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硕评论:城市民宿发展可扬长避短

作者:黄硕 黄硕评论 2018-10-11

[黄硕评论]


作者:黄硕(新闻评论员)


新闻评论员 黄硕


为了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入住城市民宿。对游客来说,民宿带来不同于酒店的新鲜体验,但一些开进小区居民楼内的民宿却因扰民让邻居反感。今年以来,顶着共享光环遍地开花的城市民宿在多地受到质疑甚至抵制。开在居民楼、写字楼和城区公寓的民宿是否合规?运营规范和安全性谁来约束?游走“灰色地带”多年后,民宿业来到了行业大变革的重要关口。(2018109日 《北京日报》)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不断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层出不穷,特别是景点周边地区和具有当地文化底蕴的居民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依托民宿创业,把城区里的闲置房进行装修、升级,盘活闲置资源,共同参与小区的维护,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旅游承接力,极大方便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及度假人群。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7384.1亿元人民币。其中民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0.6%。同年,全球民宿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44亿美元。在美国、欧洲等民宿市场成熟的国家,民宿市场占整个住宿市场20%,但中国民宿仅占比仅3%左右。加之目前中国正处于旅游快速增长期,民宿短租市场前景广阔。


部分国内民众到外地旅游时,不再预订酒店,而是到短租、民宿平台上预订房屋,价格上也优惠不少。这些民宿与传统酒店最大的不同是位于社区内,房间内有厨具、阳台等设施,更有利于生活起居。随着短租平台技术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民宿由景区、乡村扩展到了城市。在中心城区,逐渐有一些中介、商业机构大量租赁个人房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房源信息,开展起了民宿业务。


对于城市民宿而言,喜欢的人,喜欢它能够使人深入体验当地文化与生活方式,还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城市民宿”这种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不喜欢者,主体是与民宿同一个小区的住户,他们认为民宿客人抢占了小区资源,给小区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看,经营城市民宿,实质上改变了房屋的性质,由居住改为商用。住宿服务业本身为特种行业,需要申请政府许可,获得消防合格证等方可经营,而新生的城市民宿在监管方面有漏洞,潜藏着安全隐患。此外,有些中、高端封闭管理小区驱赶民宿主,从小区本身的性质来看,也不无道理。然而因为这些问题就把城市民宿完全取缔感觉有点可惜。


现今,互联网上已涌现出了大小不一多个民宿出租平台,部分平台已获得资本的支持。如何规范这个新兴的市场,成了摆在眼前的事情。笔者认为,城市民宿发展可扬长避短,对待城市民宿堵不如疏,一味地堵不利于妥善化解业主与民宿主之间的矛盾。有关部门对城市民宿这一新兴业态需要更开放的态度,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通过调解、引导等手段把城里的民宿培养成为一个产业集群,推动这个行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城市民宿发展重在向好的方向引导,在规范行业的过程中,让民宿主在阳光下经营,也让民宿从业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可对开设民宿的区域进行区分,数量、面积进行限定,接入公安的身份信息识别系统等等,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新闻评论员,中国日报中文网“黄硕评论”专栏作者,“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黄硕评论”头条号作者,“黄硕评论”百家号作者,“黄硕评论”大风号作者,“黄硕评论”一点号作者,“黄硕评论”搜狐号作者,“黄硕评论”企鹅号作者,“黄硕评论”新浪看点号作者,“黄硕评论”网易号作者,“黄硕评论”大鱼号作者,“黄硕评论”东方号作者,“黄硕评论”快传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huangshuo_comments)作者,“@黄硕评论”新浪微博博主,“黄硕评论”新浪博客博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员和旅游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China.org.cn(中国网)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欢迎交流!黄硕评论邮箱/E-mail: huangshuocomments@yaho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