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撒哈拉:黄沙漫漫 何处安家

Zenith 环球地理志 2019-06-29

每想你一次

天上飘落一粒沙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文章内容概览:

1 地理特征

2 历史时期艺术作品

3 沙尘暴:从撒哈拉到亚马逊



世人知晓撒哈拉沙漠

大致有两种渠道:

①初中地理

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一大沙漠

②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


1 地理特征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

“Sahara”来源于阿拉伯语的发音

——阿拉伯语意“沙漠”


阿尔及利亚的沙漠 

(维基文件图片)


1.1 规模

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也是世界最热的荒漠

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

仅次于南、北极。

是地球最大的沙尘源

撒哈拉沙漠

东西长约4800公里

南北宽1300-1900公里

面积超过920万平方公里

与美国国土面积相当


1.2 范围

撒哈拉沙漠

横跨非洲北部

东起红海(Red Sea)

西至大西洋(Atlantic)

南达苏丹地区(Sudan)

和尼日尔河河谷(Niger River)

北接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

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阿特拉斯山脉

(国际空间站照片,EAS/20111205)

阿特拉斯山脉三维俯视图

(维基文件图片)


撒哈拉沙漠

可以分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中部阿哈加尔山脉

(Ahaggar Mountains)

提贝斯提山脉

(Tibesti Mountains)

和艾尔山脉

(Aïr Mountains)

以及最为干旱的比尔马沙漠

(Bilma desert)

和利比亚沙漠

(Libyan Desert)


最高点是库西山

(Mount Koussi,海拔3445米)

位于乍得北部的提贝斯提山脉

(Tibesti Mountains)。


最低点是埃及的洼地盖塔拉洼地

(Qattara Depression,海拔-133米)


摩洛哥沙漠


利比亚沙漠农田(圆形,利于360°灌溉)

(国际空间站照片,ESA/20110124)


阿尔及利亚沙漠和岩漠

(国际空间站照片,ESA/20110128


1.3 气候

撒哈拉沙漠

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炎热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0°C以上

最干燥的地方年降雨量不足25毫米


撒哈拉日出

撒哈拉日落


撒哈拉沙漠

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

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

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的南部非洲

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为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气候控制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干旱少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10l4ajj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

有效的阻碍了

从大西洋吹来湿润的西风气流

(国际空间站照片,EAS)


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阻挡了

湿润的东南信风深入大陆内部


1.4 地貌

撒哈拉沙漠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沙漠

 

这里

有高原和山脉

有沙漠和河谷

 

撒哈拉沙漠

主要是因风成过程而形成

由沙漠、砾漠和岩漠组成

沙漠最为广泛、有大面积分布

岩漠分布在中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

砾漠分布在沙漠和岩漠之间


阿尔及利亚沙漠

(国际空间站照片,ESA/20150627


阿尔及利亚岩漠

(国际空间站照片,ESA/20150627


撒哈拉岩漠

(维基文件图片)


撒哈拉之眼

——理查特构造(Richat Structure

一个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

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

同心圆状痕迹是硬度较高

不易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

理查特结构的直径约50公里

海拔高度约400米

整体看起来就像个菊石

内部相当平坦

只有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和空间站

才得见其全貌

理查特构造可能是地壳抬升与

侵蚀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

(国际空间站照片,EAS)


2006年以来

人们通过卫星遥感影像

发现撒哈拉沙漠数个保存完好的陨石坑


瓦尔克济兹陨石坑

(Ouarkziz crater)

位于阿尔及利亚西北

靠近摩洛哥边境

直径约3.5公里

形成于7000万年前

(国际空间站照片,EAS)


泰诺摩尔陨石坑

(Tenoumer Crater)

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

毛里塔尼亚境内

直径1.9公里、形状接近正圆

边缘高出坑底约110米

坑底被大约200到300米厚的沉积岩覆盖

约21400 ± 9700年前的更新世时形成

(国际空间站照片,EAS)

库卜拉陨石坑

(Kebira Crater)

位于利比亚和埃及交界处

直径约31公里

形成于2850万年前

(国际空间站,NASA)


绿洲陨石坑

(Oasis crater)

位于利比亚沙漠

库卜拉陨石坑向西50公里处

形成于1.2亿年前

直径约18公里

(LANDSAT卫星图片)



