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话剧《老舍赶集》里用“纸”做了整场服装 | 麟角人物·苏广宇
苏广宇是这个社会上少数“清淡”的人,他不同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时装设计师,而更像是个北京胡同里的普通居民。他设计的衣服也很“正常”,没有夸张的造型,也不含杂什么标新立异的解读,但用他朋友的话说,就是看起来觉得一般,穿上就脱不下来了。
他也是少数活得非常真实的人。是最早和百事可乐进行合作的时装设计师之一,是最早尝试与内联升跨界的设计师,也是在这种声名下还敢直言不讳某些国际大牌“丑”的设计师。
Su·GuangYu x 中国百年老字号内联升
是的,他的确很“敢”,10年从业,他敢不追寻潮流,敢不混迹圈子,敢不彰显自己与众不同……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认真做事所得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的坦诚。
这个“接地气儿”的年轻人用他的方式改写着当下我们对于时装设计、时尚乃至生活的理解
/ 衣服是设计给人穿的,怎么能停留在手稿中十三头身的模特上? /
19岁时,苏广宇从学校退学了,他认为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并不适合自己,“我小时候所有人都看不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懂。而且对于服装,我是个偏实践的人,认为应该出去工作、动手做,而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我更喜欢我经历过了自然留下的东西。”
就这样,苏广宇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学校离开,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他大概成为了社会“混子”这样的人物,但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不务正业”的决定给他带来了怎样的苦楚和收获。
“刚上班,工资不高,而且我什么也不会,因为学校教的和上班需要的东西是两回事,其实服装设计就应该和生产结合在一起。”那时候他经常扛着布料跑市场,几乎和广州很多面料商都混得很熟。
再后来他去了香港的成衣公司,更是有别于学校的学习,效果图做成衣服都是等比例放大,对经验要求很高,“我开始时即使用尺子量也画不出来,每次都挨骂。”这种真正深入到服装生产每一个细碎环节的经历让他对这个职业有着更具体的认识。
他觉得衣服就是要设计给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穿的,要真正从每一个细节上为人服务,让人穿着舒服,要让衣服“提人”,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或是设计出来也只让人参加一次时装周就放回衣柜再也不碰。
他在刚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晚上很少睡觉,因为没有地方住,白天上班,晚上就在街上走,甚至曾经有过连续半个月不睡觉的经历。“好多人说自己以前住地下室很苦,地下室很贵的好吗?一看就是没有吃过苦。”
/ 屏蔽时尚圈的时装设计师 /
那段苦日子也让苏广宇“真正”学到了服装的相关知识。2010年,苏广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u·GuangYu”,这是他20出头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他还计划着自己30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自己一个月要上三本杂志。“开始不喜欢报纸、指南之类的,只想上《Cosmo》、《Vogue》这种大刊,以前拒绝过环球时报,但后来地铁、出租车杂志我都想上。”
Su·GuangYu 2017系列 串儿红
但是即便在这期间,即便他疯狂地想宣传,也仍是行业里的“异类”。苏广宇自己是做服装的人,但是微信里刻意不去接收时尚相关的信息。“尤其时装周的时候我会刻意不去关注这方面的朋友圈和消息,我虽然并不反感,但是我不喜欢。”
不仅如此,一切能让他“借机炒作”的热点他也都“成功避开”了。比如他认识马蓉,出事时本可以借着热度说两句,但他“毫无头脑”地沉默着;又如毛舜筠在他16岁时就问他要不要当演员,前一段毛舜筠获得最佳女主角,他也可以“机灵地”表达祝贺,但他也一言不发。
“如果我的朋友红了,我就不想主动联系,也不会发合影。我如果和人交朋友,绝对不会牵涉任何利益。”
Su·GuangYu x Pepsi 2016
