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红旗渠总设计师、卫辉人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今逝世

2018-04-10 楚国农夫 北国春秋

原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2018年4月10日0时48分逝世。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北国春秋获知:杨老今日凌晨零点48分在医院不幸离世。

据杨老的亲人介绍,杨老今年90岁,心脏不好,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医院治疗,今日凌晨,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说起红旗渠和杨贵,人们这样评价道。如今,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悉,1928年5月28日杨贵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县罗圈村,14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共产党,26岁担任林县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旱魃为虐,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人说这里的人一辈子只洗三次脸,出生洗一次,结婚洗一次,去世洗一次。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杨贵带领当地人民从太行山腰修建出一条“生命之渠”。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十年。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的修建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年2月份,红旗渠被写进了中学生历史教科书。

人物经历

杨贵,男,1928年5月28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1936年八岁时,在罗圈村读私塾,直到1941年因国民党政府把老师抓走,关进监狱,从此罗圈村学校就停办了。在家里帮助母亲做些家务事和农活。


1942年秋冬,参加组织山区人民抗粮斗争。后因坏人告密,敌人抓四次,都未得逞。


1943年春,共产党解放汲县山区,被选为罗圈村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领导减租减息。同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6月,被选为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


1945年春,县委掉任汲淇县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10月,任五区区长。


1947年4月任淇县五区区长。7月6日,在淇县三里屯村反击国民党匪军包围战斗中负伤,回后方治疗。9月伤未痊愈,又调淇县前方指挥部工作。


1948年2月,因二区闫惠民区长牺牲,被调二区任区长。


1948年10月,任中共淇县六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9年7月,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仍兼六区区委书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淇县县委委员,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淇县五区区委书记。


1950年8月,任中共汤阴县县委宣传部长。


1952年12月,任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


1954年5月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1958年,安阳、新乡两地委合并后,任中共新乡地委委员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


1962年安阳地委恢复后,1965年任中共安阳地委副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红旗渠建设总指挥部政委。


1966年12月“文革”开始,被罢官批斗。


1968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担任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林县武装部政委,继续领导红旗渠建设配套工程。


1969年7月,调洛阳地区,任地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2年10月,任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


1973年2月,任中共河南省常委,省委分工任省生产指挥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指挥长,仍兼安阳地委书记、林县县委第一书记。六月,协助省委书记刘建勋抓全面工作,到省委办公。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73年11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调到公安部工作。任公安部负责人,仍兼河南省、地、县职务。


1979年调五机部工作,到山东渤海农场任副场长。


1982年12月,调农业部工作,任国务院三西办公室副主任。


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办公室,任扶贫办公室顾问。


1992年,任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5年6月,离休。


199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聘为山西省引黄入晋顾问,参加工程考察研究工作。


2000年,中国医科院肿瘤防治研究会聘任顾问。


2002年9月,被选为北京丰台方庄地区侨联主席。


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消息传播开来,网友纷纷致敬缅怀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同志——


@杨建国:

惊闻杨贵老先生去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永远怀念杨老,怀念那一代人民公仆。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祈祷杨老一路走好!


@泽啊诺:

作为林州人,从小便就知道红旗渠,也知道杨贵先生。也因为红旗渠而知道水的珍贵,粮食的来之不易,到后来读书,从小学到高中,我所在的每个学校都有关于红旗渠精神的讲座。到最近,毛概课上,老师还在讲红旗渠精神,出门在外,乡音和家乡的景观最让人感到亲切,而红旗渠除了亲切,更有自豪。每个林州人的心里都有一条红旗渠。


@捍阳王为-手诊实践者:

红旗渠工程的老书记杨贵今天凌晨零点48分仙逝,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人民,心中时刻装着群众,红旗渠的修建是人类经典作品,他身上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自强不息的文化,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杨贵同志永垂不朽!一路走好!

