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可能既快乐,又充满意义吗?

2016-03-14 WeLens


壶小胖儿


常能听到为人父母的人说:“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能快快乐乐的。”但他们很少说:“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能过上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寻找意义,仍是生命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恐惧“无意义”,“无意义”会让我们垂头丧气。但我们所说的“意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为何这么强烈地渴望它呢?


咱们从最后一个问题开始谈起吧。如我们所知,“快乐”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有时含义是相重合的。也许人生具有意义是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前提,那么,追求意义本身就是实用主义的,是追求快乐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常见到有人为了追求意义而抛弃快乐,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最近,我和几个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同事一起对“快乐”和“意义”尽兴了量化调查,调查结果将在2016年8月发表在《正向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上。我们对将近400名年龄在18到78岁之间的美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我们让参与者评估他们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拥有意义,又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快乐。我们并没给快乐和意义下定义,参与者可以凭借他们自己的理解作答。我们还问了其他一大堆问题,希望能找出哪些因素和快乐有关,哪些又和意义有关。


和我们设想的相同,决定这两种感受的许多因素是相同的——几乎高达50%。但我们也找出了五组分别对意义和快乐产生作用的元素,它们告诉我们:在某些时刻,人生的追求确实会分道扬镳。




第一组因素关乎“获得你想要和需要的东西”。对欲望的满足可以带来快乐感,但它对增加人生意义几乎没有作用。生活舒适的人无疑更快乐:快乐的人说他们有足够的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外,“健康”能带来快乐,但却不能满足意义。健康的人无疑比病怏怏的人更快乐,但病人的生命也可能充满意义。人们的情绪时常在“感觉不错”和“感觉不好”之间转换,但这类感受很少对意义产生影响。


第二组元素关于时间。在时间维度上,意义和快乐的感受差异极大。快乐关乎当下,意义则关乎未来——或者更准确地说,关乎是否能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一个人花越多时间思考未来或过去,他就越会觉得人生有意义,但也越不快乐。与此相反,只想当下的人总是很快乐。总结来说:快乐关乎当下的需求得到满足;意义则关于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为一个完整而一致的故事。


这一点可能就解释了人们为何那么在乎追求人生意义:快乐似乎总是转瞬即逝,而意义却能为长久的快乐提供比较稳定的保障。人们可能本身对“快乐”充满怀疑,觉得它并不可靠,所以希望培育一种具有更长期效果的“意义”。




第三组元素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相关。毫无疑问,人际关系对于快乐和意义来说都至关重要。感觉被这个世界抛弃并且孤单的人,不会快乐,也觉得没有意义。但是,意义来自为其他人做出贡献,而快乐来自其他人为你做出贡献。我们常听老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现在看来,这句话并非是对的。


在问卷中,我们让参与者把自己定义为“给予者”或者“索求者”。给予者们的意义感明显较高,快乐感却较低。相反,那些把自己定义为“索取者”的人往往更快乐,意义感却没那么高。


此外,社会纽带的强弱也对快乐和意义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朋友一起消磨时间能使人快乐,但却不能让人感到有意义。相比之下,和爱的人在一起能带来更高的意义,却和快乐无关。关系纽带的强弱可能是关键原因:朋友们在一起通常可能只是找找乐子,可和爱的人在一起却并不总是愉快的——大多数时间,你们都要处理生活琐事、相互照顾,有时可能还要用心修复出现裂痕的感情。因此它很少带来快乐,而更多带来意义。




第四组因素和挣扎、困难、压力相关。总得来说,它们都代表着低快乐,高意义。我们在问卷中问道:最近你经历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事情。结果显示,经历了许多好事的人既快乐,又觉得人生有意义;而那些经历了好多坏事的人虽然不快乐,却觉得人生愈发充满意义了。可能退休的经历是最好的例子:随着工作停止,压力减小,人们觉得更快乐了,却失去了意义感。


那么,人们会不会为了寻找意义而“自作自受”呢?事实确实如此:人们会刻意做一些困难和不确定的事情。人们总是在人世间寻找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最后结果的总和可能几乎为零,也没带来许多快乐感,而在这过程中,意义感却得到了不断存储。


最后一组因素关乎个人身份认同。那种能“表达自我”的行为能增加意义感,却与快乐没太大关系。我们列出了37件事(比如上班、运动和灵修),让人们评价这些事是否能表达自我,其中只有2种(社交,参加派对)和表达自我无关,但却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也许可以这样总结:快乐总是自私的,它与满足欲望和让别人为你付出相关;而自我和意义更相关,表达自己、定义自己、建立良好的名誉和从事表达自我的行为,都能带来意义感。


也许我们应该回到一个问题:生命究竟是什么?我记得在2013年时,我读了一本叫做《生命如不朽繁星》(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的小说,其中一个场景中,女主角无所事事,于是开始读她妹妹的一本医学大辞典。在“生命”的定义上,她画下了红圈:“生命:一组重要现象的组合:肌体、器官组织、运动、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我们都知道,生命不过是一组化学现象,人与人之间几乎差异寥寥。生命不过是种物质性的现实而已。


因此,追寻生命的意义,其实上是在“意义感”本身。我们不满足于只了解生命的辞典性定义,我们希望生命能充满价值,更被纳入一种更高尚和不可触动的范畴。


作者:Roy F Baumeister

编译:mint

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作者其他精彩文章:

18年前,一场保姆杀童案……海明威特烦恼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讲笑话了?时光里,只有你和我生命淳朴而脆弱,他用画笔把一切凝固了下来失踪的女孩,电梯和臭名昭著的酒店喂饱家人,填充灵魂作为人,我们所能经历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雪国列车犯罪现场清理员的秘密生活“我只会‘干杯’这个词,于是我们一天50多次举起酒杯”一个人可以放声大哭,但却没法独自欢笑啊!|可口可乐公司与抱错了的大腿|乡土料理:看饿了肚子,也看饿了心一封38年前的老信,一个可能没有结尾的故事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分你一勺尝一尝吧你有多久没有拥有一个秘密了?去博物馆看真迹?我就呵呵了好莱坞明星都爱吃的中餐到底是什么?|当大叔开始做梦,全世界都会为他微笑欲望应该被治愈吗?


戳上方书封可查看更多内容:)


本期视觉和Lens的其他读物

在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淘宝、机场中信书店

和各大城市书店均有销售,详见:购买渠道

业务合作请联:newmedia@lensmagazine.com.cn

投稿应聘请联:editor@lensmagazine.com.cn

市场合作请联:marketing@lensmagazine.com.cn


点击书封可看各期简介











▼ ▼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京东购买《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