在这个大家都想借助各种力量迅速“蹿红”的时代,他仍然在用传统的方式,试图传递更多时装设计相关的理念,他还想凭借着“认真做事”让大家认可。这是这个有点“佛系”的青年唯一显得执拗的地方。
/ 不要为了彰显自己不同而活,要活成你自己 /
总之,在创办工作室的6,7年间,这个看起来随心所欲的人给自己找来了很多的压力,头发白了一片,他本人的作品也确实在这期间得到了圈内外很大的认可,然而就在他快要到三十岁时,在似乎就要实现自己以前的目标时,他把工作室解散了。
“我觉得这些年房租、养人花的钱不如一开始买个房子。哪怕是上过很多杂志,哪怕真的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回头看觉得没有用,只是当时觉得自己很牛B。”29岁的苏广宇说自己一下子变得现实了,不想让自己活得太累。
苏广宇与摄影师 Matjaz Tancic 合作摄影作品
现在最多的时间是躺在沙发上,可以浪费一天。看视频,他喜欢看国产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比如《非诚勿扰》、《乡村爱情》、《我爱我家》之类的。“吸引我的不是剧情或者演技,可能有人觉得低俗,但是它继承了一些传统和智慧在里边,那些笑点,是自然长在那里的,不是可以营造的。”
这其实也像他理解的服装设计:设计师的个性一定会体现在里边,你不用寻觅也不能避免。
早就认识苏广宇的人一定非常惊异于他的变化。从前他穿衣服一定要打扮得非常高级,觉得这是一种时尚的态度,要为此付出一生。“我以前的鞋一堆一堆的,其实不好穿,我脚后跟没有一天是好的。”而此刻坐在我们对面的他穿着一个简单的T恤平和地说,“有段时间想让自己显得高大上,后来发现自己就是乡村爱情里的人物,我和胡同大妈也能聊天。”
也许除了他没有哪个时装设计师要公开说自己喜欢《乡村爱情》,但他觉得中国14亿人里有8亿都是农民,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是混时装周的。
现在,他更多地尝试戏剧服装设计,并希望延伸到电影领域。“虽然还是想做时装,但不是做要卖的那种,而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至于展示、宣传、销售这些环节都不想弄。”
在戏剧、电影当中,服装设计师的角色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其实看着剧本根据每个人的角色、性格来设计衣服,相当于是把所有人都“演”了一遍。 “即便是个现代戏,同样是西服,但因为这个人生活状态不一样,服装的长短、新旧、颜色、面料等等都会不一样。”
在最近和方旭导演再次合作的高分话剧《老舍赶集》中,传统文学改编,20个人物全部由6个男演员扮演,包括剧中三位重要女性角色,这对服装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既要打破常规民国话剧的服装印象,更富现代感和戏剧效果,又要很好区分人物的同时避免观众产生男穿女装的不舒服感。
《老舍赶集》剧照
在这部戏中,导演希望人物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因此人物衣服用杜邦纸做的,用丙烯在上边作画。
杜邦纸看起来是纸,韧度却非常高,揉搓后的自然褶皱肌理配合舞美与灯光,更有绘画的代入感。为了展现民国时代特征和老舍先生笔下特有的人情味与幽默感,他还参考了许多老照片和纪录片,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服装的特征,同时调整出一些非写实的戏剧风格。
二十套衣服整整画了半个月。中西融合的绘画方式,细致又透着粗糙质感的技法。苏广宇用他的“荒腔走板”,为国产戏剧带来了略有些奇幻的表现力和新鲜感,解决了服装男女性别不同的问题,还意外有趣地增添了表演本身的视觉感受。
“我只做我真正喜欢也知道怎么完成的事情。比如《老舍赶集》中的衣服是用纸做的,有人跟导演说太粗糙了,但我是故意要做成这样,我告诉导演要做精细也可以,但不是我想做的,我要对这个东西负责任。”
苏广宇和三名助手为《老舍赶集》制作纸衣服
戏服设计之外,他说自己主要是在生活,“也不需要很多钱,一天可能吃饭20块钱就搞定了,去哪里就骑一辆共享单车。”
他没有背负“人设”的压力,也不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好”,他没有被束缚在他人的眼光中、社会的价值判断中。他不断遵从自己的选择,以自己舒服的方式享受当下。
这是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而而立之年的苏广宇给我们的正是活出自己的勇气,正因如此,他设计的服装才“有人味儿”,他才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将喜欢的哪怕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非常艰难了,哪里有时间去在乎别人给你贴怎样的标签?
