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马云这样的指挥家需要几步
12月8日,马云现身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周年音乐会,被邀请上台担任指挥。马云在现场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一曲。从此,全球身价最贵的指挥家诞生了。
看起来似乎指挥一点都不难。成为像马云这样的指挥家一共需要几步?我想起来很久以前更新过的一篇文章,曾经探讨过中国最成功最有名声的指挥家崛起的故事。只要成功做好这几步,成为马云这样的指挥家不是梦想。
你一定听说过这位指挥家。
他被誉为音乐圈的神奇天才
中央电视台播过他的纪录片
有一部关于他的人物传记电影
他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重要外宾时演出
他是第一个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出的中国音乐人
他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交响乐团
他是音乐圈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割韭菜案例,
指挥家舟舟
舟舟的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几天我越研究越起劲,原来这么好玩。这让我想到我的老本行。
最近有一档关于经纪人的综艺节目,以往只停留在想象里的幕后黑手们被推到了幕前。经纪人也从人们幻想中的面目狰狞,逐渐变得有了形状,有了人味。
如果说经纪人的天职就是,用自己的能量,使艺人的价值最大化。而研究一下舟舟的崛起,才使我清楚认识到,高手在行外,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
今天就从行业经纪人的角度来回放一下舟舟艺术人生的起承转合。
第一, 产品定位
舟舟出生在武汉,他的父亲胡厚培是武汉市歌舞剧团的大提琴手。作为一个父亲,他对自己患了唐氏综合征的儿子舟舟充满了爱,同时也不免会为儿子长大后的生计忧心忡忡。
六岁的时候,父亲发现舟舟在观看乐团排练的时候模仿指挥的动作,随着音乐打起节拍。还有模有样的。仅这一点小小的发现就足以让一个有经纪人天份的人兴奋不已。这就是经纪人的天生敏感,很多人一辈子也培养不来。而胡厚培几乎与生俱来。
从此,父亲开始了对舟舟的培养。
第二, 一炮而红的事件
1998年,机会终于来了。湖北台的导演张以庆注意到了这个智障孩子,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武汉歌舞剧团里摄制了《舟舟和他的世界》这一纪录片。
“天才指挥家”舟舟今后所有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而这部纪录片也是张以庆此生最大的成就。二十年多后的今天,张以庆导演在公开场合依然会时不时提到这部片子。
导演本人可能并不懂音乐,但觉得故事很动人,也不管这群行家们是不是出于同情心善意忽悠。纪录片里,舟舟本色呈现了一个智障青年的角色,而武汉歌舞剧团的权威专家们对这个孩子赞不绝口。
纪录片制作完成以后,顺利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官方开始吹捧这个天才指挥家。其他各种纸媒报道也接踵而至。
歌舞剧团副团长赵祖荫多年后认为,那是时代的需要。
然而事件已经产生,正以爆炸般的速度蔓延。
第三, 制造人设反差
指挥没人看,智障也没人看,但是一个智障居然可以当上交响乐团的指挥,就激发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听起来偶然事件,可仔细想想,身边这种事例并不少见。
社会的边缘人,一个纯屌丝约瑟翰庞麦郎,写出了我的滑板鞋这样的作品。成了音乐公司抢夺的对象,给他拍了硬照,录了MV,立即安排全国巡演。
脑瘫农妇诗人余秀华,一句出位而直白的诗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了诗人代表,独立女性代表,频频参加诗歌研讨会,众星捧月。这里没有任何不尊重余秀华老师的意思。余秀华老师也确实很有才华,且当作一个实例来解释作者的观点。
上海的流浪汉大师沈巍在抖音上红了以后,被各种群众在街头围观,网红们也对他围追堵截。现在也已经穿上了西装,开启了直播,住进了五星级酒店。
最卑微的身份和最上层的能力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种人设的反差犹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冲突一下子击中全民的G点,并且关注和热议,一时间他们都成了舆论中心的人物。如果他们不是唐氏综合征,不是脑瘫或者流浪汉,还有那么多人关注吗?
