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麟角设计人物·王倩 | “他拥有”无数座博物馆,每一段文化与历史都是他的柔情与食粮

小麟 麟角LINJOY 2022-07-14


👀 喜欢就进入主页 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吧! 


麟 角 人 物

麟之角,振振公族 — 《诗经·周南》

作品为言,于行业中洞察深研并发声;

仁厚有德,正立价值观与公心力量;

置身中国语境,探索时代的生活哲学与美学境界。

他是中国博物馆项目最知名的设计师之一

一位“写字、画画、行走、生活”的简单的人

一位无辣不欢的生活家


因为真性情

他“革命”掉工业的墙

“钻”到历史的柔软处去呈现真实


因为爱生活

他敏锐地感知美好

不断探索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共鸣


绘画创作之余

一直从事展馆设计

希望“馆”因人性变得更柔软与宽容


时代的符号、地域的人文、行走的动线

都是朴实无华又活色生香的家国之魂


他是王倩


王倩


设计一座博物馆,惟一个“情”字。


但要设计好一座博物馆,则务必把“情”放下,退到历史和文化的追光外,留下尊重,足矣。


与博物馆打交道,设计师所面对的全部都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但是大忌就是如同朝圣者面对“神像”般地匍匐仰望。


“等同平行,沉浸于历史而保持距离”是一个博物馆设计师应该的位置。




静默地感知历史


与博物馆打交道,设计师所面对的全部都是历史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事件,但是大忌就是如同朝圣者面对“神像”般地匍匐仰望。


设计师要有能穿越时空的定力、“背叛”固有认知的勇气,回到历史中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双耳去听,同时要么丢弃词藻,要么,永远缄默不言。


王倩设计的第一所博物馆,是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个过程中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去认识人。


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墙

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墙(局部)


“博物馆的施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研究鲁迅,我们用了四个月。


文本不能不读,每一个字,都是根据;经历不能不查,每一个抉择,都成就了其完整的人生。”


“鲁迅博物馆对我来说是一本教科书。”王倩把记忆带回到那个时间,令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堂中的大型雕塑。


雕什么?才能一立,就立起一个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化长河里中流砥柱般的形象?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天花、立面照明设计


最开始,王倩从对鲁迅文章的评价出发,以“投枪”为线索,欲将其振聋发聩的力量展示出来,于是塑造了很多从中厅天井上落下来的长枪装置,视觉效果极其震撼。但是馆长对他说:“你塑造的是课本里的鲁迅,不是生活中的他,人是立体的。”


这种思路对王倩的触动很大,他不得不扎进鲁迅的生活中,让自己回到他身边。


噢,原来其实都在自述里了:两张信纸,清清楚楚地写明白了他是如何成长、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又是如何有了“鲁迅”其名。


王倩将打印出来的两张纸拿在手中,再扔下来体味,纸张羽毛一般飘落的一瞬间,彷佛鲁迅就在说:“我又无拳无勇,真没有法,在手头的只有笔墨,能写这封信一类的不得要领的东西而已。”

北京鲁迅博物馆序厅雕塑《“鲁迅自序”》手稿图


平实,坦白,这不正是活生生的鲁迅吗?

他有属于自己而不是民族兴亡的彷徨;

有发自内心而非为了名垂青史的呐喊。


在这朴素文词里的人,是没有被贴上任何标签的一位“普通”却真实的人:


是一个勤勉而又有脾气的老人,是一位亲切长者,是儿时的玩伴,是命运长河里的孤帆一舟......


北京鲁迅博物馆序厅雕塑《“鲁迅自序”》(远景)

北京鲁迅博物馆序厅雕塑《“鲁迅自序”》


就这样,鲁迅博物馆大堂中的雕塑就以这样一种看起来极为简洁的方式落成了,两页厚厚纸张形象的雕塑上,刻着鲁迅自传的全文,没有刻意装点,没有绚烂色彩,沉静着,带领人们去阅读“鲁迅”本身。


王倩在此后进行博物馆设计生涯里一直奉行的准则,就是以内容为主。


“你要尊重内容本身。如果要把形式做大,那就是装修。”