杨贵与红旗渠之间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听闻有人将红旗渠的总设计师、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与李冰并列:“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以中国之大,哪个地方找不出几条好渠,哪条好渠找不出几个好的组织者?可古往今来,李冰,却只有一个。

2016年十月的一天,我与同事来到河南林州(林县于1994年更名为林州市,为使行文统一并贴近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文仍用林县)参观访问,在太行山的春光中,一道雄渠奇崛兀立,自天而来,陡然撞入眼前,初时的漫不经心早被丢到九霄云外。眼前这渠,它巍然如山,静默如碑,逼视着我,摧毁一切不知所谓的傲慢,挤尽所有莫名其妙的偏见。

如果把缺水的林县比作一具贫血的躯体,那么红旗渠从山西为林县引来了流量丰富的浊漳河水,就是为这具躯体再造了血脉。它形态完备,从主动脉的总干渠、干渠,到毛细血管的各斗渠,枝枝蔓蔓,密密匝匝,几乎覆盖整个林县,让一脉脉水流,绿了荒山,润了旱地,涵养出一派太行春色。

红旗渠奇迹般的崛起,以当时中国的环境与条件,几乎不可能实现,反倒更像是林县人世世代代做的一个白日梦,但是杨贵和55万林县人却办到了。它的修造成功,离不开杨贵的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


杨贵不是只知蛮干的莽夫,他有北方汉子粗壮的外表,却也内心缜密,深谋远虑。红旗渠工程上马之初,正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候。

上级对县里明确表示,同意引山西浊漳河水修渠,但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和粮食问题。


多年后有记者采访杨贵,问道:“在困难时期动这么大的工程,您有把握吗?”杨贵的回答简单而直接,他说:“整个工程我们都是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

杨贵敢于拍板引水修渠,自有其底气。

据资料显示:修渠时,县委手里有300万元经费和3000多万斤储备粮可以动用。1959年至1961年间,全国吃粮普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林县怎么会还有余粮呢?原来,这还是得益于杨贵实事求是的作风。1958年秋后,上级命令各县土地都要深翻一米,但是杨贵却顶着天大的压力,让群众只翻十几公分,结果林县秋种都按时完成了,可有的地方甚至还有三成的土地没来得及播种。来年麦收时,有的地方因此歉收断粮,而林县不仅喜获丰收,还拿出了1000万斤粮食支援灾区。

杨贵为修建红旗渠所作的准备远不止储备钱粮这一桩。1962年,红旗渠第一期工程建成不久后,杨贵主动与引水地山西省平顺县协商,签订了《红旗渠工程使用权协议书》,将红旗渠占有的土地、山坡、毁坏的树木,以及浊漳河引水点到红旗渠渠首拦河大坝的河滩,全部作价买断,“确保林县人民群众对红旗渠永远使用的权利”。当时有人不以为然,对此杨贵的解释是“不给后人留麻烦”。

今天全国许多地方因为用水屡起纠纷,杨贵的远见卓识,不禁让人心生敬意。

1964年以前,红旗渠工程没有经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国家也拿不出资金支援红旗渠的建设。人们担心,林县的经济实力能包住红旗渠这个特大的“粽子”吗?杨贵的回答是:“条件可以边干边创造。”

红旗渠是林县百姓用双手一段一段建造起来的。在那个艰难岁月中,一个个普通的林县百姓,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马车,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浩浩荡荡开往太行绝壁之上。面对着坚硬岩层,头上是巨石嶙峋,身下是万丈深涧,他们悬空除险,大力抡锤,如鹰击长空,如蚁啃大象,靠着原始的锹、镐、镢、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他们以人力所能达到的极致与大自然肉搏,涌现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英雄劳模,上演了一部气壮山河的现代史诗,让一条蓝色的飘带从此翻飞在太行山上。

对领导修渠的县委书记杨贵,林县人民爱他敬他,念他想他。在他们心中,他是最亲的亲人,是心中最深的惦记。上世纪90年代初,杨贵两度回到阔别多年的林县,人们奔走相告,老书记回来了!杨贵走到哪里,哪里就被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杨贵下榻的宾馆外,人们为了看一眼老书记排起了长队,直到深夜,还有人不断赶来。


如果不了解林县人祖祖辈辈对水的渴盼,就不能理解他们对杨贵如此真挚如此深沉的感情。

水是人类的命根子,而林县就是被上天卡住命根子的地方。这里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光岭秃山头,十年九不收”。杨贵当年在一个村子看到有一个水池,干渴的羊群涌向池边,伸长脖子从池里汲水,池里羊粪、树叶遮盖了半个水面,池水已被染成墨绿色,散发出阵阵恶臭——而这,却是这个村子300多户群众日常饮用水的来源。杨贵还看到有的地方三五万人,却只有几眼水井,每逢干旱,井旁就排起了打水的长龙,长年累月,石头的井口被麻绳勒出了道道深沟……

旱魔肆虐、几十万百姓严重缺水的结果,就是一部写满“粮食歉收”的林县县志。因为缺水,这里发生过多少人间惨剧:因为争一担水而相互争斗、打架致死;一次大旱,三个男人与一头狼争抢从石头缝里滴下的水珠,结果所有人都被狼咬死。


