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咖啡爱好者,都在等这家店开到自己的城市|BLUE BOTTLE
品 / 牌 / 故 / 事
- 05 -
Apple 的发布会过去没多久,被比作咖啡界“Apple”的精品咖啡品牌 Blue Bottle 也来了个大新闻:正式被雀巢公司收购了。Blue Bottle 本来是小众的代表,而这个消息一出,更加让人感受到:喝一杯星爸爸就让人满足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
喝拿铁?美式?还是喝 Espresso?随着灌入我们胃中的咖啡越来越多,这类选择早已不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大多数人都已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并选择自己习惯的味道。
如今的咖啡爱好者更为嘴刁,大家不再满足于“摆脱速溶咖啡”的层级,而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自己手里的咖啡产地是哪儿,烘焙程度如何,咖啡豆是否新鲜……
Blue Bottle,凭什么征服越来越讲究的人们?
2002 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 Blue Bottle,现已在纽约、东京、洛杉矶等城市开设了 38 间门店。据说,在买咖啡的高峰时段,Blue Bottle 门前排队的阵势不亚于新 iPhone 发布时的样子。
与之人气相反,Blue Bottle 的招牌很低调,通常就是店门上方标记着一个蓝瓶子图案,没有“咖啡”字样。
Blue Bottle 东京清澄白河店
所以,当你注意到它、并决定走进去看看时,那场景会显得非常轻车熟路,仿佛你已是这里的熟客。
Blue Bottle 店内的装潢也很现代,一副极简主义的模样,却又不失温度,譬如爱用木制桌椅、菜单,手冲咖啡工具很考究,店员们很热情……整体的氛围轻松又 chic,正像那“毫不费力的时髦”。
不过,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Blue Bottle 也会对门店进行微妙的风格调整。
例如,在东京中目黑,Blue Bottle 改造了一栋三层楼的旧电器厂房,内装保留了它灰色的水泥地面以及高高的天花板,并搭配了同样高挑的绿植 👇
Photo from IG @thirdwavenearme
在纽约布鲁克林 Dean Street 的 Blue Bottle,则是所有门店中最迷你的一个。它坐落在安静的街角,店内采用了暖色调的装潢,看起来很 cozy 👇
Photo from IG @claymclachlan
但是,大部分 Blue Bottle 门店都有共同设定:没有Wi-Fi,没有电源接口,没有过于嘈杂的音乐。
创始人 James Freeman 说:“在咖啡店里,人们会坠入爱河,也会进行深入又重要的谈话,人们或许会遇到他们将要共度一生的人,或许会遇到最好的合作伙伴,或许两者都会遇到。所以,开咖啡店意味着重大的责任。”
他希望人们在 Blue Bottle 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与咖啡师聊天,尤其欢迎探讨咖啡问题。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是去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Blue Bottle 凭什么让人们离开手中的屏幕,去专注地喝咖啡?
先来看它的菜单,非常纯粹,没有类似“抹茶拿铁”“榛果摩卡”以及各式混入花果名字的咖啡,拿铁就是拿铁,摩卡就是摩卡。
Photo from IG @claymclachlan
如果是滴滤咖啡,就会标明咖啡豆的产地:有混合豆子,例如招牌 Bella Donovan(混合了非洲柑橘和印尼豆),也有单一产地的豆子,例如埃塞俄比亚、也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每种的口味都有微妙的区别。
Photo from IG @ayuaryuli
所有咖啡豆都是 Blue Bottle 直接从世界各地的咖啡农手中买过来的,没有经过任何中间商,并且很多豆子是有机的,非常环保。
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农场,Blue Bottle已在这里买了三年豆子
James Freeman 说:“我觉得供应咖啡是很神圣的一件事,需要非常认真对待。”
所以,Blue Bottle 呈现的,一定是烘焙完成后不超过 48 小时的咖啡豆。“不同种类的咖啡,抵达‘好喝巅峰’的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想尽快把咖啡交给客人。”
在很多家 Blue Bottle 的店内,都特别设置了烘焙咖啡豆的小工厂。在一些门店里,Blue Bottle 还设置了品尝区域和 workshop,让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咖啡。
更吸引人的,大概就是 Blue Bottle 的咖啡器具。James Freeman 很喜欢那些老老的、旧旧的东西。比如日本流行的虹吸壶,带着化学实验室的气质,让咖啡粉与水慢慢融合 👇
东京青山的虹吸壶