1.5河流与绿洲

撒哈拉沙漠大部分河流

都是季节性或间歇性

尼罗河是个例外

从中非洲横跨沙漠一直流到地中海。

地下的含水层有时会出露地面形成绿洲


撒哈拉沙漠河流示意图

沙漠绿洲

(维基文件图片)


2 历史时期


2.1 史前时期


300万年前

撒哈拉地区河流遍布、处处鸟语花香

(维基文件图片)


200-300万年前

撒哈拉地区开始干旱化

(具体年代有争议,有学者认为700万年前已开始干旱化)

(维基文件图片)


3.5-200万年前

撒哈拉地区

开始干旱气候与湿润气候交替更迭


2.2岩画时期

撒哈拉沙漠岩画分布众多

岩画是远古文明的结晶

反映了繁荣昌盛的远古文化


1850

德国探险家巴尔斯

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考察

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

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1930年代

法国地质学家达拉芒

来到阿尔及利亚南部

发现一些古代洞穴壁画

 

1956

法国人类学家亨利.诺特(HenriLhote)

带领一支科考队

在撒哈拉沙漠中部(阿尔及利亚)塔西利

和恩阿哲尔高原上

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

共计10000多张

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壁上,

五颜六色、鲜艳雅致

详细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一举震惊世界


亨利.诺特和岩刻

(维基文件图片)



今天在撒哈拉地区普遍发现岩画和岩刻

这些艺术瑰宝

具体绘制年代难以稽考

一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

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1.0-3.5万年前

“水牛时期”

(Bubalus Period)

俗称“猎人时期”

分布在

阿尔及利亚东南部、乍得和利比亚等地

主要表现为人们头戴圆型盔帽

使用棍棒、斧头、弓箭等工具打猎

(未见标枪)

出现的动物以单个动物为主

有少量大动物群

主要包括水牛、大象、河马、犀牛和长颈鹿等

(维基文件图片)


5000-9500年前

“田园时期”

(Pastoral Period)

又称为“饲养公牛时期”

这一时期的岩画表明

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

(维基文件图片)


5000年至今

地球轴心的偏转

导致气温上升和降雨减少

撒哈拉内部已变成今天大沙漠

是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

黄沙漫漫、何处安家?

仅在少量绿洲有一些居民

商业往来很少能穿越沙漠。


2500-5000年前

“马时期”

(Horse Period)

主要分布在利比亚

描绘马、马拉战车及勇士,

只见勇士握紧缰绳、挥舞着鞭子

手持武器,如矛、标枪、剑等


2000年前

骆驼时期

(Camel Period)

阿拉伯人将骆驼引入此地

骆驼从东往西开始扩散

表现为骆驼身上有红色装饰

骑在骆驼上的人挥舞着武器
(维基文件图片)


骆驼穿越沙漠

把北方地中海沿岸马匹

和工艺品运到南方

南方的萨赫尔王国出口黄金

和盐而富裕强大


沙漠绿洲成为商业中心

逐渐被北方的酋长们控制

造成了撒哈拉沙漠商业历史上的最大变化


今天

撒哈拉沙漠范围内

生活着250万

每人平均坐拥3.6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

属于阿拉伯语系的柏柏尓人、

图阿雷格人、撒哈威人和摩尔人

还有少量黑人种族:

图布人、努比亚人和卡努里人


3 沙尘暴

撒哈拉沙漠‍

受东北信风的控制

炎热、满载灰尘的大风

是沙尘暴的始作俑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10bdp2o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俯瞰撒哈拉沙尘暴

(国际空间站照片,NASA/20090709)


每年

信风从撒哈拉沙漠带走大量细沙尘

约6千万至2亿吨之间

迁移至万里之外

近年来

环境观测卫星监测到

撒哈拉沙漠沙尘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13283409m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向西

迅速扩散到北大西洋

给大西洋浮游生物带来丰富的矿物质

“染绿”部分大西洋海域(浮游生物浓集区)

到达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

为雨林的土壤不断补充养分



向北

横扫欧洲

给欧洲诸国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

(国际空间站,EAS/20030716)


关注微信公众号“环球地理志”

不一样的视角观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