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四大成功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完人”,是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非常推崇的人,有人甚至评价他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那他究竟有哪些成功呢?
修身有道
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当在“立德”,尤其是修身方面。
年轻时,曾国藩也有很多毛病,浮躁、傲慢、懒惰、好色、喜欢交际、孤芳自赏……但三十岁时,曾国藩在京城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受他们影响,改号“涤生”的曾国藩反思自己,开始立志自新,洗涤过去浴火重生,成为“不愧于天地之完人”。
后来,曾国藩也曾杀人如麻被称为“曾剃头”,甚至在安庆保卫战中骗杀4000名太平天国老兵;他也有“节礼”、“贺礼”等各种灰色收入、灰色支出,对弟弟、部下的贪腐睁一眼闭一眼;他有时候也虚伪甚至圆滑,如曾国藩曾被朝廷任命为署理湖北巡抚,曾国藩实际上很想任职却上书辞职,而被咸丰皇帝批道“朕料汝必辞”……但总体上,曾国藩在道德上还算是比较完美的。
首先,曾国藩个人非常廉洁。幕僚赵烈文有次到曾国藩家,看到他家很少荤菜,便问他总督府里连火腿也没有吗?曾国藩对此回答说:“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亦每斤零沽。”堂堂总督喝酒还要去街上买,赵烈文不仅感叹道:“大清二百年不可无此总督衙门!”身为总督的曾国藩从未贪污公款,家具都是从湖南老家带过去的,鞋袜都是夫人和女儿给他制作的。曾国藩临死前留下的财产不足两万两银子,仅仅只相当于他一年的养廉银,儿子曾纪鸿因家人病重而缺钱医治,可见曾国藩的确廉洁得很,连他的“老冤家”左宗棠都感叹道:“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见文正之清节足以为后世法矣”。
此外,曾国藩很有恒心,坚持读书、写字、静坐、写日记、早起、反思自己,即使在戎马生涯中也从不间断,如梁启超所言:“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以为常”;他非常勤奋,终生辛苦,早起晚睡,日理万机,还曾在军营中自己种菜,并要求家人每天都要做女红;他非常注重谦虚、谨慎,抱残守缺,居安思危,在家书中屡屡告诫子弟要“谦虚、谦逊、谦和、谦让”等,乃至在攻陷金陵后,曾国藩将功劳归于朝廷,并主动裁军,劝弟弟曾国荃退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是人成就事业的根本,也是真正的成功。曾国藩之所以“外王”,立言立功,首先在于他的“内圣”、立德。
齐家有术
“修身”之外,“齐家”方面,曾国藩也算是比较成功的。
众所周知,曾国藩非常重视“齐家”。《曾国藩家书》包含了近1500封家书,包括教子、持家、交友、修身等方面道理,蕴含着曾国藩对父母、弟弟等家人的浓厚深情,塑造了“孝悌勤俭”等曾氏家族良好家风,也成为家庭教育经典风行至今。他的弟弟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葆等及两个儿子也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下各有成就,曾国荃率军攻陷金陵后来也官至总督,长子曾纪泽出任驻外公使成为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次子曾纪鸿则成为颇有成就的数学家。
曾国藩“齐家”之术有很多,如他首先强调耕读传家,在家书中屡屡谆谆教导:“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官气”;他强调对父母要孝,他自己对祖父母、父母极其孝顺,经常写信给长辈嘘寒问暖,经常寄人参、阿胶等补品给家里,还常常为不能亲身孝敬长辈而内疚;他强调对兄弟姐妹要悌,曾国藩对弟弟、妹妹在做人、读书、生活等方面都非常关爱,真正做到了“长兄如父”;他强调勤俭治家,“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对弟弟花费七千银两建富厚堂“深为骇叹”,发誓绝不踏进新宅半步;他强调要坚守 祖父留下的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要践行自己提出的“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临终前,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立下遗训,内容主要包括慎独则心里平静、主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其后代后来的确“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在化学界、教育界、文学界、艺术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凡成就。比较著名的人物有教育家曾约农和曾宝荪,翻译家曾宝葹,原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园艺学家曾宪朴,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等。
功业卓著
立功方面,众所周知,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洋务运动中功业卓著,恕不赘述。还有一个颇值得一提的的功业,是曾国藩在捍卫儒家文化方面的贡献。
虽然,有人说曾国藩一生思想多变或儒或法或道,有人说曾国藩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集古今思想之大成的杂家”,但曾国藩本质上还是个儒生,是深受儒家影响且终身躬行儒家文化的士子,甚至可以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也以捍卫、发扬儒家文化为己任。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对传统文化造成毁灭性影响,很多书院、孔庙、学宫被毁坏,很多传统书籍被焚毁。正是受此刺激,曾国藩开始主持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如他在讨逆宣言中所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乃至有人认为他与太平军作战,是保名教而非保大清。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又以己之力恢复传统文化。以南京为例,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时,先后复建的文脉就有夫子庙、江南贡院、惜阴书院等。他还创建金陵书局,是中国近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家官方书局,所印图书以经史为主,为恢复、重建传统文化立下汗马功劳。
育人出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可以说都做得非常出色,不愧为儒家弟子。此外,还有一个方面,应该说曾国藩也是做得非常出色,那便是善于识人、用人、育人。
传说曾国藩会识人术,能通过面相、语言、身体等看透一个人,并著有相人奇书《冰鉴》。还传说李鸿章有次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那三人便在一旁恭候。散完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而对惊讶的李鸿章说:“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个忠厚人,可给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人前恭敬,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后来,那三人的发展果然都如曾国藩所料,其中第三人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爱才如癖,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搜罗人才;他识人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如他一眼便为江中源的豪迈不羁倾倒,对好友郭嵩焘说:“这个人会立名天下,却会保持气节,壮烈而死”;他用人坚持“德才并重”,湘军主将因此多文武双全而非像淮军主将那样只会打仗即可;他待人以诚,曾对装病不想早起的李鸿章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他培养人才主要靠言传身教、千锤百炼,“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先带在身边足够熟悉军事再让他独领一军,如李鸿章便是曾国藩久经培养才放心让他领军。
曾国藩幕府中人才之多,在清朝当首屈一指。据统计,曾经入曾国藩幕府而至巡抚、总督的有左宗棠、郭松焘、李鸿章、沈葆祯、丁日昌、刘蓉、唐训方、陈士杰等30余人,后来成为著名知识分子的有薛福成、容闳、李善兰、吴汝纶、华衡芳等人。李鸿章对此认为:“曾公知人之鉴,并世无伦”,而李鸿章本人则是曾国藩最得意的弟子,并成为他衣钵传人。
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涛哥俺的视频号,观看涛哥俺介绍曾国藩修身齐家成功之道的原创视频(已录六期,每期播放量两千多,后面还会录制一系列有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晴四大名臣的内容),涛哥俺的视频号还发布了有关高考填志愿、大师的爱情、好书分享等精彩原创视频。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