还有那些来自上世纪 50 年代的咖啡机与烘焙机……
另外,Blue Bottle 在布鲁克林的一家店还拥有一套日式冰滴咖啡机,它慢悠悠地滴着,喝一杯需要等上 8-12 个小时。
Blue Bottle 的产品也一直在更新。如今已推出新的轻食菜单,还有很方便带走的易拉罐装冰咖啡,和各种周边……
“对我而言,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创造美味才是最重要的。” James Freeman 说,“确实,总有一些人没有时间坐下来等一杯咖啡。不过,我们无所谓,因为我们就是不适合那些人。”
说到底,James 本人最在意的还是咖啡。他更愿意花钱去雇佣咖啡买手和烘焙师、不断提高咖啡的品质,就算这样会影响 Blue Bottle 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没关系。
Photo from IG @dtvnphotography
比起连锁咖啡店主导的第二波咖啡浪潮,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中,人们更关注一杯咖啡最本质的问题:好喝,还是不好喝。Blue Bottle 则被视为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先锋。
创始人 James Freeman 咋一眼看上去没有那么“先锋”。他身材微胖,总是戴着眼镜,本身就有一些 geek 气质👇
从 12 岁开始,他就一直在学习单簧管,并且做着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咖啡只是兴趣爱好,他会在家里烘焙新鲜的豆子,然后去周六集市和当地农民一起“赶集”。
后来,James Freeman 所在的公司被收购了,他也被遣散……拿到一笔遣散费之后,他想,要不就试试做咖啡吧。
“日本喫茶店对我的影响很大。” James Freeman 说,“它们并不时髦,却有着深深的人情味。” 所以,Blue Bottle 还提供订咖啡豆的服务,就像订牛奶一样,在固定时间送到家门前。
他还提到了日本的一个概念“拘り”(kodawari),相当于我们说的“执念”,即便是再小的细节,也要投入全身心,以追求完美。
Freeman 确实如此……比如他绝不允许自家的 Espresso 被打包带走,因为纸质的外带杯会影响口感。
Video from IG @chasetheflavors
有人曾对他说:“在你们越来越受欢迎、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要怎么维持咖啡的品质呢?我真的担心你会很难办。”
Freeman说:“思考了他说的问题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根本不存在‘维持’这件事,试图紧紧抓住某件事、让一切保持不变是无效的。更可行的办法是去改进,是想办法让一切变得更好。”
大概正因为如此,那些耐心等到 Blue Bottle 咖啡的人,还是愿意再等一次,两次,三次……
▼
如果你想分享品牌的故事
请联系以下邮箱
stories@lensmagazine.com.cn
▨
“品牌”听着很商业,但本质是人——做的人、用的人、看的人。Lens 一向对人感兴趣,于是尝试去探寻那些有趣品牌背后有趣的人和故事,用 Lens 的角度和气质去看、去问、去述说。
更多品牌故事
01- 三宅一生:“他的设计不时髦,却让有品味的女士更迷人”
02- Blancpain:“人生总会完结,可是唯独海,完结不了”
03- 优衣库:“你有没有发现,穿优衣库的人越来越多,但谁也不怕撞衫?”
04- Lemaire:“与爱人一块工作,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图片来自IG @bluebottle 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整理:咬咬
Reference:
Slate: Genius Barista Tech investors thinkthey’ve found the Apple of coffee
Citizensofhumanitymag: James Freeman
Sprudge: We Talk Funding, Expansion, AndJapan With Blue Bottle Founder James Freeman
Americanexpress: James Freeman of BlueBottle Coffee: A Pioneer in the Slow Coffee Movement
Fortune: Blue Bottle: The best coffee youmay ever drink
Businessinsider: The founder of SiliconValley’s favorite coffee chain explains why he’s obsessed with Japanese café
▼ 点击观看“重逢岛”原创视频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41toksm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微店购买《视觉012: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