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24) || 父亲节——记我生命中的男人们
题图:农场里的日落,摄于我得克萨斯州的家门口。
(摄影:作者)
父亲,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就像光芒万丈的太阳,哪怕我们有时候忽略了他的存在,但他永远在那里,守护着我们。
(文末有彩蛋)
父亲节——记我生命中的男人们
作者/愚石
一、祖父
我从没见过祖父,所有有关祖父的故事,都来自于父亲的叙述。
据父亲说,家族在当地属于大姓望族,祖上至其爷爷辈,一直家道富足,及至父辈中落。父亲的儿时光阴,始终伴随着战乱,家庭也渐由贫困,终至温饱堪虞。祖父母虽勤勉,却始终挣扎于困顿。祖父年轻时并不好学,无技傍身,以至于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游走于社会底层——街头走卒、江边纤夫,凡此种种,都是吃苦受累却赚不了多少钱的行当。
每每提起祖父,父亲最感激的就是,祖父自己虽然读书不多,但从父亲启蒙开始,就非常坚定地支持他上学。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时,祖父会舍下脸面,问亲戚邻里借钱借粮,然后步行几十里,去县城,送到父亲手中,只字不提家里的窘况,只嘱咐父亲好好读书。
好在父亲天资聪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五九年高考,父亲考上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勤工俭学,学生们实际没有多少精力学习,所以当届没有人考入比武大、华工更好的大学。这本是值得祖父骄傲的时刻,然而,据父亲回忆,当他的一个同学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家中,并对祖父表达祝贺时,祖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庙修好了,和尚也老了!”
一语成谶——就在父亲入学不足半年之际,祖父即与世长辞。这句话,从此深深地刻在了父亲的脑海里,成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祖父的付出了。
二、外祖父
在我小时候,父亲经常因为科研测试而需要出差,母亲也要随医疗工作队下乡,所以,我时常住在外公外婆家。外公是抗战时期从武汉随着省银行西迁,去到那个群山环抱的小城的,后来就留在那里了,也一直从事着银行工作。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身形清瘦挺拔,脾气极好,从来不和外婆争执,也从来没看到他责骂孙辈。也许是长期的银行从业经历,让他养成了凡事一丝不苟的习惯,就连在家搞卫生,也是无论哪个边边角角都会认真打扫,所以,外公外婆家绝对可以说是一尘不染。现在想起来,我做事力求完美,大概就是源于儿时环境的熏陶吧!
外公的单位,在当时的小城,可以算是一个地标——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矗立在小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门口照例有门房,看门大爷非常尽职,凡无关人等,一律不得进入,但他当然认得我。我上学后,每次出入那里,都会有意无意地挺起胸脯,而大爷也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让同路的小伙伴好生羡慕。
住在外公外婆家的日子里,有时候我也会爬上那两层楼,去找外公。外公见到我,自是十分高兴,但又不能耽误工作,于是,他总是让我坐在一边,又从抽屉里摸出一两颗在当时相当稀罕的糖果,递给我,看着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心满意足地慢慢吮吸,然后他又不知道从哪“变”出一本书来,递给我。看到我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书中,外公才低下头去,继续自己的工作——从此我就喜欢看书,阅读于我,大致就是书中自有甜如蜜。
我上学后,外公也会辅导我的功课。有时候,突然停电了,外公就会捧出煤油灯,在忽闪忽闪的灯光下,外婆在一旁织着毛衣,外公就继续指导我学习。这一幕场景,今天我仍然时时记起。
遗憾的是,外公很早就因病去世了。还记得那时,我刚刚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如何写请假条,想不到,第一次实际运用,就是为了请假参加外公的追悼会。记得那天,单位宿舍楼前的院子里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外公业务能力强,又平易近人,所以在单位里人缘极好——虽然那时的我,对于生离死别似懂非懂,但想到自己永远也见不到外公了,自然悲从中来,不禁嚎啕大哭。
三、父亲
在我之前,父母有过一个男孩,但没满月就夭折了。
所以,对于我的降生,父亲是欣喜若狂的。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由于缺少营养,母亲奶水不足,为了嗷嗷待哺的我,父亲在无数个凌晨三点,强打着精神,踩着自行车,去郊区奶牛场等着,就为了能得到一瓶鲜奶。回到家又马不停蹄地煮牛奶、洗尿片,安顿好妻女后,再骑车去小城另一端的单位上班。用他的话说,那段时间真累啊,累得简直站着都能睡着。