王倩对我们所讲述的信息里完全没有半点语言的装饰,只是一五一十地,把放在心里的点滴细节分享出来。


鲁迅博物馆内《阿Q正传》展品专柜设计


责任,是一位博物馆设计师要面对的极重的两个字,不是对甲方负责,而是在摸着自己的良心时,无愧于“缈缈祖先,茫茫山川”。


博物馆,要的是观众踏踏实实徜徉其中,用心观看,因此文物展陈方式,也是设计里的重中之重。


鲁迅的文物多是纸质,那么罩上玻璃、打光之后的反光就是大问题,试过了很多背景材料之后,王倩最终选择了麂皮绒。


“你要让观众耐心阅读文字内容,就不能让大家被其他东西干扰,背景颜色不可以太突出,也不能太反光……”


鲁迅博物馆内展柜及照明设计


“让历史定格”

也许需要的正是设计师

将“自我”完全抛到舞台之外的务实

完完全全冷静、客观地“为她做嫁衣裳”


甘于沉到细节里,以托举真实

甘于成为最暗淡的帘幕,以展现星辰

 

这便是尊重。





情感,设计的文学力量


但是怎么可能不动情呢?


在故事里走得越是深入,了解得越是全面,就越难从“情”字里抽离开来。


一次又一次内心的触动,缔造了设计过程中的文学基因,它是情感线索,也是“时间之箭”的弯折者。


王倩书画作品-听之以气


“动情”

则现在的语言可以诉说过去

过去的光芒可以点亮未来

这也是“文学性”在设计中的力量所在





历史的回响


“曾经有一顿普普通通的饭,吃得我流泪。”王倩说的是他在参与建军90周年军事博物馆设计项目时候的事情。


项目初期,他结识了原抗战博物馆的王新华馆长,约70岁的老先生,精神矍铄。他们第一次吃饭,是在北京的 Pizza 店里。


“以前做抗战馆时,有很多日本人过来搞破坏,但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施工完成了。”


老馆长一点一点诉说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对战争的理解,并且字典一般地,向王倩解读很多战争时期的条件、各类人物的事迹。说到动情处,他问王倩,你听过《中国志愿军军歌》吗?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八路军军歌


王倩还没来得及回答,老馆长就气宇轩昂地唱了起来。随后又问他:“你知道《八路军军歌》吗?”


问完便军人般直起腰杆,在餐厅里,一边唱,一边噙着满眼泪花。


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 设计手稿


所有冷冰冰的历史、时光中似乎从来都与己无关的人,那一刻全都与王倩息息相关了,并成为了他接下来这个项目中极大的情感动因。


中国军事博物馆建军90周年 场景设计作品(南昌起义)


中国军事博物馆建军90周年 场景设计作品(平型关大捷)


“设计师做博物馆,人品也变得纯洁了。不太会为了利益去拼搏,更多的是希望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尽到微薄之力。”


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 场景设计作品(绞杀战)


战争并不遥远,它依然存活于一代人的记忆中,像一根根细细的蛛丝,网起了他们最细腻的情感;


历史的展示,正是因为设计师首先动了情,转而又抓住无情的时间,述说真相。(王倩抗美援朝博物馆设计笔记)





献给故土的礼物


王倩曾经主持过一次苗族山寨项目规划,这个项目某种程度上讲亦可称为“生民博物馆”。

一行人乘着吉普车翻山越岭探访苗族聚落,当地人什么生活习惯、现有建筑如何避雨雪、牛粪怎么处理、天热在哪里乘凉……


他都能在今天依然细数家常般地对我们聊起来,但真正让他把苗寨当成家的契机,还是通过与当地旅游局局长的交谈。


刚进研究所时期的王倩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局长大哥一叶扁舟,他边划船边跟我讲着苗寨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王倩也似乎跟随着他在这个寨子里过了半生。


当晚,他们一起去唱歌,当这位局长唱起《人生第一次》时,不禁泪流满面,只因这是一首唱给母亲的歌,却也是当地人唱给故乡的歌。


“他想为家乡做事,期待外援的那种心情,全都唱在歌里了。”


临走前,他送王倩到长途车站,他家嫂子骑车扛着一大袋油茶赶过来,说:“兄弟,知道你喜欢我们苗寨的油茶,这是我赶了一宿做出来的,你带回北京去给院里的老师同学们,这是我们苗寨的心意,你们可要再来,我们等着你们...”


