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为何如此看重“美丽”

2018-02-09 全国青联
点击上方“全国青联”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新征程作出总体部署,“美丽”一词首次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


什么样的中国是“美丽”的?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总书记的动情描述,反映的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全面小康”离不开“美丽中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团审议时,就已讲明生态环境之于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中,是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重大战略安排。


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提升,对环境的要求也在增长。与此同时,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达300余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 46 33357 46 15347 0 0 8700 0 0:00:03 0:00:01 0:00:02 8700度被写入五年规划。


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阶段目标中对生态文明的要求: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领域的“不平衡”,显现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人口和资源的不平衡、人与自然的不平衡。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解决主要矛盾,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什么是优质生态产品?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未被污染的土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列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突出了实现永续发展的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如今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引领着中国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这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次赴外地考察时就这样告诫大家。2013年9月,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说:“这些年,北京雾霾严重,可以说是‘高天滚滚粉尘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2万字的十九大报告没有提及GDP翻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对此解读说,这并非不要经济增速,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在专家看来,这一战略决策正是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留出空间。


习近平在河北有关雾霾治理的一番勉励,给那些纠结于GDP与环保之间的地方官员指明了方向。他说:“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


抓环保就是抓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四个方面的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列在首位。在“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逐渐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在2017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生态环保被反复提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明确了工作重点:“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方向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必将在中华大地上结出丰硕果实。


用“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中国”


2017年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甘肃3名副省级、6名正厅级官员受到处分。到现在,祁连山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已有16人被批捕。这场“最严环保问责风暴”,被舆论称为中国环保事业“长出牙齿”的典型样本。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仅祁连山一地,他就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领域在过去五年的另一项“深层次变革”,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制度,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奠定了基础。


《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做出制度性安排;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两高”司法解释降低环境入罪门槛、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始试点……“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正在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力武器。


自2015年底启动河北环境保护督察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用两年时间分四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督察全覆盖,共受理群众举报13.5万件,问责共计超过1.8万人,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2017年5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思想,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不仅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方向性要求,也列出清晰思路和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生态文明蓝图已然绘就,“路线图”和“施工图”日渐清晰。


习近平按下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快进键”,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在脚下铺展。



来源|学习进行时

校审|袁 帅

编辑|王龙伟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王沪宁:扎实做好党的群团工作 动员广大群众建功新时代

2018年共青团工作这样做

把共青团锻造成新时代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青年的楷模 学习的榜样

青年,总书记有话和你说

您的爱心已送达2000名困难学生

全国青联常委会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交流

青联委员要走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前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