林县人清楚地知道,为了建成红旗渠,杨贵付出了多少智慧辛劳,受到了多少干扰阻碍。


红旗渠开工之初,近四万修渠大军摆在总干渠上全线出击,工程进展缓慢,杨贵及时调整战略,确定分段突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此举挽救了红旗渠。在甘肃,几乎与红旗渠同时开工的一条河渠,当时因全线开工而损耗过大,不久工程下马,只留下几百里坑坑洼洼。


正在一期工程初步告捷之时,上级要求红旗渠等工程必须暂停或下马。耽误工期就是滋生旱情!怎么办?又是杨贵和县委拍板,让大多数民工回家休整,留下300尖兵攻克青年洞咽喉工程难关。杨贵此举颇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让反对红旗渠的个别人抓住了把柄,他们将杨贵推到罢职免官的风口浪尖。


重压之下,杨贵赶到地委,他犹如一头犟牛,面对各级领导严厉的目光,痛陈林县缺水的历史和建渠的进展,众人被他的慷慨陈词打动,在调查其所说非虚后,赞成红旗渠工程继续推进。

1966年4月20日,耗时六年的红旗渠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全线通水,使林县水浇地面积由最初的1.2万亩增加到30万亩。红旗渠一时风头无二,而杨贵却在策划更加宏大的发展蓝图,准备修建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使林县水浇地面积增加到近60万亩!

如今,在红旗渠青年洞附近的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杨贵的《赠言十水》,与山峻水秀的红旗渠春色交相辉映。这是杨贵1990年重返红旗渠时,应干部群众恳请为红旗渠通水25周年写下的:

祖祖辈辈缺水盼水,

红旗渠引来漳河水,

水库蓄住了山谷水,

红旗渠灌满库池水,

浇地渠库池齐放水,

一渠水可顶两渠水,

平整土地合理浇水,

大家都来节约用水,

关键保好渠管好水,

林县就不再愁缺水。

遥想那些为红旗渠捐躯者,当年的悲壮场景,气贯山河!

彼时,因对安全的认识不足,城关公社的民工在谷堆寺下紧张施工时,崖头上一块巨石突然坍塌,带着巨大的势能滚下山崖,砸向人群,当场牺牲九人,重伤三人。望着一具具年轻的尸体被抬往漳河对岸后,民工们的情绪一时低落下来,哭声一片。

红旗渠建设的技术骨干、原阳人吴祖太,就是为了保护群众,在检查险情时,遭遇塌方献出宝贵生命的。

民工老张牺牲后,妻子埋葬了丈夫,擦干眼泪,又把13岁的儿子张买江送到了工地。她向指挥长恳求:让孩子留下来接着干吧,俺知道,红旗渠水流不进来,他爹也合不上眼。 多么好的群众啊!

其实,杨贵在修建红旗渠期间的痛苦一点不比普通群众少。

“反右”时期,因为他坚持实事求是,遭地委个别领导的多次批评;

 引漳入林开工,又被诽谤为“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开运河”,沽名钓誉;

发生安全亡人事故后,被责难“杨贵不管群众死活”、“红旗渠是死人渠”;

组织300青年抢建“青年洞”,被指责为“死抱红旗不放”,差一点被罢了官;

1961年被诬以“违反财经纪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才有了公断;

  “文革”后,还被以“假典型”、“说不清”等“莫须有”罪名,被限制自由。

    

因此,红旗渠的建设史,就是杨贵和林县人民流血流汗的奋斗史、牺牲史、奉献史。


中国人都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情结,常常思考的是如何为世人留下生前身后名。但杨贵没有,在红旗渠通水25周年这样的时候,他想的不是留下千古之名,他心心念念的,还是这渠、这水。这就是一个治水人的绵绵情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水不言却胜过千言万语,她不停涵养着太行东侧这片福地,愿它千年万载永不停息。


而杨贵与红旗渠的故事,将与这山、这渠同在,正如李冰之于都江堰,白居易、苏东坡之于西湖白堤、苏堤而长存于世间。

杨贵同志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号:nrawbz1215

推荐阅读:

关于内蒙古这15个冷知识,全国人都需要知道!

新乡历史上究竟有几个火车站?

新版教科书,这8个名人被删了!

全国27位女副省长,数她最年轻

“如果有一天我删了你……”

1980年大明星们的合影照,这回是真的罕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