那一年苗寨桌上,摆的是满满的油茶


而王倩所能回馈给苗寨的礼物,就是带着设计团队、带着当地人那首“人生第一次”去做接下来的设计。


“在那个情绪里工作,让你的设计引起共鸣,让其他人感觉到情感线索,这就是成功了。”


从头至尾敏锐的捕捉力与感受力,让这位看起来“硬汉”般的设计师内心却是柔软而满怀深情的。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雕塑 王倩雕塑作品《希望的风筝》

王倩绘画作品-钟馗醉酒

王倩绘画作品-山水


在他出版的绘画作品集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革命掉那些无情的高墙,

减少些工业的光,

让最柔软本真的部分具象呈现。


所有的一切可以触碰到真实感官,

并能参与受益其中,灵动,温暖。


王倩水墨绘画作品 四季系列之《冬》


壁画创作工作中






博物馆的科学维度


如果说博物馆的设计师动于情,但是正如开篇所说,若要真正做好一个博物馆,只有感情是不够的。


最终还是要去除掉设计师自身主观的判断,把真实的历史还给大众,这就要求博物馆设计的绝对客观、理性,及其科学性。


“博物馆设计是有对错之分的设计”。


设计的客观与科学,就是避免出错,它的难度在于项目需要设计师认真的阅读与缜密的分析。


内蒙古博物院场景创作手稿


 “我是犯过错的。”王倩略显遗憾地与我们聊起自己曾经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曾经,他在设计内蒙古博物院时,创作了一组壁画,完稿之后,馆长说:“画错了,当时的蒙古部族骑马不用马镫。”


“你需要理解博物馆的历史证据学,好了,我只得重新画。”王倩说。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呈现着一座博物馆的严谨性、严肃性乃至神圣性。

内蒙古博物院绘画作品 修改后最终稿《东胡王巡游图》


传道授业,博物馆作为肩负教育意义的场所,设计者要尽百分之百的力量避免出错。


内蒙古博物院绘群雕作品 《骑士与征战帐车》 

内蒙古博物院绘群雕作品 《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很多没有写明资料的希腊雕塑,之所以没有资料,是因为并无调查证据。

王倩对此颇为感慨,“不知道,那就不要主观编造历史去误导观众,应永远尊重这份位置,把这个留给更多的人去研究。”


赤峰博物馆设计手稿

赤峰博物馆接待大厅主墙面设计方案


博物馆设计师细致到什么程度?

就是一件文物的说明牌要考量测量不同观众的阅读能力,来配备适当的文字数量和语言方式。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墙文字介绍


儿童的记忆能力、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公众在博物馆的动线、驻留时间、每天的人流量限制、观众对展品阅读兴趣的热点监测数据……全都是设计中的参考值。


中国钧窑博物馆设计手稿


歌德曾经在描写自然时,写过一句感情很深的一句话:“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啊。”其中有种必将消逝的无奈在,也有一种无比揪扯内心的希望在。

历史与文化同样如此,在将二者进行展现的时候,所有深刻的、能紧紧包裹住灵魂的情丝都是缘起,而所有不越权的隐忍与克制都是尊重。


亚洲沙滩运动会展览馆设计手稿


再小的地方,再大的民族,其历史与文化都是有根的,是随着漫长年月生长而出的璀璨果实。


好的博物馆设计,正在当下承载着历史的衰落与辉煌,孕育着启示今时未来的力量,生生不息。


愿每一位博物馆设计师,都能伴随着这种使命与荣耀,不断前行。


王倩幼子摄


博物馆设计,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字符的推敲、器物的考证,引领我们探索真相,同时更加认识自己,尊重周遭,不痴迷、不眷念、不执着。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手伸进灰烬,去触碰这个余温。







 王倩的礼物时间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附推荐文字

截图发回给麟角后台


截止到1月17号8:00pm

我们会选出最高赞数的三位


 获得王倩老师亲绘的

「中国传统折扇」一把





美好生活,心生欢喜







(图片版权均归王倩所有)





- 往期精彩内容 -


他是众多“明星”空间背后的建筑师,用生长与流动演绎建筑的深意 | 麟角设计人物·韩文强


他是中国80后顶级大厨,22年时间,用创新演绎传统中国味道 | 麟角跨界人物·段誉


四合院里的设计交响曲,京城名角的隐世乌托邦 | 麟角无界设计·扭院儿







甄选引领当代审美高度的系列人物

分享最具价值的设计思维与心念


如果你对设计/艺术/跨界感兴趣

欢迎投稿推荐和合作


关注并给我们留言

小编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哦!

👇猛戳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