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孟子》开篇:体悟“千古一问”中的人生智慧

方略书院 方略书院 2020-09-15

【前言】数千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四书”的开篇都讲了什么? —《孟子》开篇

作者:许平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的开篇是“梁惠王章句上”。其开篇共有7章。因文字较多,原文不全摘录了。其第一章原文如下: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上面一段话译成现代话的意思是: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呢?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呢?’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才对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开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表达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孟子开篇七章均是谈论治国、理政的,所以说《孟子》的开篇是个政论文。


其第二章至第七章中的经典语句如下: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仁者无敌。”


“如有不嗜杀人者,孰能御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的开篇《见梁惠王》七章其核心理念,概括讲包涵如下几层意思:


一是君王(以下称统治者)应先施仁义而后言利。


二是统治者应与民同乐。


三是统治者应重视养民、富民,不可好战。


四是统治者作为民之父母应以上率下,不可贪图个人享受而不关心民之疾苦。


五是统治者应施仁政、轻赋税;不可重刑罚。同时以“孝悌忠信”教育百姓。

六是统治者对于百姓应慎用死刑,不可轻易杀人。


七是统治者应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制定政策要反复权衡,不可随意、任性;要保护百姓私人财产,因为百姓有了“恒产”方有恒心,有“恒产”方能养家糊口。



一部《孟子》博大精深。


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


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贡献人和奠基者—孟子,其伟大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国家的执政理念和人们的普世价值观念。虽历经二千余年,“孔孟之道”其核心思想和理念仍不过时。孟子作为“亚圣”名副其实。


【作者简介】许平,江苏靖江人。曾从军20年。爱读书、爱思考、爱生活。曾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往期荐读

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浮躁的社会,怎样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原创系列)

苏联腐败史:贪官们成了俄罗斯第一批百万富翁

刘源上将的最新发言,震撼5700万退役军人!

崔永元:下面还有4场硬仗要打!

去伪求真:简析苏联亡党亡国的蜕变轨迹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点击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

视角|瞭望|军旅|社会|时评

投稿/合作邮箱50314644@qq.com

如果觉得不错就请转发出去吧!

⊙声明: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

⊙投稿:本公众号接受相应栏目投稿,原创打赏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