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吴用因何背离晁盖最终为宋江而自杀?

2016-08-25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吴用因何背离晁盖最终为宋江而自杀?

李奉先 原创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当年的水浒英雄,是何等义薄云天,豪情万丈!但自追随呼保义宋公明兄长,可怜一场梦,令人泪千行。

宋江自上梁山以后,便是水浒魂聚蓼儿洼的败局之源。人情练达的及时雨,自入伙立即代替晁盖率领部众出征。作为梁山来说,虽然他们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王国”,但毕竟这个王国是山寨的;尽管他们都是“好汉”,但这个好汉说到底还是绿林的。在梁山这个绿林好汉占领的山头上,晁盖还是个正儿八经的首领,名义上,宋江等头领只不过是他的小兄弟,其他的更是小喽

按理说,梁山上有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尤其是需要大队人马出动,都应该是晁盖带队才行。可是,因为宋江救了晁盖的关系,宋江在梁山上有了特殊的地位,所以,这宋江要代替哥哥出征,每一次都能成行。从晁盖这方面来说,人家“担着血海般干系”救了他,把这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是应该的(刘唐说晁盖早有这个意思),但是对于其他将领以及当时好汉们所讲究的那个“义”字来说,这又是不可以的。

设若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这梁山就成了宋氏天下,朝廷要招安,那诏书上写着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有宋江除外。如此说来,只要晁盖坐着第一把交椅一天,这梁山泊就是晁盖的天下。宋江要代替晁盖出征,除了晁盖,还必须要得到弟兄们的拥护才成。

而问题恰恰在于,掌握着梁山泊兵马调度大权的军师吴用,总会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宋江。而这个所谓的智多星,在晁盖征伐曾头市的战斗中,却并没有随晁盖出征。可以说,宋江能够架空晁盖,吴用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没有吴用,宋江想架空晁盖也是徒劳枉然。

那么,吴用为什么会选择倒戈宋江的呢?

吴用和宋江本来不认识,这种恩情应该算作是私,于公还是在晁盖。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宋江稳住了公人,冒险来到晁盖庄上报信。从吴用等人来说,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本分。但事情还应该从另一方面来看。劫取生辰纲,刘唐、公孙胜等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晁盖这儿,说明他们是把晁盖当做头领,白胜被抓招供时也说,“为首的是晁保正”。

在那个等级社会,晁盖这个大哥就是主公,就是这几个人的“君主”,他们都是晁盖的臣下。这就像关羽、张飞一样,他们虽然和刘备成了结义弟兄,但刘备首先是他们的“主子”,其次才是他们的大哥。因此,吴用维护晁盖的权威是“公理”,而报答宋江的恩德和对待晁盖相比,只能算作是私义,更何况,宋江并不是因为七个人而私放晁盖,私放只因为晁盖一人。

当然,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比较特殊,这有别于刘备和曹操,但仅仅从“君臣”关系上来说,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此说来,吴用倒向宋江,必然是另有原因。

从宋江来说,罪犯离正常社会距离近,梁山泊头领离正常社会远,罪犯遇到大赦或者边境有战事,还可以做个“忠孝”之人,而上了梁山,则完全成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这是“上违天理,下违父教”的。所以,当吴用承诺“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的时候,宋江马上说,吴用知道他的意思,连花荣这般最知命的兄弟也是不懂得宋江的心意的。

有了这番默契,宋江上了梁山泊,始终是带着枷锁的,众位弟兄“教去了枷,也不肯除”,不用说,梁山泊的“大总管”吴用成全了宋江的这番“意”。因为晁盖本来可以不造反,他只是想享受一下被人拥戴的滋味,招安不招安,无所谓,更何况这不符合吴用等酸腐读书人的个中理想。

当然,宋江也忘不了敲打一下吴用。在“宋江说起江州知府捏造谣言一事”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这假书正是吴用的失误,所以黄文炳撺掇蔡九知府来个“先斩后奏”,差一点要了宋江的命。吴用不是晁盖,更不是李逵,他能听出一个弦外之音来,宋江说刑场一事,他没有马上回击宋江,当宋江说到“拒敌官军一事”的时候,吴用这才说:“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吴用并没有接茬说宋江的那个“拒敌官军一事”,宋江也没有接茬说当初坚决去江州服刑一事,而是问了黄安之事掩盖了过去。

从此以后,两人只有默契。

说白了,宋江拉队伍,有实力,晁盖只想守摊摊。谋士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择“主公”为之效力。从宋江第一次要上梁山就可以看出,宋江上山,就要有自己的绝对实力。假如第一次真的上山,宋江的势力是可以和晁盖势均力敌的。第二次,宋江带来了若干人马,上山后马上来了一个新旧头领之说,而这新头领除他宋江之外,竟然有二十七人。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花荣等人已经在梁山成为了“头领”,竟然也成了新人。人们一看就很清楚,所谓新旧,只不过是以宋江为界限,因为宋江而上的梁山,这就是新,在此之前这都是旧。

反观晁盖,一行七人上了梁山,接受了王伦的班底四人,救出来一个白胜,总共是十三人,到宋江上了山,还是这十三人。

吴用是不是一个智谋超群之人姑且不说,但他是一个明白人,这种事一眼就可以看出,宋江一上来就有自己的势力,这不是晁盖能够比的。晁盖自从上了梁山,或许是因为手里有十万贯生辰纲财宝,也可能是真正的心存义气,除了救宋江,竟然没有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

吴用选择倒向宋江,可能有觉得自己“智慧”没有用处的原因,也可能是看到了宋江的势力和野心,因为在此之前,宋江攻打过清风山,还攻打过无为军。谋士的最大特点就是选择主公,然后为之效力,这种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就这样,吴用从此追随宋江,直到最后和宋江一道死去。

本来吴用选择追随宋江,为的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却并不是他心中想象的那般美好。招安了,宋江只是得到了一个“都先锋”的官衔,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他人员并没有个一官半职。

到了征方腊回来,弟兄们消失了四分之三,剩余的虽然被授予官职,但仍然被人视为“贼寇”,时时被人歧视。宋江、卢俊义更是被所谓的“奸臣”视作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正因为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所以才会“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诉说被人陷害致死之事。

等到在宋江的坟茔处见了花荣,吴用的那颗心已经死了。

旧时读书人习惯于幻想,吴用心虽然死去,可是他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仍然还是幻想,那就是魂魄与宋江“同聚一处”。

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吴用魂魄追随宋江,是规劝宋江再造反坚决不受招安呢,还是打死也不再上梁山?!

正是: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军师夜观山月暗,卧龙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梦幻作话头。

梦醒蓼洼埋书生,落花啼鸟总关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