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因何出现了两所“清华大学”?(图)

2016-08-25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中国因何出现了两所“清华大学”?(图)

                       李奉先 原创

文化气息就是内在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得用心去体味,去感受,通透地去了解。如果你到过某个地方,只是看到了她外在的风貌,而没有感受她内在的文化底蕴,那么,再旖旎的风光,都显得清淡。

缺少内在美的景致,大抵上是不会在内心停留多久的,更谈不上言说,或者回忆。而要体验一个地方的文化气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她的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不仅直接展示着当地的文明程度,更孕育着当地今后发展的力量和希望。

  譬如,“国立”台湾大学。1928年,“国立”台湾大学建立,前身是日据时期的台北帝国大学。抛开台大的育人、学术研究功能,仅就她的校貌而言,绝对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互交融的生态旅游胜地。

宽阔的椰林大道,一枝擎天的椰树,象征着台大开放渊博的气度,无与伦比的光荣与骄傲。仅是行走在椰林大道,就能让人感受到海阔天空的包容与旷达。而这椰林大道,正是台大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景物。

置身于台大,随着脚步的移动,眼前逐次展开的风姿独特的画卷。巴洛克式风格,气势雄伟的图书馆;充满静谧诗意,浪漫风情的醉月湖;林荫夹道,青春洋溢的舟山路;弥漫着热带雨林气息,隐立着西洋建筑的傅园;绿意盎然……

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每次只响21下的傅钟。轻小精致的形体,传出的是无形却悠远震撼的理性回响,那是一代教育大师傅斯年睿智远瞩的学者风范。 “我们每天需要深思3小时。”这就是台大的无形的理念和精神!

因着无数学子那每天至少3小时的沉思,赋予台大博厚的育人功能、浓郁的学术气息。

再譬如,“国立”成功大学。在台湾,向来就有“北台大,南成功”之说,“国立”成功大学的历史仅次于台大。不可顾名思义,“国立”成功大学取名“成功”并非上过成功大学的人都能取得卓越成就之意,而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因着纪念一位英雄而建立一所高等学府,其用意,办校理念和育人精神不言而喻。“国立”成功大学红砖式的维多利亚建筑,与校园内沧桑的古城墙,横跨于幽静湖面之上的古桥,中西合璧,既有典雅之风,又有古韵之意,构成独具特色的另类风情。

碧光粼粼,草波生姿的成功湖,映着蓝天白云,古藤旧桥,放眼望去,古朴中流荡着淡淡的诗意,令人心胸爽朗。 即便是游览,也会有捧书轻诵于湖水边,榕树下,幽境间,或约两三友人屈膝长谈于湖边草坪的冲动。而在不经意间,便有那摇曳多姿的凤凰树,妖娆妩媚的凤凰花,急切地挤进视线,目不暇接……

最后我想谈谈“国立”清华大学。不说别的,凭借这名字,就足以让人心生遐想。不是重名,而是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本来就是同一所大学。只不过,“国立”清华跟许多台湾人一样,是当初随着国民党政府迁至台湾的。

于是,隔着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一个中国,出现了两个清华,遥遥相望……

不得不说一下那一段远去的历史伤痕。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退款,在北京设立清华学堂,并于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对日抗战期间,清华大学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共内战后,清华大学被分成两所。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而实际接收庚子赔款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请1949年以前清华最具声望的梅贻琦校长主事,1955年于台湾新竹市复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也因着这份骨肉可分,浓情难割掉渊源,两所清华大学的校训,一直沿用着民国三年梁启超在原清华大学演讲时所用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我校庄严,巍然中央!”的校歌,亦是两岸的清华学子同歌共勉的。 而在校内外观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内建筑及布局,完全是出于北京清华大学的翻版。

在大学的行政大楼前,同样树立着一道与北京清华大学一模一样的“清华园”门楼,只是台湾清华的略小。清华园内亦有山水密布,相思湖、昆明湖、成功湖等湖塘之间曲溪相同;置有假山,曲径,石桥,亭廊;植有垂柳,荷花,榕树,凤凰树。波光粼粼,流水潺潺,杨柳依依,荷花溢香。也有蜻蜓探芳,白鹭捕鱼,飞鸟轻掠起微微涟漪。

若是月夜,很容易让去过北京清华大学的人想起“水木清华”前的那一片荷塘,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诞生的地方。 唯一明显的不同,只是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建筑没有北京清华大学的老建筑那种古朴沧桑的韵味和气质。

半个世纪与一个世纪,历史文化的沉淀自有轻重。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同根之源的两个清华办学理念和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使命,是两肩予以担当的。

也许只有去台湾高校溜达一圈,怀揣着她们的历史,你方能感悟着它们蕴含的气质,才算是真正地将这个秀丽的宝岛,游历和品味了个透。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你岂不苍凉太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