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寒”你的,我“暖”我的

铭毅天下 铭毅天下Elasticsearch 2024-03-20

2022年8月23日,一个本该夏末秋初的高温天气,华为老大任正非老爷子的《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内部讲话如晴天霹雳,整个程序员圈子因此而沸腾起来。

“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瞬间上了热搜。

任总的内部讲话只仅给出了华为公司解决方案,无非是“开源节流”、“不讲故事、讲实现”、“裁掉边缘业务、边缘部门”。

这是内部讲话,从实际效果看,引起了全国甚至全球的热议。“寒气”的杀伤力已经有目共睹。

但,传给每个人之后呢?任正非没有说,因为 19.5万人的大厂华为,任总只是决策层、战略层,执行层面的事有大把下属来落地。

作为你我的“芸芸众生”,能对寒气做点什么?

“袖手旁观”、“隔岸观火”最终都无异于“坐以待毙”。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如下的内容,仅是我的不带评论的一家之言。

1、寒气有多凶?!

不做评论,仅以事实说话。

2、多读书——预防“寒气”

如果说任总能统揽全局、预见未来。我们能不能比他站位更高?这的确太难,或者不可行!

那历史上有没有人更厉害,值得我们去学。如果说下面提及的历史人物更厉害,我相信不会有任何人反对。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开篇提到,“人为什么要爬山?”其实没有答案,唯一可信服的答案是“山就在那里!”。

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同样的道理做一下知识迁移,书就在那里、知识就在那里、我们期望的干货就在那里。

每次当我感觉迷茫的时候,随意翻翻买过的书,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感觉像是“嚎啕大哭的小孩看到了棒棒糖,之前的为什么哭、哭什么都不重要,扑上去夺过棒棒糖含在嘴里,刚过去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我甚至有一种观点——我们当下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如果没有找到,那就是书没有找对,继续换一本读就是了。

8月份,我们对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这其实印证了孙子兵法的策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对方的一切打法、战法的结果为我所用,不费一兵一卒,照样能获得大胜、甚至全胜是我们所追求的。

3、自我保暖——抵御“寒气”

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扎实的编程基础是基本功;

坚实的算法功底是基本功;

力扣排名是基本功;

规范的编程习惯是基本功;

敏锐的商业洞见是基本功;

数据分析能力是基本功;

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是基本功;

......

基本功不可以也不可能速成,都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

返过来说,具备了这些能力,也就具备了所谓的“不可替代性”,至少“可替代”的优先级极低。

而扎实基本功的习得别无他法,唯有“刻意练习”!

在强大的自律面前,内卷一文不值!

“内卷”这个词是近几年才流行的。流行到什么程度,一切涉及“竞争”、“多于一个人参与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卷”。

高考我们说“真卷”,那么多人考,好学校那么少,甚至还有地域不公平.....

考研我们说“卷”,学生不想就业,靠3年研究生缓冲就业压力,“卷死了”......

假期去海边,“人像下饺子一样,卷死了”......

早晨起“早”挤地铁、赶公交,都得小跑,否则赶不上,“人真多,大家都起那么早,真卷”......

同事晚上下班没回家,“卷死了,都TM下班了,还在这干什么"......

“卷”是万能的,任何语境、和任何人聊天、哪怕聊再少的几句话,只要加上“卷”,都能多聊几分钟......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会惊呼“不对啊”!

  • 曾国藩考了7次才中秀才,如果他在第二、三次甚至后面第五、六次说一句“卷死了,老子不考了”,就不会有晚清第一名臣的美誉。倘若没有曾国藩,清朝可能得早灭亡几十年......

  • 古代科举比相比于现在高考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一方面:古代每3年一次科举,考不上就要再等下一个三年、六年;现在高考一年一次,还有春季高考、还有专升本等;

另一方面:秀才占所有童生的录取比10%,举人占所有童生中录取比:0.3%,进士占所有童生录取比:0.03%。而985、211高校的录取比例为全部考生的7%左右(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到底哪个难?自不必多少。拿数据说话,古代人比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卷”。

当“卷”已然成为口头禅,天天挂在嘴边并不利于也不能破局。

如何破局?我思考了很久,也行动了很久......

自律是抗内卷的利器。因为“短视频”当道、“流量”为王,能雷打不动、坚持每天做一件事情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一口井挖“一分钟”、“五分钟”、“一天”的人可能会很多,但是挖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的人几乎没有。

因为刚开始太卷了,人很多,没有水,看不到“收益”,得不到即时反馈,很多人自动就会放弃了。能坚持下去、持久挖下去的人自然会喝到甘甜的水,并最终获得胜利。

长期主义终将是“笨人”的胜利!

