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163k5zsh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子尧-腾讯视频)
《愚公移山》开篇:
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注释:冀州-指的是华夏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一,包括河北、北京至辽宁一带。
河阳-河是指黄河、阳是指河的北岸,河阳既黄河北岸、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河阳县,今属焦作孟州市。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1 太行山概况
太行山
又名五行山
王母山、女娲山等
展布于华北平原
与黄土高原之间
呈东北至西南走向
南北绵延700公里
东西横跨100公里
中国地形第二阶梯
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
北起北京西山
南抵黄河北岸
西接黄土高原
东临华北平原
习惯上
太行山分为三段
河南段称为南太行
河北段称为北太行
山西段称为西太行
太行山脉
中国地貌风水学上
称之为“青龙”
拱卫华夏民族母亲河
太行山脉
北高南低
东陡西缓
海拔多为1200-2000米
气势宏魄
由华北平原拔地而起
形成近千米高的悬崖绝壁
(@素材公社Victor)
绝壁边缘的山前断裂
隐伏于华北平原之下
导致地震活动频发
1965年邢台地震
是新中国以来第一次最强烈的地震
2 太行山脉隆升过程
巍峨的太行山
从沧海桑田
到万水千山
根据地质记录推断
25亿年前
一片苍茫大海
当时可能分布少量岛屿
(@维基文件图片)
2亿-25亿年前
地壳进入差异升降
导致了海水的进退往复
形成红色砂岩和灰白色灰岩
(@维基文件图片)
1.5亿-1.75亿年前
发生初始抬升
形成太行山的雏形
开始出现一系列小山包
(@维基文件图片)
5000万年前
太行山发生进一步隆升
估计抬升数百米高的山脉
(@维基文件图片)
1000万-1400万年前
太行山开始快速隆升
从近1000米的山脉
隆升直至今天
1200-2000米的太行山脉
(郭亮村@Mr Gold on flickr)
注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河南境内最高峰为鳌背山、海拔1929.6米,王屋山的天坛峰海拔1715米。
3 峡谷的形成
由于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东面临海
东面海风吹来
被太行山脉阻挡
夏季迎风坡多雨
(河流形成示意图@ Knuttz.net)
千万年来
日积月累
太行山的水
从山顶出发横切太行山脉
(山西陵川大峡谷@lachibum)
在断崖处形成瀑布
(云台山瀑布)
冲破重重岩层
向东喷涌而出
(太行大峡谷@林州旅游)
自南而北
形成系列河流
沁河、漳河、滹沱河、沙河
桑干河、拒马河、永定河等
汇入黄河与海河两大水系
河流带来肥质沃土
古人依河而居、精耕细作
开启了繁荣的中原文明
河流所到之处
由于河水切割作用
形成陡峭峡谷
壁立千仞之势
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峡谷峭壁
是穿越太行山
连接中原与晋土的天然通道
古人谓之“太行八陉”
注释:太行八陉(xing):自南而北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分布有重要军事关隘
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太行山脉
威武雄壮之势
历史人文遗风
造就众多风景名胜
吸引海内外游客
太行大峡谷
(@IFUUN)
(@驴友论坛)
太行山脉自下而上
山基
形成于25亿年前
条带状混合岩和片麻岩
山腰
形成于10亿年前
红色砂岩和页岩
太行山民就地取材
建造房屋的石板岩
山顶
形成于4.4-5.6亿年前
灰白色白云岩和大理岩
河流切割红色砂页岩层
造就气势磅礴的“红石峡”景观
红色峡谷与碧绿河水
组成一幅幅引人入胜的
“红岩碧水”山水画廊
焦作云台山地质公园
新乡万仙山郭亮村景区
林州太行大峡谷
邢台峡谷群
石家庄嶂石岩风景区
长治壶关大峡谷
均是“红石峡”类型的景观地貌
有些红色峡谷
与碧绿河水
交向成辉
(焦作云台山大峡谷@今日中国网)
另一些红色峡谷
突兀于天际
(石家庄嶂石岩地貌@新浪博客恒石视觉)
4 太行精神
长期以来
太行山区
山高谷深
天险地阻
太行山民
传承愚公移山精神
开山筑路、贴壁而凿
开启绝无仅有的挂壁公路
和“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挂壁公路
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
河南辉县
郭亮挂壁公路
回龙挂壁公路
郭亮村挂壁公路
开凿于10亿年前的红色砂岩
山西平顺县
穽底挂壁公路
虹梯关挂壁公路
山西平顺县穽底挂壁公路
开凿于4亿年前的灰岩中
山西陵川
锡崖沟挂壁公路
昆山挂壁公路
陈家园挂壁公路
(锡崖沟挂壁公路@搜狐陆建华)
太行山脉
雄奇峻险
四季景色变迁
游客流连忘返
(云台山玻璃栈道)
太行山的春
太行山的夏
太行山的秋
太行山的冬
太行山冰瀑
太行山脉
传承给世人
红山碧水
愚公移山
“双重财富”
世人
大而化之
对于自然万物
永怀敬畏之情
佑护万水千山
千里巍巍太行山
红岩碧水白云间
八陉古道路漫漫
峰峦叠嶂水潺潺
后记:
穿越太行山
自驾游路线颇多
愚以为
比较好的自驾路线
应该包括以下两条
①河南林州出发®林石线®太行山大峡谷
®石板岩镇®石高线®井底村®古石线
®山西穽底挂壁公路(神龙湾)®山西平顺
这条线路不必进入太行大峡谷
沿途峡谷风景就是典型的大峡谷
②郑州出发®武云高速®薄壁镇东沈庄村
(宝泉景区东侧)®宝上路(沿太行山而上)
®宝泉村®薄平线®潭头村®平甸村
®县道761®马圪当乡®陵川县城
这条线路建议不进宝泉景区
无论那条路线
均有太行归来不看山之情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吴忱等. 华北平原古河道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29.
②程世秀等. 太行山-秦岭中、新生代板内变形及交接转换机制. 地质论评, 2014, 60(6): 1245-1258.
③李庶波等.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 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39(3): 460-469.
④罗照华等.太行山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与华北大陆岩石圈巨大减薄.
地学前缘, 2006,3(6):52-63.
⑤王辉等.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 北京大学学报,2017,098:1-10.
⑥杨文涛等. 中生代济源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秦岭-太行山隆升作用的响应. 地质论评, 2014,60(2): 260-274.
⑦章余银等. 太行山南部前寒武纪红层的岩石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探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12(2): 8-21.
环球地理志
Earth-Sci
关注地球科学
探索宇宙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