不如脱掉那些想给别人看的张扬或内敛,走下一个又一个虚幻的舞台,换上自己真正觉得舒服的衣服,试着活出真实的样子吧,也许那个时候,生活之上的追光,便真正开始打在你身上了。
“
衣服是给人穿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 ——苏广宇
”
改编自老舍六则短片作品的话剧《老舍赶集》
在上海获热切回馈与高分好评后
入眼的第一感觉就是以纸为元素的舞美设计和服化设计,新颖夺目,反观戏本身反而没有添加太多的元素,清清楚楚、娓娓道来的表现老舍原著小说。以《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的辛辣讽刺为开端,《创造病》的月光小夫妻,到追求虚幻的美国式理想爱情婚姻的《牺牲》、再到时代悲剧下的兄弟情《黑白李》、以及不同阶级家庭之间的生活琐事《邻居们》、到最后总结性的《我的理想家庭》,各个故事或喜或悲,体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跨越时代通过如此优秀的演员呈现在观众面前。
最喜欢的段落是《牺牲》,如此洋洋洒洒的台词,剧本读来颇有点懵懂,可赞刘欣然的梅教授、马驭松的和事佬、景松涛的毛博士,把这段演绎的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引人入胜。
最令人惊喜的演员是景松涛,不管是《牺牲》的毛博士还是《黑白李》的哥哥黑李,看他演绎都能看进去,在紧挨着的两则都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此反差,却完成的如此之好,心中不时赞扬真棒。
最令人羡慕的演员是秦枫,小脸演女装真心娇美,同时他是最帅的苏小玎的心里爱长疙瘩的新婚太太,又是最美的刘欣然的竹竿似的酸腐先生,羡慕啊……
如果说《牺牲》和《黑白李》高于我的预期,那么《创造病》和《邻居们》就是低于预期了,这两则是描写了一些生活琐事,简单明晰,读原著和剧本时颇觉有趣,但从舞台效果来说显得比较平淡,《邻居们》还有诸如明太太这样的亮眼造型,《创造病》也有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无奈还是觉得平淡拖沓,尤其是《创造病》,可能是频繁换景的关系?
总体评分4星,值得推荐。——郑玮
”
“
《老舍赶集》真好看,而且是那种有味道的好看,不是当时觉得好看,回头试想真无趣的好看。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就很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幽默”的境界,也给很多人明白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
西方人曾说“艺术最大的秘诀就是隐藏艺术”,有艺术不叫人看出痕迹来,有才华不叫人看出才气来,才是厉害。可以讽刺世情、可以教化民众,达到目的却不令人觉得在炫技逞才,真是高明。
老舍先生把要表达的东西都藏在他的幽默里,不直接生吞活剥的说,这就是喜剧的艺术。也是诗中常讲究的境界。老舍先生的幽默平易且精炼,但极有谐趣。谐趣最能见境界。
幽默家的谐趣是豁达,是彻悟人生世相,虽超世却不忘情于淑世,这样的幽默往往是沉痛深刻着的,是诙谐中带着严肃,往往极沉痛,使人见了,不知是笑好还是哭好。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滑稽,滑稽者是一味持儿戏态度,谑浪笑傲以取乐,是由厌世而玩世。乍一看可能觉得好笑,但绝不能打动人心,基本是打油诗水平。
老舍先生是真懂幽默的人。佩服。
方旭老师这次改编,也特别棒,私以为比《二马》要进步很大一截。不论是全男班、戏曲元素、极简舞台、服饰设计、音乐运用、都很讲究。而且没有了《二马》那种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刻意”,更放松了,但是令人看着也更协调了。都好。喜欢。
——上海剧评人 蓝贝
可以上下滚动的图片
【 北京场演出信息 】
演出时间 | 2018年5月19日-20日 19:30
演出地点 | 天桥艺术中心 中剧场
演出票价 | 180/280/380/580/680
订票电话 | 4006353355(天桥艺术中心)
20日的票已售罄!
19日的票不多了!赶紧订吧~
- 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购买链接哦 -
苏广宇的礼物时间
实话,票太火了,送不了
给你们留了限量的纪念茶巾
热情转发起来收获50赞,截图给后台的前五位朋友会获得哦!
✨
美好生活,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