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4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卫辉唐庄南司马等村大移民画面!

2018-04-15 楚国农夫 北国春秋

李奉先 | 原创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豫北祖辈们年历久远的结局,他们的后裔目下都得先把日子过下去,过好了,才能奢望还乡忆旧,崇奉先祖。

在交通和信息严重闭塞的古代,一种标志也许会成为永远的记忆。所以大槐树就是那些无数抛妻别子兄弟离散的最重要的证据。


当然,我的祖先从没有人去过大槐树,现在,我来写了,是代表一代一代的中原人来祭奠那个命途多舛的时代!


我的祖根在江西。但我和那些许许多多的中原人一样把大槐树当成一种精神图腾、文化图腾。而大槐树的一草一木已然具有庄严肃穆悲壮的意义,她们是中原人先祖们离别家园,去往一个不知道的地方,一个人烟稀少,荒草遍野的不毛之地重新开辟生息之地。

据说洪洞县城北的贾村,明代有广济寺,寺旁有株汉代古槐。寺碑文载,明朝初年,从山西省迁往豫北等地的先辈们,都到这里集合,从这里出发,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一路上,扶老携幼,恍如车辚辚马萧萧 一样的悲壮。

史料中记载的槐树是很大的。那时的树围,形容为“七庹零一媳妇”(庹:tuo,古代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也就是男一庹为五尺,女一庹为四尺五寸)”,可见大槐树足有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手相连合围。“山西有个大槐树,把天磨得咯吱吱,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到天里头”十分夸张地形容了大槐树的高大。

这样大的槐树死亡也是必然,传说是汉槐,树龄年代久远,加之年年有人来焚香祭祀。所幸在一代古槐不远处又衍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槐树,正是枝叶繁茂,如同移民子孙的殷盛。

尽管豫北一带关于大槐树的传说非常普及,但除了家谱和一些县志的零星记载,其他可靠实物证据不多。

据历史文献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迁于彰德府、怀庆府、开封府、卫辉府、大名府、归德府者居多,其它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也不少。自山西往河南移民的次数也为最多,主要为洪武年间所迁,其次为永乐年间所迁。

卫辉市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迁民碑》,该碑原立在卫辉唐庄镇郭全屯村。

1980年迁移至卫辉市博物馆。这块碑真实地反映了明代初年由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向中原迁民的情况,故名《迁民碑》。

 该碑是一块高约1米多的长方形青石,碑的正面竖写有“卫辉府汲县”字样。在这五个字的两侧分别横写有十五行碑文,每行字多少不等。该碑风化剥蚀严重,可以看清的碑文是:“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系汲县西城南社双兰屯居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甲首朱五……甲首裴二……甲首李卓、李十三、李敬之……甲首李荣、林大……”等等。末行署有“时维大明洪武贰拾肆年仲秋月日碑记,石匠王恭”。 

 迁民碑上,刻有很多人的姓名。如:郭大、吕八、王九、赵一等。因为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不准汉人有名字,兄弟数人,排行老大可起名字,老二、老三只允许按姓氏和排行第几称呼。碑文也证实,在元末连年战争中,河南大批人口流离失所,致使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从时间上看,早在洪武二年就有向河南的移民。民国二十四年纂修《汲县志》:“士人传闻则以为洪武二年(移民)”。汲县《李氏族谱》亦载:“盛,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泽州府凤台县头村迁汲唐庄。”

汲县移民碑拓片

(明朝。原碑现存河南省汲县双兰池村。纵 110厘米、横55.8厘米)

 

原碑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立于河南汲县双兰池村。


碑首正中竖刻“卫辉府”三字,两侧有雕龙图案,龙首相向。

碑身正面上方刻“汲县”二字,右侧刻“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侨汲县西城南社双兰池居住”,中间刻里长、甲首和户主的姓名,左侧刻“大明洪武贰拾肆年中秋 月 日碑记,石匠王恭”。

碑文记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泽州(今山西晋城县)建兴乡大阳都111户村民(含里长)集体迁往河南卫辉府汲县双兰池村居住的史实。一般认为,明代的基层组织—“里”由110人户组成。本碑的碑文表明,这样的说法并非完全准确。这110人户并不包括里长1户在内。碑文同时还表明,明初移民是由政府组织、按里甲编制进行的。

南司马村观音菩萨圣会修醮四载完满序:

当考诸佛菩薩中有名號观世音者,居南海紫竹林,現慈悲像,楊柳枝头常洒甘露,白蓮台上每放毫光,三千世界尽脫苦海,万劫輪回得渡慈航,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济世之恩遍滿十方。建庵修醮,誠心供养,代有其人。


我街郡迤西十五里許有庒名曰小司馬村,原有观音菩薩庵一座,昔人建之,以为瞻礼崇报地,前遭年岁凶荒,焚修无人,香火废坠。数年來风雨頗調有本村居民范国栋覩其庵则善心感发,礼其像則惻然动念,曰:“有神无祀,敬心何以將乎?然赛祀則近于亵,戏祀則近于玩,不如修齐设醮,内尽其誠,外尽其礼,乃敬神之至者也。”于是率妻曹氏约小香首刘登魁妻王氏仝女善三十余人于每岁圣诞之辰修醮三日,香紙告修,供献告浩,诚之不斁,神其来格。而今四载完滿,勒石永埀不朽云尔。

