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麟角设计人物·董灏|他的设计只有一个使命: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麟 麟角LINJOY 2022-07-14

👀 喜欢就进入主页 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吧! 


麟 角 人 物

麟之角,振振公族 — 《诗经·周南》

作品为言,于行业中洞察深研并发声;

仁厚有德,正立价值观与公心力量;

置身中国语境,探索时代的生活哲学与美学境界。


他是一位越界者

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充满了对秩序的“反叛”

对人心理的探问

工厂、教育空间、商业空间、旧房改造……

任何一个有人的领域

都是他的领域

他通过对人本质需求的理解

追求着设计的价值

承诺着设计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他是建筑设计师董灏

 

 



一位建筑“心理师”


有客户问他,你最擅长哪一类建筑设计?

 

董灏略显为难地回答:“只要人用的我都擅长。”这句话听起来糙,但他的确给自己安不上任何一个标签。儿童空间设计大师?全新教育空间理念的倡导者?现代办公空间的践行者?是,又都不是。这些是作为传播角度我们希望扣在他头上的帽子,但是对他而言所有这些空间他关注的核心只有一个:人。

 

董灏是一个很文艺的人,虽然学的是建筑专业,但是大学时候最喜欢跑到北电看电影、听讲座,“学不懂”建筑的他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文内容的温度。


“不要把人分段,人是一个整体,他的生活、生命是一个整体。怎么可能说我在商场里就要高兴,到学校里就得痛苦,到教堂就要神圣,回到家就要打架?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因如此,对董灏而言,每一栋建筑除了功能性的差异,其源头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并以建筑的形式回归到人。

 

2017年,董灏带领团队为一家童装品牌设计旗舰店铺,商家从销售的角度考量,希望有更多的展示面积,这也是店铺产品展陈的常规思路。如果从销售的单一方面入手,董灏只要根据需求设计一个铺天盖地的展陈空间即可,他不懂商业销售,但他懂人。

 

“你知道儿童销售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就是小孩不愿意在那试衣服。家长在比价格比材料的时候,孩子只想走。”因此他知道,这个设计的重点绝对不是考虑怎样挤出更多展陈空间,而是让孩子有兴趣留在这里。


Qimoo 童装连锁店设计图


于是,他大胆地把店面设计成了一个“游乐场”,在茧型的温暖空间中,孩子们可以穿梭、探索。当这家设计店在大悦城开幕之后,一下子就成为了品牌全国范围内销售最好的门店,而当地的小朋友一进商场,就想直奔到店铺里玩一会。

 

Qimoo童装连锁店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大精力去弄懂的不是某一类型空间惯常是如何设计的、能有怎样的突破、怎样靠自己的经验为空间锦上添花,而是到底在为谁设计,为何种心理需求而设计,为现存的何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董灏坐在Crossboundaries工作室的露台上尽可能清晰地讲述着自己的设计故事。周围葱郁的植物在阳光之下尽显生机,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北京忙碌的节奏便被消解在了这种午后的静谧之中。这间工作室也是董灏自己设计的,其实不需要再说太多,他的设计已经自行在为他而“表白”了,待得住,待得舒服,仅这种体验,就足以让人大概知道他在做的到底是什么事。

 

 Crossboundaries北京办公室

 

往大了说,是设计一个好建筑,但往根源了说,还要回归到上文的一句话: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说仅仅这一个工作室就能使人对他的设计理念有所了解?因为在格局、制式的背后,隐藏着人的行为导向。董灏的建筑设计,以人为起点,其目的就是最终又作用于人,在不可见却持续的影响中,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他的设计宗旨,是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他设计背后闪光的内核。

 

“真的,这不是一句空话,这里面包含很多层面。首先,人在空间里不能是焦虑的,得有安全感,否则你不要指望人能在不安的情况下有什么提升。”董灏很轻松地抱起腿坐在凳子上,准备更深入地聊这个话题,而我们也感到了他的随性自在,以及骨子里的真诚和细腻。


西门子新办公空间设计

 

“第二点是我一定要结合空间的实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去阐述一种态度。比如办公空间,他更多强调的是在现代办公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否平等,“过去都是老板有一间独立办公室,但是现在应该破除这种等级制度,让大家能在一起相处;过去可能把最好的风景留给老板,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享有它。在这种尊重的基础上,大家在工作中也会有更多大胆的创新与表达。”

 

Crossboundaries北京办公室


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里,若提商业,则买家与卖家一定是对立的;若提工作,则劳资关系一定是对立的;若提教学,则学生与老师一定是对立的;若提文化,则中西方一定是对立的……这里所说的对立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状态,而是冲突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主导与被动接受的角色属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对人精神性内容的更深一层探索,可以发现矛盾双方也许未尝如此。

 

在董灏最为人熟知的教育类空间中,以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为例,他的设计呈现出空间的开放性,这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在封闭空间中更好管理学生,也似乎更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但实际上大家慢慢可以发现,当课程组织本身非常有吸引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使学生全神贯注,开放式空间便是这样一种让教师的教学有更大提升的方式。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

北大附中

 

而当董灏“大动干戈”般地把“讲台”这一教育体系中的“基座”取消的时候,他的设计不光是在改变空间,更是在改变制度。他希望老师与学生更为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尊重里,使学生与老师都能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传道授业的同时,解惑交心。


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室内


而类似索易儿童成长中心、家盒子的儿童空间同样如此,它在最大程度保障安全性的同时,给孩子设计了只有他们能进入的区域,家长可以看到他们,但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孩子在空间中的独立性。这份“留白”,能让孩子自己成长成更好的样子,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