如下是我今年跑步公里数,跑步本就是锻炼自律的绝佳方式。

跑步的时候,我脑海经常会冒出一些脑洞极大的问题。

比如:

1、如果10年只允许发一次朋友圈,我会发什么?

2、跑步的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知道跑步能健身,为什么年轻时不跑?

3、广场舞既然不分年龄、不分性别都能学会,且跳的还都不错,它的方法论适合编程吗?

并且我悟出一个道理,我们人生会有多种曲线,但大多都有跌宕、起伏,唯有跑步和写作的曲线是在缓慢的上升的。

我们跑步的公里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我们公开写作的阅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两项技能会类似老中医,越久越值钱,不存在所谓的“35岁危机”问题。

我经历过N次考试的失败,才发现付出过比别人N倍的努力,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我曾经无数次想扭转这种现象,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已步入职场,基本不再需要考试来评定自我。

经过职场10年+的锤炼,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最终发现也不得不承认,我自己是个笨人,学东西比别人慢不少是不可逆的事实。一个知识点别人一听就会,我得听2遍,做一遍笔记、还得敲2-3遍才能记住、记扎实。

这种笨方法大家通过我的博客和公众号文章可见一斑,好多都是我在企业里遇到的问题或别人咨询的问题,我记不住且怕忘记,所以花了很多时间梳理。

笨办法用了10年,后来才知道有个词叫“长期主义”。雷总的年度演讲的金句“你所经历的所有挫折、失败,甚至那些看似毫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都将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我听了之后不明觉历、捶胸顿足、感慨万千。是啊,“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做的一切,没有人知道,但“时间”在看,它在遥远的地方等着我们,给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的我们以丰厚的奖赏,只是,这个时间可能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好多人半途而废、迷失或者走错路,没能走到终点.......

4、抱团取暖——逼退“寒气”

当朋友圈超过3000人+后,看朋友圈会变成耗时的行为。个人不成熟的观察是:大家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工作、事业等,忙里偷闲、不亦乐乎.......

我自己组建的社群或圈子后,发现相同领域的N多人的技术交流、技术探讨总会有火花、总会有惊喜!这种超越了公司、组织的跨地域甚至跨国家或地区的交流,会让人脑洞打开、视野非常开阔。

我们不再拘泥于自己固定的地域,间接实现了技术融合,让问题不再成为“无人问津的闲云野鹤”,而是成为可落地实施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很难,但,很有趣。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力量!的确,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抱团取暖,才能逼退所谓的“寒气”。

5、针对今年形势,关于简历和求职建议

  • 第一:谨慎离职,除非有下家。

大环境不好更是如此。

  • 第二:简历中不要有太明显频繁跳槽经历。

如果跳槽频繁建议只写近期一个或者两个公司。其他hr问就说,不问就不说。

  • 第三:做到手里实时有最新简历。

也就是说要频繁更新自己的履历,每完成一个产品线上线,记得更新下简历。

  • 第四:简历中多提炼出可量化的指标数据。

比如:参与项目规模、集群规模、团队人数、数据量、经费数。大的项目经历与小的不可同日而语。

  • 第五:突出自己做的贡献。

提出某方案,提升多少。或者整合提出xx架构或者某调优,优化多少。

  • 第六:简历要凝练,言之有物、直击要害。

让面试官有可以想象的空间。否则不会有面试机会。

  • 第七:学历如果不是211、985,建议学校放在最后写。

优先突出个人技能和项目经历。

  • 第八:有开源作品、牛逼认证、github、个人网站、博客要放在醒目位置。

如果博客啥的一年不更新一次或者博客都是消极负面和技术无关的,不用放上。放反而减分。

  • 第九:公司对咱们有流调,咱们也得提前查查公司评价。

尤其关注有没有爆雷、裁员风险!避免自己踩坑。

裁员不可控,我们一定要夯实基本功(多总结、多反思、多写博客、多积累,为了自己而工作,而不是公司承诺的永远无法兑现的梦想,996的间隙也得多读书)。

让工作找我们,不是我们找工作!

  • 第十:简历要诚信,不要造假!

6、小结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去它Y的,让“寒气”来的更猛烈些吧!

记住,你“寒”你的,我“暖”我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