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没法解释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丨Lens新知

2016-07-11 壶小胖儿/编译 WeLens


编者按: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这么一句台词:“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小镇,有那么多酒馆,而她偏偏走进了我这家。”接下来发生的爱情故事,就是基于这个巧合展开的。对于巧合,大家都不陌生,它神秘难测,且无法解释,然而一旦发生,就会指引着我们做出接下来的人生决定。今天要讲的,是一帮专门研究巧合的科学家。


1944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某天,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的一名英国士兵被飞溅的导弹碎片击中晕倒了。当时当刻——据他后来回忆,在他蒙茅斯夏的老家,“我妻子刚吃完午饭,正在洗碗,我的小女儿——只有2岁半,对她来说,‘爸爸’只是个名字而已——正在厨房的地板上玩儿砖块。突然之间她站起身,走到我妻子身边,说:‘爸爸受伤了。’然后走回砖块边继续玩儿起来。”


令人汗毛竖立的巧合!而在心理医生伯纳德·贝特曼所著的《与巧合相连》(Connecting with Coincidence)一书中,这只是茫茫巧合大海中的一个小案例而已。贝特曼是耶鲁和斯坦福大学科班出身,近些年,他走上了一条和同行相悖的道路,开拓了“巧合学”这一跨学科研究。


“巧合学”最初可以追溯到卡尔·荣格提出的“共时性”(Synchronicity,又译为‘同时性’)现象。在这位瑞士心理学家的定义中,当对应于内在与外在、有形与无形、精神与物质世界的两个或更多事件发生“非因果性”的联系时,在某一瞬间,自然与心灵合二为一,同步巧合的“共时性”现象就发生了。荣格写道:“共时性揭示了主观与客观世界之间有意义的关联。”


听得有点晕眩对不对?我们可以看一下贝特曼对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在过去许多年中,贝特曼收集了大量巧合事件(可以在他的网站上查看:),并将它们分成不同种类,相信许多大家都亲身经历或者听说过:


**同步事件(Synchronicity):心理与人际巧合


贝特曼将这类事件的特征描绘为:脑海中的想法与外部事件令人惊奇地发生对应,二者间没有明显因果关系。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天,你突然想起了20年前的小学数学老师,结果就在同一天,你在家附近的超市碰到了她。




**天赐良缘(Serendipity):行为的巧合


这类事件是指你在需要某一件事物时,虽然不知怎样能得到它,却刚好得到了它。


贝特曼身边就有一个例子:他有名学生,几年前正在寻找文化人类学研究助理的职位,却屡屡面试失败。有一天他参加马拉松比赛,他的妈妈在人群里为他加油,同时和身边的人攀谈起来,结果这个人正好要雇一个该领域的研究助理——嗒哒~儿子的工作就这样解决了。


这样的事频繁发生,贝特曼推测也许生命中“内置”着类似的GPS系统,让我们在无意识中不停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研究证明,小白鼠脑部海马区的活跃细胞确实能提示它们在笼中所处的位置——生物体内可能内置着某种GPS,但这仍解释不了这种看不见的“导航功能”。


**序列事件(Seriality):一连串类似事件


这是指客观世界中给人留下印象的一连串事件,它们之间没有明确联系,却令人难以理解地同时发生。最典型的是一系列科学发现的同步性:比如贝尔和格雷在1876年同时发明了电话;1773和1774年,席勒和普里斯特利分别发现了氧气


**感知他人(Simulpathity):遥知他人痛苦


文章开头提到的二战事件显然属于此类。贝特曼发现,这类事情最常发生在长相和性格都相似的双胞胎身上,有时也发生在其他亲属之间。不同于同情心,在这类体验中,感受的主体并不知道对方当时正在经历痛苦。


再一次,贝特曼本人经历过类似事件(或许这是他为啥成了巧合学研究者的原因):1973年的一天,他突然倒在了自家厨房地板上,感到窒息难忍——后来他才知道,几乎在同一时刻,他的父亲因为吐血窒息而亡。


**实用巧合(Instrumental):刚好符合需要


这类巧合和“天赐良缘”很相似,只不过它没有直接回应着人们的需要,而是暗示着人们该做出怎样的决定。比如一名经常遭受家暴的女性刚刚原谅了丈夫,同意让其回家来住,就在丈夫回家前,她接到了一通误拨的电话,电话那头刚巧是名也长期遭受家暴的年轻女子。两人简短聊了一会儿,“这个女孩让我明白,我的决定是错的。后来我见到丈夫,立刻告诉他我改主意了。”