那时父亲经常出差,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在差旅中想方设法购买一些食糖,以及其它小城里买不到的营养品,每次都是把旅行袋塞得几乎胀开才罢休,再千里迢迢地背回家。
小时候,母亲经常需要下乡,每到这时候,父亲总会像个陀螺似地连轴转。单位离家远,他总是骑车上下班,上班前,先送我们两姐妹去上学,下班后,再把我们接回家。
至今仍记得,我和妹妹,一人坐在单车后座上,一人坐在父亲架在横梁上的一张小椅子上。我坐在后座上时,总喜欢把头倚在父亲的后背上,父亲就尽量把身子挺直,两只胳膊又全力护着坐在前面的妹妹……
在我们两姐妹的眼中,父亲,就是我们永远的“靠山”。很多个夜晚,我们两姐妹都是在父亲自编的故事中沉沉睡去,早上,又在父亲准备好的早餐香味中慢慢醒来。
那时我经常在晚饭后,父亲洗碗时,叽叽喳喳地和他谈论一些学校里的事。有一天,正当我兴致勃勃地形容着某同学挨了老师的剋后那窘迫样时,父亲突然放下手中正在涮洗的碗筷,严肃地对我说,“不要在背后说人的坏话,也不要因为人家犯了错就幸灾乐祸。”
我当时愣了好一会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真正明白了父亲的教诲。
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正逢父亲单位搬迁,母亲随医疗队援非,一堆事儿都挤到一起来了。当时的我,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的,都是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新鲜和兴奋,全然体会不到父亲的忙乱。后来才听父亲说,他和我一起在武汉送别了母亲,又把我送回学校,与我告别之后,回小城途中,夜宿高山之巅的小店,对着格外澄澈的夜空,想起我们全家四人四地,其情其景,令他再真切不过地体味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心灵孤寂与此行坎坷,几近潸然。
第二年年初,父亲决定返回原单位,此时,他原有的工作成果已拱手让人,只能从新项目开始。父亲只身带着我的妹妹,依然需要频繁出差,单位、家里,他都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后来,妹妹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大学,去往学校的那趟列车,经常水泄不通,父亲几乎每次都会亲自护送妹妹,有一次甚至在逼仄的车厢中,站立了十七个小时。那种身心俱疲的折磨,我实在难以想象。
我大学毕业时,父亲已经重新在单位成了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了。但年轻的我有意南下打拼,父亲不放心我只身远行,于是,他着手筹谋调动,希望能为我提供最起码的保护。这时,父亲已过天命之年,但为了我,他立意告别熟悉的环境,放弃稳定的工作、生活。
九五年最终成行时,父亲已届五十五岁,单枪匹马由原来的工厂去了一家研究所,压力巨大,之后连续五年,他没有休过节假与周末,再次经历了内外一把手的煎熬。
但父亲绝口不提他的艰辛,只告诉过我一件事。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父亲照例去菜场,准备我下班回家的晚餐。买完菜,发现自行车被盗,父亲只好顶着南国炽热的烈日,踽踽独行回家。父亲说,当时的落魄、沮丧,他至今难忘。好在天道酬勤,加上父亲一直很重视持续学习,所以,很快就在新单位打开了局面,硕果累累——至今仍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也为我们母女三人在羊城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如今父亲已是八旬高龄,而我,也已近天命,但,在他的眼里,我大概仍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无论什么事,他依然免不了千叮万嘱,而我,也继续享受着身为父亲女儿的快乐。
四、公公
公公名唤Jimmy,是一位退休的消防站站长。
在我眼中,公公沉默寡言,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儿孙们你一言我一语,他通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很少说话。但不要以为他难以接近,相反,他非常和蔼可亲,无论何时见到我,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听婆婆说,她和公公是高中时的恋人,毕业后两人就结了婚。婚后婆婆就一直在自家农场里干活,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诞生,家庭开支越来越大,于是,公公在下班后,还得兼职另外两份工作,以维持生活。
除此之外,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年轻时的公公还必须打理几百英亩的农场,所以熟识各类农机设施的使用和维修,而两个儿子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早早地就学会了诸多技能。
公公或许不善言辞,却不乏幽默。有一次眼部手术后,看着被纱布遮盖着的右眼,他随手抓起一顶海盗帽子,扣在自己头上,惹得我们都哈哈大笑——活脱脱的加勒比海盗啊!
