、董卓相提并论。这些人的奏折,一封比一封厉害,给魏忠贤扣上了不小的帽子,而这顶帽子,叫做谋逆。说起玩心眼,魏忠贤真比不过这些读书人。

崇祯一看,时机到了,可以动手了。魏忠贤存在一天,皇帝就憋屈一天。

皇帝开口了,魏忠贤一下子被赶到南京守陵去了。魏忠贤看到大势已去,就连忙找人帮忙,他找到了当时皇上身边的太监徐应元,表示只想为自己留条后路,徐应元答应了,并且在皇帝面前也替魏忠贤说了话。

可没想到,这一下,魏忠贤死的更惨。崇祯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人竟会替魏忠贤说话,那好,让你去守陵还不够,一定要永绝后患,至于徐应元,你也一起去守陵

要说魏没脑子,都已经倒霉了,还不消停,居然浩浩荡荡地带着大队人马前往南京。小朱看了,心里很别扭,于是马上下旨兵部,声称魏忠贤谋反,罪当死。就在锦衣卫追赶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得到了皇帝要除掉自己的消息。

到了阜城县的一个小旅馆时,他听到了一段小曲,就着冬日里凄寒的冷风,唱曲人的声音清晰得瘆人:

“……梦才成,又惊觉,无限嗟呀;…如今势去时衰也,零落如飘草;

随行的是寒月影,吆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魏忠贤听得毛骨悚然,他在旅馆四下疾走了一番,悲从中来,也许是猛然大彻大悟,也许是明白崇祯不可能就此放过他,这个一生传奇的“老虎王”,终究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吊死在房梁上。

随后,阉党集团也被一一肃清

   少年天子雄姿勃发,开启了新的征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