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爱:《小欢喜》中的三种家庭教育模式,多数中国父母都不会做父母
涛哥语
今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热播,特发知名教育专家蔡朝阳的一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对家庭教育更多的思考。
文/蔡朝阳
《小欢喜》这个连续剧,讲的是三个家庭各自不同的家庭教育,都很贴近生活本身,就像我们的邻里之间。接地气,激起观众共鸣,这是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我看了一部分,确实也觉得特别有代表性。代表什么呢?代表的就是,咱们绝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不会做父母。
核心问题在于,这三个家庭里的亲子之爱,或多或少,都有“中毒的爱”的嫌疑。
爱孩子,这是常识。但爱不得法,便会产生一种有毒的爱。这是苏珊·福沃德的看法。在这个剧里,中毒最深的,便是宋倩和乔英子的母女关系。
每次看到宋倩和乔英子相处,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宋倩用独断的爱,生生扼杀了乔英子的生命活力。这是全剧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乔卫东疑似出轨,宋倩离婚,从此单身一人抚养乔英子。这其中的甘苦,为人父母者,都可以想见。作为观众,我也是很理解的。
但宋倩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宋倩是控制性人格,她是完全掌控型的。工作上,是补习班名师,在高档小区书香雅苑有4套房子。家庭内,也是全面掌控型的,对乔英子从生活到学习没有不管好的,事无巨细,算无遗策。宋倩永远在做两件事,一件是给乔英子弄吃的。在前几集中,完全没有看到宋倩给乔英子点外卖过。另一件呢,就是给乔英子做试卷。
第二个方面,宋倩的世界里只有乔英子,完全没有自我,而把乔英子视为自我的投射,宋倩的自我实现,是通过塑造乔英子来实现的。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她完全无视乔英子是一个独立而自我的个体,每一件事,都是她想要乔英子做,而非乔英子自己想做。放飞梦想的时候,乔英子要宇航员,宋倩要清华;冬令营的时候,乔英子要南大,宋倩要清华;玩乐高,乔英子要一个航模,宋倩要清华……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执念?
一旦乔英子想要反抗,她就用自己的所谓牺牲来绑架乔英子。为了你,我朋友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了自我。我想,没有自我的人,即便没有孩子,她也仍然是没有自我的。没有乔英子,她会把自我寄托在另一个事物上面。
这是很多父母有意无意就会做出的一个反应。当孩子试图反抗,就把以下这些话丢过去:你看,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看,为了你,妈妈满头白发,老了这么多。拜托,要一个孩子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自己要为你的决定负责好不好?此外,即便你生孩子,不养育孩子,你还是会变老的。这是自然规律,跟孩子没关系哈。
整个剧中,宋倩和乔英子的母女关系是最令人汗毛直竖。尤其是乔英子曲意逢迎,以博得妈妈的欢心,那种故作懂事的自我压抑,看得难受死了。求乔英子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种强迫的爱之下,乔英子自然会逃跑,她喜欢刘静阿姨,原因简单极了,因为刘静不勉强她做任何事。她会跟方一凡抱抱,也只是求安慰。任何在家庭,孩子成长中缺失的部分,孩子们都需要找回补偿。
而宋倩的反应呢?不是自我反思,而是嫉妒,吃醋。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为乔英子感到心疼。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自我反思一下,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没有宋倩的影子呢?
相比于宋倩和乔英子,童文洁和方圆一家,咋咋呼呼的,似乎其乐融融。但是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显而易见。
如果说宋倩是全控性的妈妈,那么,童文洁就是救火型妈妈。剧里童文洁第一次出现,就是因为儿子方一凡跟人打架了,着急慌忙去灭火。这样的妈妈的特点是,平时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并没有什么措施,一旦出事,就飞身救火。而救火的方式,对于童文洁来说,简单的很,就是不分任何场合,揍方一凡。
这样的父母我们也很常见,平时管饭,饭管饱,学业不论。而一旦老师告状,就冲着孩子一顿吼。以为这一顿吼就是教育了。其实呢,然并卵。教育不单单是耳提面命啊。家庭教育就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出事了再来灭火,请问你是消防员阿姨吗?
童文洁跟宋倩相比,那真是弱爆了。论工作吧,童文洁想要做女强人而不得,饭碗都没端好,竟被助理设计上位。论家庭吧,也没管好,一天到晚叫外卖。在前面的几集里,我们看到,宋倩给乔英子的,全是营养餐,爱心炖的。而童文洁一家呢,连早饭都是外卖——直到方圆失业成为家庭煮夫,才吃上好饭。编剧的这个细节设置,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个家里的爸爸方圆,看起来推行的则是宽松教育。但这个“宽松教育”问题大的很。方圆所谓的宽松,经常是和稀泥,没有原则和底线。宽松是对的,但宽松与和稀泥有本质的区别。凡事的是非曲直,总要有一个说法,就事论事,见招拆招。方圆凡事都追求息事宁人,而非就事论事把问题解决,这不是智慧,而是乡愿。这样,这个家庭里,看似自由,却无边界,这就是纵容。
此外,方圆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他对自己没有要求。喜欢小鱼小虫,每天混日子,有点时间就去花鸟市场,不好好做好自己的法务,只知道逗蝈蝈。这里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个爸爸,放弃了自我的专业成长。是以才有被辞退的遭遇,而被辞退之后,也再难翻身逆袭。
我们一直说,做父母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做好自己。父母在自己的事业上的追求和进步,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像方一凡这样的,高三了还是一个混不吝,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对方圆的诟病就在这里。三个老男人中,乔卫东、老季,各自事业有成。方圆,你凭什么跟人家混呢?每次吃日料都是乔卫东买单,这该多不好意思啊。也不是说方圆必须发财、必须当大官、成大名。我的意思只是,一个人,有没有在你富有热情的事业上,真诚地努力过。这才事关个体尊严。
当然,这一家人后面各自的成长,也都清晰可见,这种成长,我们还是需要点赞的。方圆有自我认识了,童文洁则对家人全部接纳,方一凡开始自我发现等等,都很值得赞赏。再则,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求全责备也不公平。说起来,童文洁与方圆一家,可能还是我们比较羡慕的一种家庭。家人之间有话直说,孩子与家长之间没有隔阂。日后屡遭不幸,却能顽强度过,互相扶持,这一点也必须归功于他们的家庭之爱。
季区长和刘静一家,显而易见,就是诈尸式育儿了。孩子小学没毕业就离开了,到孩子高三才回来。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六年,爹妈都是缺位的。所以这个家庭中,父子之间的冲突最为尖锐。
这个就不用了细说了。我们都知道爱的本质是时间。有句鸡汤这么说:爱是最长情的陪伴。家庭教育么,陪伴是一条基本要求。而若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爹妈缺位了,之后要来补偿,千难万难。是以季区长和刘静笨拙的努力,看着也令人心焦。还好剧情设计里,他们都是干部,觉悟比较高,各种补偿,终归聊胜于无吧。
我们看这种家庭剧,投射的往往都是自己。评论是这么写了,可是,完美父母,谁又能够做到呢?
(转自噪音,感谢授权)
更多好文推荐关注新新新观察,坚持客观立场,偏重时事热点,观察当今时代,了解当下中国,已有5万多读者。更多密文请点阅读原文,与涛哥来相会。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