我们每一位韭菜,都在消费和被消费着。谁也别说谁,这就是我们,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
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也是最高荣誉。这么多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乐手的音乐修养居然比不过一个智障儿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舟舟出名之后举手投足都被媒体报道,与现在的流量明星一般
其实,武汉歌舞剧团的真正指挥另有其人。他就是舟舟从小模仿的对象——乐团的指挥梅笃信先生。
团长韩梦国很多年以后再次面对镜头时坦白,乐团指挥带着乐团练习,练到已经闭着眼都可以搞了,才让他(舟舟)上去比划一下。外行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时候的舟舟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他所做的其实是在舞台上全盘复制梅笃信的动作。甚至会模仿梅笃信在某个乐章推一下(并不存在的)眼镜。
父亲带着舟舟上遍了大江南北各种电视节目
当宣传把人设反差制造出来,在大众的喧嚣下已经根本没有人关心,甚至没有人愿意相信实情了。
武汉歌舞剧团也阴差阳错成了既得利益者,可能也就不方便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实情已经不重要了。
第四, 宣传引发共情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煽动情感这一招在今天依然比比皆是。前段时间被封号的某某大V,特别擅长此道,家境贫寒的少年,高考的状元,社会对他的不公。套上公式,写起来游刃有余。
再看好多综艺节目,参赛选手越惨越好,恨不得每个来参赛的人要不尿毒症,要不地下室住了十年。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有了以上这四点,舟舟在舆论的裹挟,和众人的帮助下,很被动地走上了事业的巅峰。而这一切正式从“经纪人”爸爸的一个想法开始的。据舟舟父亲亲口说道,最高峰的时候,全国跑下来一年有168场演出。
168场演出是什么概念?一年到头,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如今的顶流明星也未必有这么满的档期。
芒果台对舟舟的报道,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还在继续。
2007年电影《舟舟》上映,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能够有一部个人传记电影的,不是伟人就是德艺双馨的明星,总是不是凡人。这是多大的荣誉啊。而这部电影的主要策划人里,就有舟舟的父亲胡厚培。
电影的开头,舟舟倒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面对一个空荡荡的世界,孤独而无助,似乎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伴随着舟舟的独白,背景缓缓地响起了梁祝。
一种冲击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赶脚。
舟舟的父亲在北京电视台谈组建舟舟交响乐团,图片来自网络
舟舟走上了人生巅峰,次年,舟舟的父亲亲自组建了舟舟交响乐团,正式开始了自己营业一个民间演艺团体,在全国走穴。
舟舟的父亲终于想通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自己的钱自己挣。
从经纪人的专业视角来观察,一切都很完美。如果一定要挑刺的话,在这个时间段有一点失职,任何事物都是盛极必衰的,十余年下来拼命演出透支关注度,当舟舟人设的价值被过分收割后,舟舟就像一颗没有果实的果树一样,逐渐没有了价值。
可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当事人又能怎么办呢?
乐团经营了六年以后,已经不太能接的到演出了,而养一个巨大的乐团成本高昂,最后只得惨淡收场。舟舟也被父亲送去了北京大兴的心灵之声艺术团,一个由残疾人组建的艺术团。团内并没有乐队。
舟舟偶尔还是参加一些演出。虽然台下已经没有了乐队,通常也没有什么观众。只要放着伴奏带,舟舟还是可以跟着节奏扭一会儿,如果场合需要的话,还会提到他去世的母亲,让舟舟现场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来看的阿姨大叔们热泪盈眶。
二十年后,这是舟舟仅剩的价值。
舟舟到底是个合格的指挥嘛,马云会在指挥的路上走下去嘛,每个指挥看起来都在台上摇头晃脑,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推荐吉松隆的书,他是日本的指挥家,也是漫画家,他以漫画的方式把古典音乐和指挥这个职业说的非常有趣。五星推荐。
李荣浩又上热搜。一次聪明绝顶的营销。 邓紫棋、吴青峰、霉霉接连手撕前公司就为这点事? 费玉清封麦,这47年是多数人梦想的职业生涯吧 滚石放出三十四年前《明天会更好》高清版 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还差这一步 一起乐队吧 钱正昊蒋敦豪翻唱侵权哪吒乐队始末 这首中文歌也影响过全世界 选歌技巧之大案牍术 31支乐队再摇滚最后还不是被这几个姑娘搞定了 我敢说看完节目你对这些乐队依然一无所知