香首:

刘  芳韓氏   刘登魁王氏   范国棟曹氏   張重光張氏   馮萬鍾郝氏

崔自成魏氏   牛孔徤馬氏   毛  灼曹氏   刘建竒申氏   范国玺母王氏

魏化山閻氏   刘  魁魏氏   魏明才丁氏   趙景賢楊氏   夏得銀韓氏

申啓龍李氏   張  洪宋氏   曹自強母唐氏  李伏貴母李氏 刘得金戚氏

馮進化潘氏   戚青山苗氏   刘得銀李氏   施沛然母王氏  公大成李氏

牛滿倉王氏   牛国英郭氏   牛滿山谷氏   杜枝茂薛氏    李  科李氏

崔  碧薛氏   高  銀母張氏  紀鎮国張氏   魏化水王氏   刘繼魁趙氏

管尚義       吳計庒                   

仝立。

 

順治十一年(1654,甲午)二月十九日立。石匠汪喜貴刊。


【农夫君简析】

该碑立于庙外,靠墙竖立,风吹日晒,曾不受当地重視。碑中所記述的內容实属平常之事。但碑中提到“小司馬”这个村名,对研究村庄的移民史有参考价值。


另外,此碑布局合理,洒脱自然。尤其书写,正中带隶,敦实沉稳,苍劲有力,水平极高。其文,遣詞造句文雅深沉,内蕴浑厚,文采斐然。


碑文面侵蚀剥落,望当地人民详加保护。

大司马墓地位于河南新乡卫辉唐庄镇大司马村村北,太行山余脉谷驼岭以南,为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地带。

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0″、东经113°59′34″,海拔高程97~104米。墓地东西长约1700、南北宽约300~500米,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西南至东北穿过墓地,占压面积18.7万平方米。

 

唐庄镇各村名渊源一览表

崔庄村:原名李宿村,清雍正年间,崔姓多改崔家庄。

唐庄村:原名前吕续村,明初山西移民迁来唐姓较多,改为唐家庄。

秦庄村:明初山西移民秦姓来此建村,故名。

刘沟村:原名荆子沟,清初因刘姓多,改为刘家沟,后简为此名。

石骆驼村:该村东北地有一仅露半身的石骆驼,以此名村。

官庄村:明潞王曾在此建有观苍亭,系去坟地途中休息的地方,故名官庄

西田庄村:明初山西移民田姓迁此建村,名田庄,因与后河田庄重名,改为西田庄。

双兰村:据传该地有一庙,内有用石头凿的一对蓝子,建村后取名双蓝,后演变为双兰。

石屏村:以前村东有座庙,庙脊有一石头瓶子,明初建村后名石瓶村,后演变为石屏。

西代庄村:三国时戴姓在此建村,名戴家庄,后简化为代庄,因与柳庄乡代庄重名,改今名。

郭全屯村:据明洪武二十四年迁民碑载,山西泽州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故名。

仁里屯村:明初山西移民任、李两姓在此建村,名任李屯,后演变为仁里屯

南社村:明时行政区划分社、图,该地为城西南社,自家 用南社至今。

姚庄村:明初山西移民姚姓迁此建村,名姚家庄。

山彪村、

索屯村:据传唐时叫三羊村,村西有一万虎山,人们迷信怕虎吃羊,改为山彪。

六庄店村:据传明初山西移民迁此六户,名六家店,后演变为六庄店。

娄召村:原名康庄,元末村民逃亡,明初山西移民娄、赵两姓迁此,名娄赵,清中期演变为今名。

郝庄村:明初山西移民郝姓迁此,故名。

岗槽村:该村外有石岗,村里低,村外高,成槽形,故名岗槽。

侯庄村:明初山西移民侯姓迁此建村,名侯家庄,后简化为此。

东司马村:大司马派生村,因在大司马东,故名。

大司马村:西晋八王之乱时司马氏曾在此驻扎,形成村落,后名司,因有派生村,后名大司马。

河洼村:据传明将胡大海扎营于此,名胡家洼,清光绪间,因夏季积水成河,改为河洼。

盆窑村:明初裴姓迁此,挖窑定居,烧盆为业,原名裴窑。清乾隆年间改盆窑。

南田爻村:明初田姓来此挖窑定居,得村名田窑。

东连岩村:该村西北有一山岭,象人的鼻子,两边的村子象两个眼睛,叫东、西两眼,后转为连岩。

后沟村:因位于连岩北沟,故名。

南司马村:曾名小司马,为大司马派生村,因在大司马南,改今名。

山庄村:明嘉靖四十年碑载,“黄华洞以东村名山庄者...",故名。

行文至此,我对着大槐树遗址画像鞠躬致怀,垂首静默,以告慰中原移民的先祖在天之灵。


有朝一日,我的后人们也会把这个信息告诉他们的后人,大槐树就是我们亲友祖先的根!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号:nrawbz1215

往期精彩

美英法大嘴巴抽俄罗斯,特朗普普京要摊牌!

成语“延津剑合”,究竟指何意?

姓名里最忌讳的36个字, 你中枪了吗?

她居然一丝不挂!身材太美辣眼!

赵丽颖告别娱乐圈?居然晒海草晒童颜!(组图)

成语“延津剑合”,究竟指何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