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外国人都能理性看待毛泽东,为何我们不能!

2017-09-29 品察天下


品评天下事 洞察世间相我是微信pctx101

欲读更多爆文,请添加本平台主编秦顺宁微信号qsnin106


投稿及商务合作:202153249@qq.com 

欢迎订阅,感知正义,与我们携手前行!

识别添加下面二维码,即可免费订阅《品察天下》

长按上面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催生海外“毛泽东热”

据了解,国外毛泽东研究最早始自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文章的译介,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出版《红星照耀中国》引起美国研究毛泽东的极大兴趣。之后,西方许多新闻记者到中国采访报道。1947年,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写出《毛泽东的思想》,发表在纽约一份杂志上。1951年,美国学者史华兹出版《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一书,提出“毛主义”这一专有名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毛泽东热”与当时的时代特点有关,一方面中苏破裂、中国“文革”吸引了国外学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国际共产主义以及左翼运动深受中国革命思想影响。路克利表示,那个时期正是以法国毛主义运动为代表的国际毛主义运动的高潮期。他说,纽约城市大学的沃林在《东方之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遗产》中,提出用“席卷法国的中国风(毛主义)解读法国五月风暴整个事件”。

当时,法国巴黎高师的一群青年学生认为,“毛泽东的中国是解决法国各种大都市社会政治问题的灵丹妙药”。正是这些人在法国引发了毛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法国的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书中称,“法国知识界的领军人物如福柯、萨特以及泰凯尔学派都被毛主义席卷”。法国曾有过1500多名毛主义青年,主要集中在巴黎高师。后来这些人多成为社会精英人物。

毛泽东也影响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大学生。毛泽东思想是指引当时学生运动的旗帜之一,当时的学生运动领袖们学习翻译了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汉阳大学的教授李泳禧,他编著介绍中国和毛泽东的《与8亿人的对话》、《转换时代的逻辑》、《偶像与理性》等书籍,点燃了大学生对中国的热情。当时的韩国社会运动希望学习中国。当然,在现今的韩国社会,毛泽东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历史中的人物。给中国和世界留下遗产

罗斯•特里尔曾描述说,“毛泽东的精神锐气注入了世界意识。在许多国家,‘毛主席’这一有助于跨越文化障碍的亲切的尊名,成为家喻户晓的用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是各种各样反殖民主义形式中主要的人格象征”。

伦敦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肖恩•布莱斯林说,毛泽东时代所留下的遗产和经验有很多,其中一条是,他身后的中国政治管理高层,更加强调共识,在不同利益和需求面前寻找平衡。此外,毛泽东时代影响下的中国更加强调改革,这一点在最近数十年已经普遍得到认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强调过经济发展,而如今这一点仍在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所不同的是,经济发展变成了中国的第一要务。

施拉姆在其名作《毛泽东的思想》(1989年)中写道:“即使到今天,对毛泽东这个人,对他的思想,要做最后定论,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1983年版)一书中称, 1976年周恩来和毛泽东的去世标志着55年前(1921年)向马克思主义寻找救国之道的革命一代已经消逝,但他们领导的运动的成绩大部分仍不是今日所能评价的。或许他们的话现在仍然适用。


长按识别关注下面二维码,就可免费订阅我们“品察天下”啦!

 欢迎订阅,感知正义,与我们携手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