关于巧合的发生原因,一直以来存在多种解释。最为流行的一种是“巨数法则”:只要样本数量够大,任何看起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发生。关于巨数法则,最经典的是“生日问题”:在一个房间里至少要有多少个人,“有任何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就高于“没有人同一天生日”?答案是23人——一个看起来小得让人吃惊的数字,然而通过数学计算就可以得出。


当然,如果对于巧合的解释这么简单,贝特曼就没有太大的研究余地了。在他看来,巧合学研究需要将概率、心理、信仰因素等都考虑进来。而且,重要的不是它为何发生,而是它的发生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之一,在于它会决定人们未来的决定。事实上,几乎任何人都有某种内置的“神观”,巧合触动了这种神观,让人觉得“冥冥之中”有什么在指引着自己的行为。比如贝特曼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妇女:她是个寡妇,打理花园的时候弄伤了手指,去医院治疗时不得不让医护人员切断了结婚戒指。她把这视作来自亡夫的讯号,“他在告诉我:没关系,你可以继续往前走一步,和其他人去约会了”。


听起来,这名妇女其实心里早有决定,却迈不出这一步,巧合刚好为她提供了一个借口。而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实在太频繁——我们总是在依赖自身之外的因素做出决定。想一想小时候,当你喜欢一个人,挣扎着是否要去对他告白时,你有没有揪下一朵小花,数它的花瓣,然后靠单数或者双数做出决定?




有些时候,同样的巧合,对不同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比如贝特曼的一个朋友,他婚姻触礁,正思索是否要离婚。有天,他在酒吧里巧遇初恋女友,并将这视为重归婚姻的信号。这让贝特曼很吃惊:为何这不是一个让他离开妻子、重寻激情的讯号呢?很显然两种解释都可以,但只有一种暗合了他潜意识中的想法。


现在,还有些人提出,巧合能让我们用更开放的方式去理解自我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理查德·塔纳斯提出,人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初理解和现在是不同的,他用两个同心圆解释了这个理论:




塔纳斯指出:里面的圆代表自己或自我,外面的圆圈是世界。过去,两者之间的屏障是不实的,而在现代世界观中,自我与外界被一条实线隔开了。


在过去,如果一个人心中想着一个自己没见过、或者是很多年没见过的人,而这个人意外出现在面前,人们通常会认为,所思所想和事件的发生确实存在关联。同时,古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人力之上,有神、天意或者其他高于人类的力量支配着事情的走向。而在今天,人们只会说一句:“巧合罢了。”——换句话说,“超自然”的可能性很轻松就被排除掉了。


然而,无论对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关系秉持怎样的态度,在人们真的找到能够解释巧合的方法之前,我们似乎仍旧要受这种非理性因素的支配,来决定下一步的所作所为。至少了解了这点,我们也算是多了解了自己一点。


你遇到/听到过哪些类似的巧合事件呢?


来源:theguardian.com, scientificamerican.com

插图:Mariery Young

编译:mint


阅读作者其他精彩文章:

18年前,一场保姆杀童案……海明威特烦恼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讲笑话了?时光里,只有你和我生命淳朴而脆弱,他用画笔把一切凝固了下来失踪的女孩,电梯和臭名昭著的酒店喂饱家人,填充灵魂作为人,我们所能经历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雪国列车犯罪现场清理员的秘密生活“我只会‘干杯’这个词,于是我们一天50多次举起酒杯”一个人可以放声大哭,但却没法独自欢笑啊!|可口可乐公司与抱错了的大腿|乡土料理:看饿了肚子,也看饿了心一封38年前的老信,一个可能没有结尾的故事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分你一勺尝一尝吧你有多久没有拥有一个秘密了?去博物馆看真迹?我就呵呵了好莱坞明星都爱吃的中餐到底是什么?|当大叔开始做梦,全世界都会为他微笑人生可能既快乐,又充满意义吗?穷人为何总是把自己的生活弄得雪上加霜?为何人生应该“得过且过”?你为什么和爱的人无话可说?



点击观看“重逢岛”原创视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t0306cmmiu0&width=670&height=502.5&auto=0


▼ ▼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