 

索易儿童成长中心

索易儿童成长中心-室内

青岛 家盒子

国际儿童设计周


其他设计如工厂、胡同房屋改造同样如此,在董灏的每一个设计中,都深深地埋藏了一个初心,这个初心关乎于人的当下与未来。

 

爱慕时尚工厂

 

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再往前走一步,便是让社会成为更好的社会,二者又可继续良性对话。这看似是教育家、社会学家、改革者要做的事情,但是董灏知道,设计完全可以助力于此,而这也恰恰是他看到的设计最大的魅力。

 

 



十年来,他没有一次选择捷径


正如前文所言,董灏的设计不是在做一个引人注目的空间,而是在尝试扭转人固有的思维、行为习惯,但凡触及至此,必会带来不适。

 

这种不适感也许是客户正在等待的“凤凰涅槃”,归根结底更是设计者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浴火奋战”。

 

从客户的角度来讲,当对方决定请董灏做设计的时候,其实已经准备面对改变了,“很多有远景视野的领导者会抓住这个貌似痛苦的过程,把它变成一个团队建设的过程。比如说一个企业要从等级制度变成平等制度,展开讨论机制,那么办公空间的设计是一个信号,可能他的业务、商业经营模式、团队构架也都在转型。”

 

戏剧工作室改造


而从董灏他们自己的角度来说,这种设计方式,无疑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因为如果我们不提这事,就按常规的方式设计,也不会有毛病,很快结束合作收到费用然后拜拜。从商业角度来说都是越快越好,成本消耗就少。”董灏接下来一字一顿地继续道:“可是十年来,我们没有一次选择走捷径。

 

日常工作照

 

不走捷径,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道路,或荆棘丛生,或危机四伏,但是当设计者和客户一同经历了这个痛苦之后,双方都会迎来自己至为璀璨的天光大亮。

 

 赫尔辛基图书馆


这十数年来对待项目的态度与董灏自身的设计理想有很大关系。本科,在北建工学习五年之后,他坦言没学懂建筑。“除了能盖房子这事儿,我不知道它还能干嘛,究竟能为人做什么?没学明白,他就跑到美国继续学。但最终董灏不是学明白的,而是在更开放的思考和多元性的其他人文经验中逐渐清晰了自己要做什么。

 

美国读书时期

 

建筑,远远超越于建筑学。他是一种凝练的,对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环境关系的回应与处理。

 

他在2002年回到中国,那时候北京呈现的面貌已然是经济繁荣、社会高速发展的图景,为了更加了解他“失去的那五年”,董灏来到了设计院工作,并最终实现了自身设计生涯的跨越:从学校到社会、从西方到中国、从90年代末对家乡的记忆到2000年后的社会现状。

 

mini品牌体验中心2


“我更好地理解了国情、社会和人的需求。但理解需求其实还不够,董灏需要的也许是更柔软的一个动因,他迎来了自己的儿子出生,新生命的诞生促使他更加认真地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件事,“到底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也成为了他不断追问的课题。

 

也许正是这一句来自内心深处的问话,成就了他自2007年创立Crossboundaries至今,“让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解答,并以此为始终践行的设计标准。

 

目前,董灏的工作室中有一半中国人,一半外国人。当我们问到:“是否会有很多的文化冲突”时,他笑答:“这不挺好的。”

工作室


“永远要面临这个问题:你做事情的时候是选择捷径,还是选择挑战,如果单纯追求效率或者短期目标的话,肯定是沟通成本越低越好,冲突越少越好,但是这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沟通之间的误解,其实在我们团队看来,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好事。我们不希望大家同质化,变成一潭死水。

 

武汉襄阳塔楼概念图


是的,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更为开放的社会中,差异化带来的是从差异中深层挖掘出共通的人本质需求。这是社会在面对的发展,也是董灏在设计中坚持的原点。

 

他最早在电影中、文学作品中获得的感动,是对人类复杂情感体察而得的感动,远远超越于建筑的边界;而后,他在中科院学习了两年心理学,更是他与建筑学“南辕北辙”的奋斗,但就是在他东西方成长、生活的不同经历里,在他看起来缘木求鱼般的探索生涯里,董灏成文了找到茫茫大海之上建筑所竖立起的灯塔之人。

 

它照得见风平浪静,也照得见波涛汹涌。

 

于是我们知道,在设计的“阵痛”里,在设计者的“探险”之路上,才可懂得其美:其激昂与壮阔,其深沉与和谐。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董灏的礼物时间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

并附推荐文字集赞

截图发回给麟角后台


截止到5月19号8:00pm

我们会选出1位最高赞数


 获得 

「house vision 」实体书一本





美好生活,心生欢喜


-END-



(图片版权均归董灏所





甄选引领当代审美高度的系列人物

分享最具价值的设计思维与心念


如果你对设计/艺术/跨界感兴趣

欢迎投稿推荐和合作


关注并给我们留言

小编会第一时间回复你哦!

👇猛戳下方二维码👇


- 往期精彩内容 -

麟角设计人物·李涵|他用十年记录脏街变迁,轴测图有多复杂,现实就有多精彩

 麟角设计人物 · 孙大勇|他设计的建筑会呼吸,他是仿生建筑的东方先锋

麟角设计人物 · 赖军 | 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创业者,靠着梦想和坚持,缔造了无数从业者向往的“理想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