虽然早已经从正式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公公在家从来也没闲着。农场里的篱笆、地里的草垛,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甚至我们的院子,他也隔三差五地过来帮着除草,所要的报酬,也不过是一杯南方人最喜欢的甜茶。
五、先生
虽说“人无完人”,但在我的眼里,先生就是我的Mr. Perfect(完美先生)。除了身材不尽人意,其它方面,毫不夸张地说,无可挑剔,不仅是我的完美的人生伴侣,也是孩子们的人生楷模。
先生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经常在饭桌上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历史故事,讲完还会提出一些诸如“如果当时如何,结局又会怎样”之类的问题,以启发孩子们思考。农场里时不时地会捡到从前印第安人用来做弓箭头的石器,先生每次都会洗干净,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想象当时在这片土地上可能发生过的鏖战。
另外,先生在农业方面的专长,结合其自小锻炼出来的动手能力,使他格外擅长农机技术。二十岁的儿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每次拆装老旧拖拉机,都少不得他的悉心指导和亲身示范。每当儿子束手无策时,身形庞大的先生就会爬高钻低,一天下来,虽然会在我面前抱怨腰酸背痛,但下次遇到同样情形,他依然会亲自出马。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每次父子俩合作整旧如新的古董拖拉机,都能在各种竞赛中惊艳亮相而获奖。
而对于女儿们,先生又是百般爱护。他把女儿称为自己的girlfriend,而孩子们在他面前,通常很“放肆”,喜欢摸他那自诩为“聪明绝顶”的光头,或者笑话他的啤酒肚——问他“肚子里的宝贝啥时候出生”,而他,也总是自嘲地笑笑,或者干脆装出婴儿的啼哭,使女儿的调笑更加惟妙惟肖。他还非常重视Daddy Daughter Date(父女约会日),每到这个时候,他会沐浴更衣,认真“打扮”一番,再骄傲地挽着同样盛装的女儿,出现在众人面前。
也许是因为先生本身是高中老师,习惯了和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同时也是义务消防员,充满爱心,所以,孩子们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遇到了疑问或困难,他总有办法帮助他们,同时,又特别有耐心。
譬如,大女儿如今也做了老师,工作的第一年,难免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问题,而先生,每次都会耐心地帮她分析问题,答疑解惑;小女儿曾经因为觉得无法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作业而哭鼻子,我也束手无策时,先生帮她条分缕析,给她提出建议,使她顺利完成了作业。
我的脾气比较倔强,而且受咱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地觉得孩子应该听话,不该拂逆长辈。而先生,就像是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润滑剂。每当我和孩子发生口角时,先生都会出面,一边劝我冷静,把我拉到一旁,一边轻言细语地跟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起因,最后他总有办法,让交战双方满意地达成共识。
孩子们都知道,他们的父亲,可以跟小伙伴一样,与他们嬉戏打闹,也可以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促膝谈心,更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对他说过——Whenever I need you, you are right there(每当我需要您的时候,您就在那里)。
父亲节来临了。15岁的小女儿,特地刚刚为先生亲手做好了这个贺卡:
几天前的傍晚,我从家里对着院子外的农场土地,拍下了题图里的日落。
忽然想到,父亲,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就像那光芒万丈的太阳。哪怕有时候我们忽略了他的存在,但他永远在那里,守护着我们。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作者简介】愚石:客居异国的湖北人。去国怀乡多年,在这次疫情中,心一直和父老乡亲们在一起。方方日记读者及接力者。一枚园地耕耘者。
今日彩蛋:水(作者的英文朗诵) (请戴上耳机)
编者按:
一枚园地读者群已成立,在我们园地有爱的读者中给静子和于茗等弱势群体作者和读者“摆地摊”互助,并方便大家在群内交流。希望加入读者群的朋友请加群助理“安然以待”微信 anranyodai(请务必注明“读者群”),安然以待会发给你读者群群规,请认真阅读,确认可以遵守群规后再入群。(一枚的微信从现在开始只留给投稿者,请不要加一枚微信申请进读者群)
一枚园地开辟“我手写我心:民声”系列,欢迎读者们投稿。投稿请加小编一枚微信 mei94539 (请务必注明“投稿”)。
(本文编辑:一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今天,湖北大学给中国的大学丢脸了
民声(22) || 献给我的父亲,倔强的“神经病”
民声(21) || 金钱碾压正义,伤害社会信用根本
民声(20) || 在那月光如水的晚上
民声(19) || 父亲,你就是我的珠穆朗玛峰
民声(18) || 一声迟到了十五年的道歉
民声(17) || 人间事
民声(16) || 鲜活的花朵为何凋零?
民声(15) || 留守儿童,谁之殇
默子:六月,爱的潮水向我们涌来
民声 (14) || 6月14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民声(13) || 6月12日: Loving Day,唯爱永存
民声(12) || 那时山花正烂漫
方方:有人呼吁要求中国作协开除我会籍
民声(11) || 最是那一抹人间烟火的文明气息
民声(10) || 三少爷的剑:咏怀
民声(9) || 总理说的是实话吗?
民声(8) || 过早
民声(7) || 我们的少年时代
民声(6) ||化蛹成蝶,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待
民声(5) || 爱里没有惧怕:亲历西雅图暴乱后的义工清洁
这个副总理我喜欢
民声(4) || 草尖上的光芒
民声(3) || 当你老了
民声(2) || 孩子,我喜欢你长成少年的模样
民声(1) || 家门口的早市,自然形成的人间烟火
一枚: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方方日记接力编辑手记)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文章汇总(1-60)
特别的诗,给特别的你
你有帽子山,我有挖掘机(二)——方方日记读者留言精评
你有帽子山 ,我有挖掘机 ——方方日记读者留言精评录
五月的鲜花——献给留在这个冬天的人们
直笔著史成铁证 妙语一句解疫情——方方日记及接力妙语集萃
关注一枚园地 共筑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